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效果论文_陈静

陈静

(合肥市骨科医院 安徽巢湖 238000)

【摘要】目的:对比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照组、观察组命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临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应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循证护理;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34-02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通事故概率,导致下肢骨折发生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1]。循证护理主要是以循证医学作为基础而研发的护理工作理念,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治疗需求、临床经验、科研结论等方面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现将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70例、50例,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70岁,中位年龄为(40.25±6.15)岁;骨折到手术时间为5h~5d,平均时间为(2.11±1.21)d。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基本一致(P>0.05),有临床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肢体按摩、抬高下肢、抗感染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并联合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体现如下。

1.2.1成立循证小组 由护士长、护师、责任护士等组成循证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均以接受过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工作,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制定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法。

1.2.2确定循证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总结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问题,并确定对患者康复、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1.2.3查询求证资料 小组成员需要根据确定的循证问题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开展文献查询工作,寻找实证,并全面审查实证的实用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综合考虑患者需求、临床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4循证护理对策 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中下肢牵拉、术中使用止血带、静脉血流减慢、下肢肌肉松弛、肢体活动减少、患肢疼痛等方面的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主要体现如下:(1)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干预。责任护士在手术之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应加大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高危因素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并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要点、发病因素详细告知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2)手术后合理的抬高患侧肢体,避免患侧肢体受压的情况,防止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3)鼓励患者及时下床活动,并加强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改变、肿胀、温度、颜色等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上报医生;(4)责任护士应对患肢给予合理按摩以及热敷,若患者存在肢体肿胀或者静脉血栓形成史,在手术后第二天应利用湿毛巾按摩以及热敷足部排肠肌,需要避开伤口开展护理操作,从而加快血液循环速度;(5)手术前、手术后应用低分子钙素肝皮下注射,用药过程中需要对引流管引流、创口渗血、是否存在出血倾向等进行严格观察,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若出现异常,要立即上报医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术后应用双下肢气压按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6)责任护士还需要加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工作,加快静脉回流速度。患者麻醉消退之后,责任护士应积极指导且鼓励患者开展双侧足踝关节踝泵、跖屈、背伸、背曲等方面的运动,并加大骨四头肌收缩练习力度,积极按摩患侧肢体肌肉,加快血液循环。若患者病情允许,应帮助患者及时下床活动。若患者需要卧床治疗,应每隔一段时间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尽可能早期开展腓肠肌、股四头肌等换关节、等长收缩训练等运动,每组30~40次,每天2~3组,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将活动量合理的增加。尽可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活动,使深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降低血液淤滞发生率。

1.3 临床观察指标

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分成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3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工作,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中10例常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不但会导致患者康复受到影响,若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还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据分析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但能使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还可使患者治疗预后明显改善。由于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导致临床护理难度明显增加[2]。护理学中循证护理属于新的研究项目,其来源于临床,又与临床有一定的区别,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多方面理性思考的方式,找到多元化的科学证据给予支持,制定针对性的循证实践活动,确保所实施的护理方案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促进护理干预有效性明显增加,为护理工作科学性、向西行、严谨性提供保障。循证护理通过相互结合患者需求、临床研究结果、护理人员工作经验等情况,与患者对于现代护理、现代医疗的需求互相符合。采用循证护理的干预,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视野以及知识面明显扩大,其在查找文献期间,不仅能了解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效果,还可以使护理人员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对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可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运琼.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407-408.

[2]周宝珍.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循证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12):120-122.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探究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效果论文_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