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菊
(四川省南部中学 南部 637300)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就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很差的。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简略的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只有建立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会爱屋及乌的热爱老师所任教的学科知识。否则,学生会对老师所教学科敬而远之。
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与学业的进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就能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高一《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前,我先提一问题:建筑工人在用砖刀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是否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他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有?是什么工具呢?这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了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能给人以美妙的感觉。例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谐的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0.6180339……。在正五边形中,边长与对角线长的比是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达·芬奇即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真正下功夫学习数学的人,往往会感到数学具有很大的魅力,能吸引人使其愈学愈爱学,甚至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这正是由于数学本身存在着“美”,惹人喜爱,令人神往的缘故。高中生并非都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需要老师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数学上许多的东西,只有感到其美,才能对它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用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数学必修模块一的指数函数时,我提前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有两个人甲和乙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甲考上了高中,上了大学,而乙下海从商了。若干年后的一天,甲、乙两人在大街上巧遇,此时的乙已经是腰缠万贯,而甲却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寒暄之后,乙讥笑甲说:“看你虽然读了大学,生活也不是很富裕,而我却吃穿不愁,还有车开,生活多么惬意!”甲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很和气的说:“老同学,不如我们做个生意,生意的规则是:每天我都给你10万元,一直持续30天,而你第一天只需要给我一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第三天给我4分钱,每天都是前一天的两倍,这样持续30天,你看如何?”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那么同学们,大家猜,一个月后是甲赚了还是乙赚了?我讲完之后,同学对这个问题都非常的感兴趣,有的同学还脱口而出“乙赚了!”第二天,那些说乙赚钱的同学迫不及待的问:“老师,为什么是甲赚了呢,这里面用到了什么原理呢?” 我便接着这些学生的问题,开始讲授指数函数的内容。整节课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学习。可见,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上的成功最能成为学生增强自信并自愿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学期,每单元的开始都可让学生自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确定相称的竞争对手,开展“结对子赛”,并通过及时批阅的作业,课堂前五分钟基础练习,课堂上的小测验等,使学生能经常从这些机会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教学时,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的坡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采取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易度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作业批改时,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评价方式,利用个性化、情感化的对话式语言。比如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只改他们作对的题,对于做错的则做个记号(并不打上“×”)让他们改正后再拿来改,此时如果全对了则给个“A”。因为一般是全对了就给“A”,如今有了改变,只要你改正了,那么不管是谁的本子都能每次都是一个大大的A。这就刺激了学生每次都去积极地改正做错的题,而且满心欢喜。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应尽量去找他们做题的闪光点,并在旁边写上“好”或者是“有进步哦!”“加油!”等,字虽少,可我觉得对学生的触动一定会很多。今后的学习态度也一定会有很大改变,对数学也会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抓住了课堂主阵地,精心设计开展每一教学环节,就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又要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体会满足的乐趣,我们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热爱数学,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一代新人。
论文作者:汪秀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黄金分割论文; 和谐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