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树玉史风的时代_周公论文

试谈唐叔虞始封的年代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代论文,试谈唐叔虞始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初边地的诸侯封国,最为重要的当属齐、鲁、燕、晋四国,它们的分封是周初历史上的 重要事件,与这时期其他不少历史问题密切相联,因此,认真探讨各国的始封问题具有重要 的学术意义。关于齐、鲁、燕各国的初封问题,学术界已有不少人加以研究(注:参见:陈恩林《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杨朝 明《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管子学刊》1998年第2期;杜勇《关于鲁、燕、齐始 封年代的考察》,台湾《大陆杂志》第97卷第3期;王采枚《论周初封燕及其相关问题》, 《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又《召公与西周燕国的建立》,《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 第3期;袁定基《子鱼所说周初“大封建”史料中三个问题的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历史研究专辑》。)

;而关于晋国 的始封问题,学术界探讨不多,学者们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分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地加以研 究。

一、关于晋公铭文的记载

晋国的始封之君为唐叔虞。唐叔虞为成王之母弟,其受封在成王之世,史料的记载本无异 辞。但晋国铜器晋公出后,有些人提出了疑问,有的认为唐叔虞不是武王之子而是武王 之弟(注:如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撰异》就以唐叔为武王之弟;童书业也说 :“我很疑心唐叔的辈行要高于成王,因为春秋时的铜器铭文里曾说唐公辅佐武王,唐公是 武王所封。唐公若是唐叔,那末唐叔当是与武王同世的人,或者他与管叔、蔡叔、康叔等同 为武王诸弟之一,也未可知。”(《春秋史》第四章,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页)

;有的以为唐叔之封是“武王克商以后的事”,“其时间肯定比对康叔的封建早”(注:袁定基:《子鱼所述周初“大封建”史料中三个问题的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 986年《历史研究专辑》。)

。 其实,这些理解都是不正确的。

关于成王与唐叔虞的关系,文献的记载是一致的。如: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邗、晋、应、韩,武之穆也。”

《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娠)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 ,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太 叔焉。”

《左传》昭公十五年:“唐叔,成王之母弟也。”

《左传》定公四年:“晋,武之穆也。”

《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 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 于晋。”

《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 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 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 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

从《左传》、《史记》的记载看,唐叔虞为武王之子、成王之母弟是非常明确的。关于唐 叔之封,《吕氏春秋》、《史记》并言以梧叶或桐叶而封。按,有人怀疑司马迁录《吕氏春 秋》而误改,其实,梧与桐本为一物。陈奇猷先生《吕氏春秋校释》引杨树达曰:“《说文 》云:‘梧,梧桐木’。梧桐一物高似桐,释梧者以桐习称耳。类书作‘桐’,盖亦习称之 故改之。《吕氏》原文无妨自作‘梧叶’,不必据以疑正文也。”陈奇猷以此说为是,他认 为:“《尔雅·释木》‘梧’与‘桐木’,郭注皆云即酲桐,明古以梧与桐为一物。”(注: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卷十八,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8页。)

既 如此,《史记》与《吕氏春秋》本同源,唯成其事者《吕氏春秋》为“周公”,《史记》则 指为“史佚”。刘向的《说苑》一则与《吕氏春秋》相同,谓成其事者乃是周公,而它称成 王“剪梧桐叶”以封唐叔,实与《吕氏春秋》、《史记》都无大异。褚少孙补《史记》,于 《梁孝王世家》中亦录有此事,只是云“乃封小弟以应县”。因此,“桐叶封弟”之说自唐 柳宗元以来不少人加以辨解。但唐叔虞在成王之世被封应是事实。

可是,晋公的铭文却与前述事实似相捍格。其铭文有曰:

晋公曰:“我皇祖唐公□受大命,左右武王,□□百蛮,广司四方,至于大廷,莫不事□ 。□命唐公,□宅京师,□□□邦。”

晋公是一件著名的青铜器,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该器为春秋晚期平公所作嫁女的媵 器,作器的年代是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年。该器铭文追叙了平公先世的功业,着重于 始封祖唐公及本人“烈考”的事迹,又自述了平公本人帅型先王、辅保天子的心志,并对其 女有所告诫。(注:李学勤师:《晋公的几个问题》,载《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我们所录即是其中晋平公对其始封之祖唐公的追叙。

因晋公器铭中有唐公“左右武王”等文字,故而人们认为唐叔必曾在克殷时参预军事。 对其中“大廷”二字,郭沫若《大系》曰:“大廷,即大庭,《续汉·郡国志》:‘鲁国有 大庭氏库’,《注》引杜预云:‘大庭氏,古国名,在城内,鲁于其处作库。’”所以有人 又认为唐叔广治四方而东至于大庭氏之墟,其曾从周公东征又可知。我们认为,从成王“桐 叶封弟”的传说等记载看,成王与唐叔年龄可能相差不多。武王去世时,周成王13岁(注:《古尚书说》称武王崩时成王年13,后世引此说者屡见,如《公羊传》隐公元年疏引许 慎 《五经异义》、谯周《五经然否论》、《宋书·礼志一》等。笔者认为《古尚书说》的说法 是可信的。)

,唐 叔大概已经10岁左右,故《今本竹书纪年》所述唐叔之封在成王十年,当时的唐叔已有20岁 左右。因此,关于晋公的铭文所言,我们同意李学勤先生所说,即器铭“只是说唐公追 随武王,其间不免有夸大之处,他也不见得在克商时建立了多少功绩”(注:李学勤:《晋公的几个问题》,载《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从武王克商到该器铭之作,已历时500余年,既然唐叔作为武王之子当时已有七、八岁以上 ,晋平公追忆其始祖功业有所夸大而言其“左右武王”也是容易理解的。至于器铭中有“□ 命唐公,□宅京师,□□□邦”,李学勤先生也认为不能理解为武王分封了唐叔,这里所说 的“京师”,李先生说“可能指武王所都镐京,即宗周。武王命唐叔宅(居)于镐京,事在封 唐以前,也与分封无涉” (注:李学勤:《晋公的几个问题》,载《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因为“京师”应指周王所都。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正确的理解。

二、关于“唐叔献嘉禾”的时间

人们言晋国始封的时间,很自然地与“唐叔献嘉禾”的事件联系起来,因为《史记》提及 唐叔时称其为“晋唐叔”,可见此时唐叔已经受封于晋,而且年龄也不会太小。正确理解这 里的记载,有助于确定晋国初封的时间。

关于唐叔献嘉禾,《书序》记曰:“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 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记 载大致相同,曰:“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 土,作《馈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接着,《鲁世家》又曰:“东 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训周公。”司 马迁将唐叔献禾事属之东征之时。又,《周本纪》叙周公摄政时事曰:“初,管、蔡畔周, 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 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指《鲁周公世家》)之篇。周公行政七 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显然,司马迁认为唐叔献禾事在周公摄政 时期,甚至更在封卫之前。

实际上,这是司马迁的误解。《今本竹书纪年》曰:“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周文公出居于丰。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这 里明白表示出唐叔献禾事在周公致政、唐叔受封之后。

这里的记载与《书序》和《史记》有矛盾,首先,《今本纪年》的唐叔献禾事在封卫之后 ,亦在周公致政之后;第二,《书序》、《史记》言唐叔归周公禾于“东”,而《今本纪年 》则“东”作“丰”。但《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是没有问题的(注:传统上,《今本竹书纪年》被公认为典型的伪书,其实不然。详请看杨朝明《〈今本竹 书纪年〉并非伪书说》,《齐鲁学刊》1997年第6期;又《沈约与〈今本竹书纪年〉》,《 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4期。)

。《今本纪年》于成王纪 谱中又有周公于元年“出居于东”的记载,这里的“东”与十年“出居于丰”的“丰”,有 人认为皆在周公的封地鲁国(注:[美国]夏含夷:《周公居东新说—兼论《召诰》《君奭》著作背景和意旨》,陕西历 史 博物馆编:《西周史论文集》下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其实未必。当时,殷都之东泛称“东”,以距殷都的远近又 有大东、小东之称(注:傅斯年:《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第二本。)

,不必皆指鲁地。至于周公出居之“丰”,应该即指丰镐之丰。如《尚 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今本纪年》:“成 王……七年……春二月,王如丰”,这里的“丰”不会在东方鲁地。同样,《今本纪年》所 说成王十年周公出居之“丰”和十一年成王“如丰”也应指丰镐之“丰”;再者,唐叔在自 己的封地得禾,不远千里,到丰地献给成王,成王岂会再让他们跋涉数千里送到遥远的东方 。唐叔献禾时周公、成王皆在丰是没问题的。实际上,《今本竹书纪年》除了成王十年记“ 周文公出居于丰”之外,于成王元年还记“周文公出居于东”,这与《尚书·金滕》所说: “周公居东”为一事。(注:详请看杨朝明《也说〈金滕〉》,载《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8年版。)

“居东”与“居丰”却非一事,《书序》作者和司马迁未见《纪年 》,不详当时之事,遂将两者混为一谈。

据《今本纪年》,“唐叔献禾”事在唐叔受封的次年,《史记》虽不这样记载,但《周本 纪》中言“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此有“晋唐叔”之称,似也透露了 唐叔此时已经受封。

在研究相关的问题时,人们还引用《左传》昭公十二年的记载,其中记有楚人的话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杜注 :‘吕伋,齐太公之子丁公;王孙牟,卫康叔子康伯;燮父,晋唐叔之子;禽父,周 公子伯禽 。’”楚人言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乍看容易认为他们的父亲都年龄 相当。但实际情况却不如此。如太公、周公二人与康叔年龄相差就不少,太公与周公在武王 克商时已经地位显赫,功莫大焉。而据《史记·管蔡世家》,直到“武王克殷纣,平天下, 封功臣昆弟”时,康叔仍因年“少”而“未得封”。

据《今本纪年》,齐、卫、唐、鲁之实封都在成王时期(注:这里所言“实封”指后来的立国之地。如鲁国本属周公,初立于今河南鲁山一带。到成 王时,才命伯禽就封于今山东曲阜,曲阜遂成为鲁国立国之地。)

,如康叔封卫在成王三年;伯禽 封 鲁、吕伋封齐在成王八年(注:《今本竹书纪年》于成王八年记:“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所谓“ 命鲁侯禽父、齐侯伋”,实是封禽父为鲁侯、吕伋为齐侯。《纪年》中的“命” 字多是分封之代称。后人往往以此语与下文“迁庶殷于鲁”连续,不通。“迁庶殷于鲁”指 的是分封鲁国以殷民六族,此事不当牵涉齐侯伋。今张富祥先生亦有此说(见《鲁国名 称及其建邦定都问题》,《齐鲁学刊》1996年第1期)。)

;唐叔之封在成王十年。这几次可能都是比较重要的分封 , 因此,后人议封国事时,一般都将这几国并言(注:《左传》昭公十二年曰“四国皆有分”,杜注:“四国,齐、晋、鲁、卫。”《左传》 定公四年“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三者”,指鲁、卫、晋之始封者。)

。然而,《今本纪年》又记康王六年“齐太 公薨”,“十六年,锡齐侯伋命”;“九年,唐迁于晋”;“十九年,鲁侯禽父薨” 。《史记·晋世家》曰:“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是始迁于晋者为燮父。由这些记载看, 禽父、吕伋、燮父等并事康王实为事实。然而,燮父迁晋后10年禽父已经去世,可见 二人年龄会有很大差别,况且禽父之立已近50年,他本与唐叔同为成王时所封。所以,以燮 父与伯禽等人“并事康王”而认为他们同世,并进而言“成王即位之时,其弟唐叔已成年” (注:王慎行:《周公摄政称王质疑》,《河北学刊》1986年第6期。)

,亦为不妥。

三、关于“岁在大火”的天象

以上可以看出,《今本纪年》记唐叔献禾事合情合理,其叙灭唐、封叔虞也暗合于《史记 ·晋世家》的记载。此外,能证成唐叔受封在成王十年的还有《国语》的记载,《晋语四》 曰:

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

岁在大火,……唐叔以封。

又,《周语下》曰: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按照岁星的十二星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 、大火、析木。《今本竹书纪年》记武王克殷后第五年去世,第六年为成王元年,唐叔虞被 封在成王十年,也就是说,“王命唐叔为侯”在武王灭殷后第十五年。武王克殷岁在鹑火, 以后的第十五年恰好岁在大火。是则《今本竹书纪年》与《国语》正相吻合。

今之学者已经论定:《国语》所载的岁星所次“不合天象”,“它是战国初期晋、魏史官 根据历史年数,依岁星十二年一周天逆溯来的”,“《国语》的岁次,以夏历为准,这是根 据秦纳重耳岁在大梁、晋取五鹿岁在鹑尾确定的”。(注: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上册。)

“有的学者论证认为《国语》天象是 后人伪造的”(注:张培瑜:《西周天象与年代问题》,《西周史论文集》。)

。《今本竹书纪年》的原本亦出于先秦时的晋、魏史官之手,今美国学者夏 含夷曾发现了《今本竹书纪年》中西周初期部分的一处错简,即今本武王纪谱中“十五年肃 慎氏来宾初狩方岳诰于沫邑冬迁九鼎于洛□十六年箕子来朝秋王师灭蒲姑□十七年”40个字 ,可能原来置于成王十四年和十八年之间。(注:《也谈武王的卒年—兼论〈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载《文史》第二十九辑。)

其论证细致精到,足能服人。只是他说这处错 简是西晋学者在整理竹简时误排,其实,可能汲冢原简就是如此。因为《国语》、《今本纪 年》都有此错,二者的年历同出于晋、魏史官,故有这种相同的错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今本竹书纪年》,如果以武王克商之年岁在鹑火,则此后 的第三年亦岁在大火,《书序》的作者以及司马迁可能都认为唐叔之封即在此年,今之学者 也有人这样认为。

古文献中有关武王之死年表面上有克商后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六年和七年等不同说 法。李学勤先生认为武王在位四年说是对的(注:《武王在位有四年说》,《东岳论丛》2000年第3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正是如此。而按照《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克商后的第三年岁在大火,是年为武王去世之年,如果唐叔虞受封于 此年,显与事理乖杵太多。所以,还是应以《今本纪年》所载唐叔受封于成王十年较为符合 事实。既然唐叔受封于成王十年,那么《今本纪年》所载唐叔献嘉禾在成王十一年也是合理 的。

标签:;  ;  ;  ;  ;  ;  ;  

论唐树玉史风的时代_周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