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论文_张伟,梁玉龙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论文_张伟,梁玉龙

淮安市河海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11700

摘要:建设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工程质量、建设安全以及资金。水利工程究竟可否按期按量地完结,带来预期的投资效益,很大程度上要看建设管理有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获得应有成效。基于此,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分析。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引言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灌区内水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同时解决了灌区工程存在的渗漏、坍塌、淤积、建筑物老化等问题,达到了设计目的,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1、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节水灌溉的字面意思是节约灌溉用水,即对传统的灌水、用水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地漏技术等,代替传统的漫灌技术,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提高灌溉的科技含量。同时,通过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用水、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实时的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既能够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工程和设施建设,又能够缓解农业需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增加农业收入,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

2、灌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灌区管理水平低

一是现阶段灌区采取大水漫灌,且不论农户灌水多少,均按每亩40元计收。这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水价偏低。如我所在灌区水价长年低位运行,现在为0.13元/m³,远低于成本水价0.237元/m³。水价低位运行,极不利于节水,所收水费往往难以维持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行,因而管理较为粗放。三是群众缴纳水费意识普遍不强,拖欠水费现象严重,水管单位缺乏相应的行政司法应对手段。

2.2 相应体系不健全

灌区管理过程中,由于维修养护经费没有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导致管护经费没有着落,清淤和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影响了正常的灌溉工作;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缺乏运行经费,作用发挥不好;渠道管理专业人员报酬太低,不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灌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渠道维护不到位

(1)部分渠段由于相对平缓,淤积严重,无专项的维修养护经费,清淤不彻底,年年清,年年淤。建议:积极向县财政申请专项资金,加大清淤力度。

(2)部分渠道内侧小山沟处没有修建溢洪通道,一旦遇到大雨,雨水夹杂泥沙冲入渠内,有些造成淤积,有些导致渠道一侧塌陷。建议:依托项目,逐步配备溢洪通道等配套工程。

(3)部分渠道高出村庄,处于悬空状态,少数村民在外侧滥采乱挖,有些甚至挖边坡修道路,对渠道运行和下方村庄带来了极大隐患。建议:通知其所在乡、村两级政府部门,恢复原貌,否则将根据《水法》和《治安处罚法》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3.1 根据建设程序办事

从最初的工程立项,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以及投入运行,所有的基本程序均贯穿于工程。各项建设程序,均有相应的法律、章程以及规范可循。唯有根据基建程序依法办事,工程建设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为推进工程建设程序化监管,建管局要求相关单位根据建设程序的基本要求和规定,认真部署工程建设,将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核心,使其步入正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认真执行“四项制度”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工程项目法人,能够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并积极推行项目管理。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并分解任务、磕兑责任,层层抓责任落实,签订工程建设责任状,严格奖惩,强化责任管理。施工的所有工序和环节均需进行监控。对于那些关键工序或者是重点部位,需做好旁站监理甚至是跟班检查,从根本上维护工程品质和安全性。协调甲乙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确保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建设管理的根本,在于合同管理,同时它也是管理活动的根基和依据。唯有做好合同管理,了解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合同规定办事,工程投资才能严格受控,并保证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3 加强施工过程制度化管理

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这是确保本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管局收集了《建设管理规范性文件汇编》,编制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意见》,构建和完善施工放线相适应的核验制度、施工方案配套的审批制度、隐蔽工程和工序报验机制以及定期调度会制度等。工程建设阶段中,需认真贯彻,利用制度来对施工单位日常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根本上维护工程的品质和安全性。

3.4 维护建设资金有效性

为推进资金管理,国家建管局成功出台了《关于财政投资工程资金管理规定》。施工时,对重大隐蔽工程的签证或有关设计变更,积极邀请有关部门参与监督、检查,设计变更导致投资增加超出限额的,向原审批单位提出申请,才能开始进行工程结算。建设完毕后,施工单位需提出竣工结算,再由建设管理人员对此给出具体的审查建议,最后移交给审计部门进行审定。利用预算决算管理,根据计划以及施工图依法施工,维护资金的可靠性。

工程建设,必然少不了充足的工程资金。建管局需主动争取大量的工程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用;同时,根据合同内容和相关约定,将款项付给施工单位,另一方面对工程财务的所有费用,做到严格审批;严格落实“一支笔”签字的基本制度。财务人员需执行合理的财会手续,形成财务档案。根据财会规章依法办事,将财务和竣工验收方面的资料准备齐全,为工程施工做足资金方面的保障工作。

3.5 推进廉政建设,维护建设安全

为实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高品质、高效率的建设任务,建管局要求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做到“五不准”:不允许工程管理人员个人、亲属靠关系承包工程的建设事宜;严禁滥用职权对施工单位平时的施工进行干预;严禁找借口向施工单位提出“吃卡拿要”的要求;严禁出席施工人员的宴请;严禁私下收业务或者是施工单位赠送的礼品和礼金。推进廉政建设,防止出现不同类型的违规违纪事件。工程正式动工前,需和监理、施工单位之间签订廉政合同、责任书,邀请监察局、检察院共同监督招投标,并监督工程验收。切实推进水利建设阶段中的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工程和干部安全。

3.6 健全灌区管理体制

通过对现阶段生态水利工程的用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依然存在许多不利于节水的现象。因此,为了实现节水的目标,应该制定完善的灌区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灌溉用水定额机制,改变传统的水费收费方式、改进测水设备,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在节水区管理方面,应该对水权进行监控和管理,既应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应该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实际需求。同时,对于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不能利用地理优势随意浪费水资源,可以通过调度措施将水资源调度至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4、结语

总而言之,水管单位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统一管理、管养分离、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就水管单位而言,只有建立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灌区发展的瓶颈,进而促进水利管理事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旗军.灌区节水改造中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分析[J].甘肃农业.2014(16):32.

[2]李英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9):11.

[3]杨晓克,杨迎迎,王光英.白沙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1):123.

论文作者:张伟,梁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措施论文_张伟,梁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