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4100
摘要:目的:分析微量白蛋白检验在诊断肾小球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对象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微量白蛋白检验,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40.63%,对照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2年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为0~5年、6~11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在诊断肾小球疾病中采取微量白蛋白检验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小球;微量白蛋白;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害,进而增加尿蛋白含量。因此,早期诊断肾小球疾病是至关重要的。而尿微量白蛋白作为一项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可准确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本文主要探讨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微量白蛋白检验,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现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1];尿蛋白定性试验显示为阳性;入选患者均无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尿路感染等疾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35~78岁,平均(54.3±2.4)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8岁,平均(55.6±2.5)岁。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标本采集前,两组受试者均保持空腹状态,要求受试者清晨尿排空,饮200~300ml的水,待1h后收集8~10ml的尿液。以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后,将其保存于-20℃冰箱,待测。收集两组受试者的24h尿液标本,并置于清洁容器中,加入甲苯,保持甲苯和尿液比例为0.5:100,混合均匀后吸取2~3ml的混合液并置于试管中,将上层甲苯弃去,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并保存于-20℃冰箱待测。选择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在24h内完成检测。
1.3 评定标准
以0~20mg/L为微量白蛋白正常指标,即在机体正常代谢时,尿白蛋白含量小于20mg/L。微量白蛋白评定标准:尿中白蛋白含量控制在20~20020mg/L范围内[2]。
1.4 统计学处理
详细记录本组数据,应用SPSS18.0数据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提示P<0.05时,则表示在比较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微量白蛋白含量及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40.63%,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脏是临床常见病,在发病早期,患者肾脏损害较轻微,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但会增加率肾小球滤孔孔径,且降低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选择性。尿微量白蛋白作为一项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敏感指标,通过对肾小球疾病患者进行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微量白蛋白含量,可对肾小球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可阻止大部分白蛋白进入尿液,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后,肾小球基底膜变厚,肾小球系膜细胞逐渐增加,破坏了肾小球滤过膜保护屏障,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导致大量白蛋白渗入尿液,进而形成蛋白尿[3]。有研究表明,肾小球基底变厚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4]。
经本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55.27±5.43)mg/L,显著高于对对照组的(11.24±2.14)mg/L,且研究组的研究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40.63%,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微量白蛋白含量较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病程≥12年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病程为0~5年、6~11年的患者,阳性率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程为6~11年的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病程为0~5年的患者,阳性率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及其阳性率会升高。综上所述,在肾小球疾病诊断中,微量白蛋白的检验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霞.微量白蛋白检验在诊断肾小球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6):36-37.
[2]牛长链.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86-1787.
[3]李松杨,张维平,何晓红等.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的临床意义[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7):422-425.
[4]张衍胜,王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3-14.
[5]王晓燕,张辉.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8):846-849.
论文作者:温阳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白蛋白论文; 微量论文; 肾小球论文; 患者论文; 病程论文; 统计学论文; 含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