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
近年来医院感染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而且还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负担,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隐患,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率平均为4℅--8℅,死亡率达60℅,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30℅.尽管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基础的环节,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起来却非常不易。因此,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是我们每一位感控人员的切身责任。
一、督查对象及方法
1、对象: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及重点部门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包括护工等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情况。
2、方法:依据卫生部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五大指征,随机对各科室人员进行抽查和晨交班跟踪督查。
二、督查情况
采取不定期督查各类人员手卫生332人次,规范操作258人次,正确执行率78%,其中医生104人次;规范操作64人次、正确执行率62%;护士228人次、规范操作179人次、正确执行率78%;医技人员12人次、规范操作7人次,正确执行率58%;护工及保洁人员手卫生23人次、规范操作14人次、正确执行率60%。
尽管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础,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去除手部细菌,然而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和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执行较差,特别是个别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后未执行手卫生,而在患者血液、体液暴露后手卫生执行较好,其中护士手卫生执行好于医生。
三、原因分析如下
1、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态度及认知:个别科室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工作繁忙、没有必要,同时未完全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和洗手时机,手卫生用品配备不足等。
2、部分科室存在手消毒剂和干手纸用完后未及时补充。
3、手卫生执行中存在问题:多数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和诊疗操作前,发现有感控人员在场时执行较好,洗手方法正确。
六、手卫生干预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和指导,使医务人员能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时机,并采取多种形式手卫生知识宣传,在病区张贴手卫生宣传图片及六步洗手操作图,举行全院性的手卫生月活动,营造良好的手卫生氛围,进一步提高手卫生意识,不断强化手卫生的重要性。
2、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并按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或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均洗手或行手消毒,特别是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时应先洗手再手消毒,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从而防止病原体经手传播,及时消除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3、每季度统计各科洗手液及手消毒剂的使用量,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全院公布,对不达标的和干手纸用完后未给予补充的科室及时下发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院感科次日进行复查并记录。
4、加强督查和考核:在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中,医务人员与病人直接接触较频繁,须加强诊疗护理操作、手卫生监测考核。其考核标准为:
⑴ 着装规范、仪表符合要求。⑵ 六步洗手法熟练,揉搓力度均匀,特别注意指尖和指缝的清洗,这次监测中发现,个别医务人员在洗手方法上不正确,揉搓时间不够,洗手不彻底,还有个别人员没有执行手卫生。⑶ 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指针执行,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与科室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对执行好的科室提出表扬,执行差的科室给予全院通报,并纳入院感质量考核内容。
缺陷总结:
通过鱼骨图对比我院实际情况,我院今后的手卫生管理方面需加强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手卫生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科室的二次培训,可以通过晨交班,例会等进行宣传教育,让手卫生意识深入人心。
2﹑加强督查和指导,充分发挥临床科室质控人员力量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力。
3﹑进一步改进督查方法,使用第三者监测手段,使手卫生依从性更加真实。
4﹑科室及时补充和完善洗手设施和快速手消毒液,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015年3月23日
论文作者:庄增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卫生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科室论文; 患者论文; 操作论文; 医院论文; 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