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瘟神对峙的日子里(论文文献综述)
黄孝阳,陶林[1](2021)在《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文中认为第八十二章十三邀1老涂被黎有望和乌力吉带到了慈云寺,秘密通信室内。整个房间里,只有黎有望、老涂以及罗耀宗三个人。乌力吉在门外把风,不让任何进入。黎有望开门见山:"我派人盯着王怀信,没想到见到了你,蒋老板。哦,你应该不真的姓蒋。我在上海做了套西服,裁缝铺隔壁就是你的福声无线电行。那半天,你在无线电方面露的两手技术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是不会认错人的。
王浩[2](2019)在《保德古会的民俗文化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山西省保德县古会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民俗文化学视角着手,应用民俗文化学、文化阐释和仪式象征等相关学科理论及田野作业、文化解释和比较分析法,通过系统的田野调查,探讨其民俗文化活动、祭祀仪式、文化内涵、民俗传承以及古会的转型发展与整体保护等问题。第一章通过对保德正月廿五古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俗语境来介绍保德古会的生存语境,并通过追溯古会的历史渊源,来全面了解古会的生存机制和发展脉络,为研究古会的民俗文化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保德正月廿五古会期间各项民俗活动,通过考察认为古会庙戏是为了愉悦神灵,保佑一方安宁所进行的酬神活动;闹秧歌则是民众为摆脱农耕束缚进行的狂欢活动;九曲黄河阵是民众为转出人生哲理、祛百病所摆的平安阵;花灯烟火为古会的流光溢彩、火光四射营造氛围;物资交流是民众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庙市。第三章通过深描来展示古会的具体祭祀仪式,认为仪式的筹备是展演的基础,仪式展演是为使世俗与神圣世界得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人神在同一文化空间创造机会,而仪式的后续是展示神灵回归上界继续履职的仪式。第四章将祭祀仪式中的行为、物质和过程等象征符号一一分解,结合古会民众的生活,对各个象征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分析民众祭祀仪式背后所产生的文化效应,认为对缓解社会矛盾,维系族群情感关系,稳定生活秩序,凝聚向心力和彰显村落文化发挥重要作用。第五章从保德古会民俗文化传承的角度来探讨古会的庙会组织传承,认为从民众自我组织到官方指导,再到回归民众,而且通过血缘传承、地缘传承和业缘传承等三种传承模式,实现古会民俗文化的可持续性传承,另外从代表性传承人的角度分析古会民俗文化传承与民众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余论部分关注了保德古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和古会转型发展与整体性保护问题,民众与政府主导角色的互换,资金的短缺,仪式感的消失造成古会难以为继。只有通过整合民间资源,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古会的传承发展。全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四部分组成,字数约7万余字。
卞梁[3](2018)在《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文中认为本文在广泛搜集及阅读诸多近代赴台西人所着文本的基础上,尝试较为清晰、全面地分类概括近代西人所见台湾的方方面面,提炼出具有普遍共性的西人“台湾印象”;结合十九世纪西方文化背景及中西交往环境,对西人“台湾印象”的建构方式进行解析;在行文中,注重对樟脑战争、牡丹社事件、中法战争等关键历史节点进行论述,以西人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台湾发展轨迹所产生的影响;综合借鉴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运用实证主义、功能主义、东方学、西方优越论等学科方法,分析影响西人台湾印象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并进行一一例证,最终将十九世纪西人眼中台湾的大致面貌呈现出来。本文认为,由于十九世纪赴台西人一方面长期处在西方优越论与西方中心主义裹挟之下,一方面又对神秘的东方文明充满着好奇,因此来台后,他们始终处于一个矛盾的心态中,他们在深深着迷于台湾的美景风物的同时,又试图以自己所认同的文化观点来定义台湾,获得对台湾的所谓话语权。这也决定了他们常用微观与直观的手法来记录台湾的客观事物,而对台湾的文化层面多进行主观评价与臆断,有时甚至以公然伤害乃至于出卖台湾来谋求自身的利益。这种主客观并存的论述基调正是其矛盾心态的外在表现。近代西方人在建构其“台湾印象”的背后,是复杂的西方优越论、东方主义、基督教“救世”心态等观念的作用。当然,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不断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过程中,西人又受到台湾当地文化的渲染与影响,这使得他们逐渐产生了台湾认同,大力向西方介绍台湾。因此,近代西人眼中对台湾“矛盾”的解读或许便是“他者”眼中近代西方“殖民霸权”的另一种解释。最后,西人所留叙台文献在近代台湾史研究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无疑是我国历史文献学和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正洪[4](2016)在《木水流》文中提出一个村庄叫木水流,它的历史就像是一团稀泥,杂糅在人们的记忆里,从一个故事进去,又会稀里糊涂地拐到另一个故事里去。小说讲述了一个村庄近百年的传奇变迁,由一个小埠头变为一个繁华村镇,由几户本地人到外来人的融入,其中经历着争斗、劳作、融合、爱恨的人生故事。历史演进,时代更替,木水流从未停下变迁的脚步,从野蛮到文明,从狂野到静穆,主宰这传奇的无一不是各个时代的英雄,每一个英雄的命运又无一不是悲怆的。周家的草创落籍、兄弟争斗,老中医的声望影响,霸主王庆和的武装争斗……上演了一个村庄的发展史。木水流如此,诸多的村庄何尝不是如此呢?
朱子青[5](2016)在《抑郁》文中研究表明1、肆虐逃离故乡二十年之后,想不到我对它的回忆竟然是以凭悼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父亲的电话,我早已忘掉了那个充满淫邪与罪恶的村庄;如果没有母亲的牵挂,没有亲爱的菊子,我永远也不会回忆,回忆只能带来深深的耻辱、甚至仇恨。我的灵魂像一只离群的孤鸟常常在城市的天空飞翔,我看到青草塬陷入了浓稠的黑暗之中。
姚建国[6](2016)在《天轮》文中研究说明序幕:浮雕上的故事今天是清明节,地震纪念碑广场又迎来一个晴朗的天气。通常这里很少降雨,清明时节也没有那种让人断魂的纷纷细雨,依然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广场上有很多游人,成群的鸽子也大摇大摆地来回走动,它们并不害怕游人,甚至有大胆的鸽子竟然飞到人的肩上或头上。游人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友好地将它们赶到一旁。偶尔哪一个淘
苏尘惜[7](2016)在《七月的热泪落地成灰》文中提出原来,告白这种事,真的是一秒都不能迟。或许,许可颂永远都不会再原谅他了。作者有话说:命运给了许可颂那么悲惨的过往,他多希望它能给她安排好一点的未来。1.他跟那些厌恶她的人一样许可颂从踏进教室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整个班级的公敌。因为自从她转学到这个班级以后,班主任几乎每节课都会在后门视察,而且,似乎所有老师都对许可颂颇为关心。这些都不
张力翔[8](2016)在《飘逝的紫霞》文中研究指明故事梗概:插队时,在一片缠绕在塬腰上的紫霞般的苜蓿田里,思汉和松英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终于有了第一次拥吻。三年插队中,俩人同不断骚扰和打压他们的公社副主任方河东进行了不懈的抗争,感情越发深厚,发誓永不分离。中文系孙主任将思汉招回北京上大学后,又把自己的外甥女郝撷介绍给他,并许诺他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在这个锦绣前程的诱惑下,从小就立志改变贫穷命运的思汉终于抛弃了松英。尽管他曾良心发现,毅然回村搭救松英,试图重归于好,却被心如死灰的松英坚决拒绝。松英脱离虎口后回京自谋发展。
许祚禄[9](2015)在《沉默的群山》文中研究指明献给我历经磨难的祖国献给我英勇不屈的先辈一名震皖南的大学士程学理返回皖南的消息再次震动了整个皖南山区,也震动了地处皖南山区中间地带的青山县大青山脚下的千年古村汪村。青山县是皖南山区历史最古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历史上有时归宣城府管,有时归徽州府管,自古就有小皖南之称。大青山是本县最重要的一座山,也是皖南山区最重要的一座山,是皖南山区千水万溪的发源之地。大青山把青山县一分为二,山南边的十有九姓姓汪,山北边的十有九姓姓赵,
和晓梅[10](2015)在《宾玛拉焚烧的心》文中提出尽管我深知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怎样蒙昧的世界,但我依然愿意,为无知保持必要的好奇,为野蛮保留必要的童贞,毕竟我们的任何一次选择,都来自我们纯净的内心。——宾玛拉赫上部猎与物谁能告诉我,谁是谁的猎物。一是的,我不能告诉你我有多老,正如我不能告诉你一瞬间有多么漫长,而一生却有多么短暂。除此之外,我不能告诉你的还有很多,我能告诉你的却极其有限。眼下我站立的地方,灼热的火焰刚刚过去,焦躁的火舌在山风的裹挟下往西逃窜,就像一条吞噬自
二、与瘟神对峙的日子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瘟神对峙的日子里(论文提纲范文)
(1)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论文提纲范文)
第八十二章十三邀 |
1 |
2 |
3 |
第八十三章余官庄 |
1 |
2 |
3 |
第八十四章解紫密 |
1 |
2 |
3 |
第八十五章讨故寺 |
1 |
2 |
3 |
第八十六章树降幡 |
1 |
2 |
3 |
第八十七章将亮刀 |
1 |
2 |
3 |
第八十八章众生难 |
1 |
2 |
3 |
第八十九章救同袍 |
1 |
2 |
3 |
第九十章武死国 |
1 |
2 |
3 |
第九十一章孤闯营 |
1 |
2 |
3 |
第九十二章殉国者 |
1 |
2 |
3 |
第九十三章群魔舞 |
1 |
2 |
3 |
第九十四章黯然暗 |
1 |
2 |
3 |
第九十五章死者讯 |
1 |
2 |
3 |
第九十六章生者事 |
1 |
2 |
3 |
第九十七章易帜日 |
1 |
2 |
3 |
第九十八章生死限 |
1 |
2 |
3 |
第九十九章暴雪至 |
1 |
2 |
3 |
第一百章最暗夜 |
1 |
2 |
3 |
第一百〇一章黎明前 |
1 |
2 |
3 |
尾声 |
(2)保德古会的民俗文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述评 |
三、研究理论、方法与资料 |
四、重点、难点、创新点与学术目标 |
五、地方性知识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保德古会语境 |
第一节 自然语境 |
第二节 人文语境 |
一、建制沿革 |
二、人文历史 |
第三节 民俗语境 |
一、岁时节日 |
二、婚姻习俗 |
三、生育保育习俗 |
四、信仰习俗 |
第四节 古会源流 |
一、古会起源 |
二、古会发展 |
小结 |
第二章 保德古会的民俗内容 |
第一节 娱神庙戏 |
第二节 闹红火 |
一、秧歌 |
二、社火 |
三、彩车方阵 |
第三节 九曲黄河阵 |
第四节 花灯烟火 |
一、花灯 |
二、烟火 |
第五节 物资交流 |
小结 |
第三章 保德古会的仪式展演 |
第一节 仪式筹备 |
一、发通告 |
二、供品准备 |
三、道具准备 |
四、联络人员 |
五、收布施 |
六、仪式安排 |
第二节 仪式展演 |
一、诸神祭祀 |
二、神灵巡游 |
三、入阵观戏 |
四、夜游“拦会” |
第三节 仪式后续 |
一、回归庙宇 |
二、送神仪式 |
小结 |
第四章 保德古会的文化象征 |
第一节 行为象征 |
一、洒净 |
二、上香许愿 |
三、“偷灯” |
第二节 供物象征 |
一、神像 |
二、神幡 |
三、神灯 |
四、服饰 |
五、供品 |
六、火笼 |
第三节 过程象征 |
一、神灵游街 |
二、坐阵 |
三、听戏 |
小结 |
第五章 保德古会的民俗传承 |
第一节 庙会组织 |
一、民间组织传承 |
二、政府参与指导 |
三、民众参与互动 |
第二节 传承模式 |
一、血缘传承 |
二、业缘传承 |
三、地缘传承 |
第三节 代表性传承人 |
一、康根效 |
二、杨仲青 |
小结 |
余论 |
一 古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二 古会转型与整体保护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主要访谈对象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正月廿五古会活动安排 |
附录五:保德古会图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大陆学界的有关研究 |
(二) 台港澳学界的有关研究 |
(三) 西方及日本学界的研究 |
三、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代西人来台背景及其职业 |
第一节 近代来台西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
1.1.1 十九世纪中叶的台湾 |
1.1.2 大航海时代与十九世纪的西方 |
第二节 近代赴台西人的职业 |
第二章 西人“台湾印象”的建构方式 |
第一节 实证主义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在历史记述中的实践 |
2.1.1 社会学理论及其在西人述台中的作用 |
2.1.2 人类学理论及方法在西人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功能主义与东方学 |
2.2.1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实际运用 |
2.2.2 东方主义理论及其对西人“台湾印象”的影响 |
第三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上) |
第一节 地理景观与风物特产 |
3.1.1 对台湾的地质学考量 |
3.1.2 对台湾本岛的描述 |
3.1.3 对澎湖地区的描述 |
3.1.4 台湾的植物 |
3.1.5 台湾的动物 |
3.1.6 台湾的矿产资源 |
第二节 历史变迁与城镇面貌 |
3.2.1 台湾的历史沿革 |
3.2.2 近代台湾的城镇面貌 |
3.2.3 近代台湾原住民地区面貌 |
第三节 “二元”的社会构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 |
3.3.1 西人的对台人种学理论 |
3.3.2 西人眼中的台湾先住民形象 |
3.3.3 近代西人眼中的汉人形象 |
第四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中) |
第一节 台湾文化与台湾社会 |
4.1.1 台湾医疗 |
4.1.2 台湾音乐 |
4.1.3 台湾教育 |
4.1.4 台湾方志及游记 |
第二节 台湾的宗教与民间信仰 |
4.2.1 在台汉人的宗教观 |
4.2.2 台湾原住民的宗教观 |
4.2.3 近代天主教在台传教活动 |
4.2.4 近代基督新教在台传教活动 |
4.2.5 风水迷信 |
第五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下) |
第一节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樟脑战争 |
第二节 牡丹社事件与台湾社会的转型 |
第三节 法军侵台与西人眼中的战时台湾 |
第六章 西人“台湾印象”形成原因探析 |
第一节 赴台西人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 |
第二节 “文化优越论”与西方中心观 |
第三节 基督教义与潜意识中的“救世”心态 |
第四节 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沉默的群山(论文提纲范文)
献给我历经磨难的祖国 |
献给我英勇不屈的先辈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四十八 |
四十九 |
(10)宾玛拉焚烧的心(论文提纲范文)
上部猎与物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下部时与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四、与瘟神对峙的日子里(论文参考文献)
- [1]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J]. 黄孝阳,陶林. 作品, 2021(08)
- [2]保德古会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 王浩.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3]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D]. 卞梁.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木水流[J]. 李正洪. 福建文学, 2016(S2)
- [5]抑郁[J]. 朱子青. 雨花, 2016(16)
- [6]天轮[J]. 姚建国. 唐山文学, 2016(07)
- [7]七月的热泪落地成灰[J]. 苏尘惜. 花火, 2016(13)
- [8]飘逝的紫霞[J]. 张力翔. 参花(上), 2016(03)
- [9]沉默的群山[J]. 许祚禄. 参花(上), 2015(04)
- [10]宾玛拉焚烧的心[J]. 和晓梅. 作家,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