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探索论文_郭佳

论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探索论文_郭佳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面对智能化、网络化制造的新技术浪潮,学校需建设面向未来工程实际需求的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规划调整相适宜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地规划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整体贯通,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然后再根据学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具有特色的岗位技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机电;教学;实践

1 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规划

1.1 实现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虚拟化的综合实践平台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子系统均由多学科、多种技术共同实现。通过设定不同功能需求,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并集成于同一系统中,有利于体会实现系统功能所需的多学科融合运用,建立系统集成的概念。

1.2 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等先进平台。虚拟实践平台兼顾了机械电子的最新发展方向,融入了机器人技术、视觉伺服、物联网技术、多网络集成等当前热点技术和关键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 实践项目具有工程背景。虚拟实践平台按工程需求规划设计,规划的实践项目均面向工程实际,相关实训技术可直接运用于实际产品的开发研究。整个虚拟实践平台及实践体系规划基本完成了设计初衷,融入了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前沿技术以及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注重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了“涵盖素质、基础、综合、创新研究”等多层次系列化实践内容。

2 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按照先基础课(或者通识课程),再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平台课程),最后专业课(或者专业核心课程)三个部分来组织教学,每们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求明确衔接课程,其指导思想就是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是不相符的。既然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就应该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须要求他们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只需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操技能和素质。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实施专业教学方案中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

实践教学的实施必须遵守“必须、能够接受”的原则。根据高职生源的学情,实践教学必须从基本的、简单的开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基本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动手和勤于动手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所以这个环节必须做实了,必须等大部分学生过关后再进行高层次、更复杂的实操,也就是追求先进的、高技术含量的技能培养,这是一部分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只顾教学进度表不管大部分学生是否掌握,更不能把学生“放羊”,做的做,不做的不做,时间到了就收摊。

比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施,第一节课不应该是上理论课,不能像以往那样一开始先讲电路模型和基本概念,而是首先去实验室教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然后让学生用万用表测试元件和电路的电压、电流。每测试一种元件,就讲解该元件的基本知识。当教学生测试单相电和三相电时,就讲授单相电和三相电基本知识以及安全用电。当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之后再做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验证的实验、日光灯管实验以及焊接练手实训。如果这些基本的实验实训大部分学生不掌握,那么不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和仪器仪表损坏问题,而且后面的放大电路实验、集成运放实验以及学生自己设计小产品实训就会使大部分学生无从着手、失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要一体化教学

3.1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高新技术性。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行业深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应用与各相关行业的一种高新技术。(2)岗位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对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决策进行实施并转化成产品。(3)实践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于其极强的操作性,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之外,以企业和实训为中心,按照实际情况制订实践体系。(4)地区性。高职教育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的,要根据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现代化的需求和变化来变化和扩展其内涵,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地区性。

3.2 高职机电一体化工学结合、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1)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概述。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期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步递进进行,这就是所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递进式就是要求只有当技能教学考核标准和实践教学任务过关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否则继续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在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根据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项目化形式体现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综合顶岗实习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针对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在校内专业教室、实训室进行的,以“学做结合”为主要手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训,如金工实训、电子工艺安装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考核由专业老师执行,达到这一要求方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是针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以“工学交替”为主要手段在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实施的单片机技术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还要鼓励学生参加技能鉴定部门组织的考试,学习相关技术知识,获得相应的中级维修电工证、电工上岗,考核将由学院统一组织。第二层次的训练达到要求后进入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即综合顶岗实习阶段,综合顶岗实习是开设职业技能拓展实训课程,学生分组进行“综合顶岗”,主要在生产企业完成。这种实训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指导老师和企业师傅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和考核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2)工学结合实践概述。工学结合大体分为职业素养养成、训练专业技能和毕业实践三个阶段。第一个暑假主要是让学生在学院产学合作工作站平台的帮助下进入企业亲身经历在企业工作的日子、了解企业的职业环境,培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第二年为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训基地,参与技术工作,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知识,企业师傅和校内指导老师将对实习情况进行考核。第四个学期的最后两个月和暑假两个月共四个月为第二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实习结束后需对实习经历和经验进行总结,记录专业弱点和难点,回校后针对性地进行弥补。第三阶段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为2~4个月,为毕业实践。毕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通过这一途径对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

4 结语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确实要强调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实操过程的规范性,学生所学的是出去后能用得上的技能。科学地规划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整体贯通,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然后再根据学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具有特色的岗位技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岳东海.基于模块化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平台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

[2]刘沛津,谷立臣,雷鹏,孙昱.机电液系统综合实践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1).

[3]史颖刚,刘利,王转卫,郭文川.陈军基于CDIO理念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5,(7):60-64.

[4]侯倩倩 高红.浅谈高职高专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改革[J]. 结构工程师. 2011年第51期.

论文作者:郭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论机电技术的教学与实践探索论文_郭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