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_恩格斯论文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_恩格斯论文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市场论文,渊源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市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在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提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健康发展依赖于建立完善的世界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立足于世界市场,而且要通过改革以适应世界市场,最终融入世界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于在全球化已作为现时代重要特征的背景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形成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市场理论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人们之间交往的不发达和地区割据导致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是在民族和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具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扩大到全球范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形象地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世界市场形成的生动画卷。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前就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对外贸易,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后,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要求,使资本主义生产规模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无限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国内市场的矛盾,驱使资本家打破一切地域的界限,发展对外贸易,进而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1]第二,资本主义大工业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和需求的扩大,而生产和需求扩大后,“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2]。由于大工业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增加,因而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3]第三,资本的本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的本性是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利润,就必然导致资本跨越国界,实现资本的对外扩张。而资本的对外扩张又必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4]由此可见,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把全球各国,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相互密切的影响,并进而使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同体化的过程和趋势。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强调的主题是:历史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任何民族国家要取得生产力的长足发展,都必须依托世界市场,从世界市场中获得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突出强调了现时代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认为在当今时代各民族、国家融入世界市场共同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指出,在世界市场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5]因此,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6]。这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发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在世界市场已经存在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7]。因此,在当今时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保证本国经济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融入世界市场,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世界市场搞建设导致长期落后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产生的认识来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探索如何立足世界市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此,列宁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这个最高阶段以后,世界各国经济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使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社会主义必须向资本主义所统治的世界市场开放,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当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还极其薄弱的时候,怎样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呢?那就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资本”[8]。“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把自己(指社会主义——引者注)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9]这表明了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世界市场上利用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这种“既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然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力量,从一开始就是在与资本主义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在战争和革命的年代,既要保持各自制度的稳定性,又要在世界市场的交融中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来说更是如此。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特别是列宁关于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并以此来指导苏联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但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以后,为了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斯大林却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正确思想,提出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直接后果是使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生产力的成果。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由于脱离世界市场,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相互比较竞争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和竞争力,使社会主义建设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与困境。

这一系列变化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落后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必要的,但必须按照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所揭示的深刻内涵,立足世界市场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一开始就“从世界的角度”、“从世界政治、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设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他深刻地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10]。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中,中国适应世界市场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一个由南向北,从东向西,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当今世界所凸现出的全球化进程和态势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实践来源。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交换和流通越来越紧密的过程和状态。在这样的过程和状态中,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全球循环,使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共生性越来越强。这种共生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任何孤立、自我封闭的国家、地区、民族只能走向衰败。这种共生性决定了不仅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需要依靠发达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也需要依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需要依靠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要求西方政治家搞清楚,如果不帮助发展中国家,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以解决;如果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很有限;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如果发达国家不拿出钱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市场也就没有了。可以说,邓小平一直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是建立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针对中国长期脱离世界市场的实际尖锐指出:“如果现在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被葬送。”[11]改革什么?如何进行改革?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当首先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依靠行政命令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适应世界市场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疑问,在后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多次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的问题;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搞市场,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在邓小平看来,要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建立适应世界市场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只有融入世界市场,通过世界市场吸收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办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在对当今世界形势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

(四)在世界市场上创造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价值取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是否能够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把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预测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能够不断继承世界市场所创造的先进生产力而又抛弃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们认为,世界市场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推动社会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劳动人民越来越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排斥进而掀起社会主义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次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市场的大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体现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能够同世界市场接轨并融入世界市场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利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2]这样,不但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利用世界市场,而且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利用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积累起来的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一切市场经济的经验,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能够在世界市场下建立起实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标签:;  ;  ;  ;  ;  ;  ;  ;  ;  ;  ;  ;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