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采用个体化封管液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
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158例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常规封管护理)与对照组(79例个体化管液封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和导管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为12.6%,对照组49.3%,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12.6%)显著低于对照组(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畅通率(8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差异选用留置封管液应施行个体化封管,能明显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临床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效果观察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目前血液透析中普遍采用血管通路途径[1]。血管通路手段临床上可以缓解患者恐惧心理和痛苦感,而且血液透析效果更为理想。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患者高凝状态,肝素不足或导管受压变形等因素都会引发血栓形成。长期反复出现血栓,不但加大了患者精神和经济的压力还会引发感染症状,危及生命。我院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采取个体化肝素浓度封管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9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6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高血压病肾损伤4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9例,颈内静脉置管17例,股静脉置管27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43.92±1.9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封管护理手段。
观察组:个体化封管液护理手段。首先,建立资料档案。资料包括: 原发病类型、血红蛋白、血脂、凝血时间、以及药物种类、时间、用量等;记录上机前回抽时是否有块状血液及大小;记录下机时肝素浓度和患者临床症状及下次上机时静脉压、血流量指标;其次,封管液浓度、配比。患者个人情况不同所配置浓度肝素封管液也不近相同。例如,纯肝素封管液、2 100U/ml封管液为1ml肝素配比2ml生理盐水而成;4 200U/ml封管液为2ml肝素配比lml生理盐水而成[2]。再次,选取标准。下次上机前回抽顺畅、无块形血液,静脉压平稳、血流速正常且没产生出血症状为最佳标准。第四,封管方法。依据患者具体变化调整肝素浓度。如透析间期: 每周1次透析,需纯肝素封管液;每周2次透析,需4 200 U/ml 肝素盐水封管液;若回抽虽然没阻力,但仍有小血栓形成,则用浓度4 200U/ml肝素盐水封管液;感觉到有阻力伴有条索状血栓,则需要纯肝素封管液。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透析前确保液体回抽顺畅、几乎没有血块为通畅;能回抽但有明显血块,则为观测;回抽堵塞无力则为堵管。导管渗血:活动性出血、血肿直径>2cm。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计数资料用均数%显示,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情况比较
两组导管使用通畅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临床中常见并发症状,其主要形成因素为留置导管后封管效果。要降低置管内血栓形成概率,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增加导管使用畅通效果,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封管液的正确应用[3]。
高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极易加大患者出血量;低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则会增加患者血栓形成率出现堵管现象[4]。运用肝素调节封管液浓度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堵管发生,但可以降低血栓形成及堵管的概率。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肝素封管液浓度,既能保证溶栓效果,又不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操作时,护理人员应该遵守操作规范要求,并进行严格消毒隔离,防止出现感染等情况。对导管及皮肤消毒后,抽出管腔内的肝素盐水和残余血液,记录相关数据。透析完毕后将管口进行消毒处理,适量盐水冲洗管壁残留血细胞,然后将配比好的肝素封管液正压注入,严格控制量度,夹紧并盖上肝素帽即可。该流程完成后不要随便打开,以免产生血液回流现象[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导管使用通畅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置管部位渗血、导管血栓等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行个体化封管液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了导管使用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福英.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预防中防菌药物封管的应用效果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36-237.
[2]李艳琼.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心得与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236-237.
[3]苏敏.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分析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705-17006.
[4]陈庆云.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7:1265-1266.
[5]胡兆雄,肖厚勤,等.头孢唑啉-枸橼酸钠封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1):602-604.
论文作者:郭淑香1田柳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导管论文; 肝素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静脉论文; 个体化论文; 浓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