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二诗人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人论文,马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韩玉珍
韩玉珍是六十年代马华的名诗人。她的长篇叙事诗《丹那苏布尔》和《茉莉公主》曾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茉莉公主》,出版的翌年便获得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创作比赛特优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马华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韩玉珍,原名李春松,为马来西亚吡叻州人,南洋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她毕业后曾在新加坡星州日报任职,现为吡叻州某大公司的高级职员。与马华一些著名的作家相比,韩玉珍的创作并不算丰富。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首长诗外,她还创作了印度童话诗《金头发的孩子》(1973年)、《狂飚悲歌》(1977年),诗剧《撒旦的战争》(1984年)。此外,还创作了一些短诗。1985年,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她的同名诗集《茉莉公主》,这本厚达500页的诗集收集了韩玉珍的5部长诗和未发表的几十首短诗,可以说是韩玉珍创作上的一个总结。
韩玉珍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长诗上;而在她的长诗创作中,又以《茉莉公主》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这是一部非常优美抒情,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艺术上组织得天衣无缝的鸿篇巨构。它以马来西亚民间传说为基础,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为手段,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展开了善与恶、美与丑、真诚与虚伪、高尚与卑鄙的斗争,表现了马来西亚人民追求自由、向往理想的决心和信念。《丹那苏布尔》、《金头发的孩子》也是根据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加工而成的优秀诗篇。前者以丹那苏布尔的少年莫哈末·沙里和高田华到海上寻找新的世界为线索,引出了民族英雄汗都亚的故事,歌颂了“自由、和平、劳动、正义、爱情和剑。”后者则是借助印尼的民间传说,赞美了具有民族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金头发少年,反映了人民扬善贬恶,“打破皇帝的铁圈”,“要自己来把皇帝当”的反抗精神。《狂飚悲歌》以传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七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苦况和悲凉的情怀。《撒旦的战争》取材于《圣经》中的《救赎的故事》,它原是未完成的长诗《太阳底下——二十世纪的最后狂想》的一个段落,但由于有相对的独立性,诗人也就将其独立发表。《撒旦的战争》是一部属于人类的(而不是上帝、神)的“圣经”,它一反传统的观念,不仅认为人类需要自我救赎,而且认为撒旦把知识宝库的钥匙给了人类,他的功劳可以与普罗米修斯媲美;同时,诗人还认为上帝一开始就创造了辩证法,正是借此人类才可能高举真理的火把前进,这就使得这首长诗富于人类的意识和哲理色彩。总之,与《茉莉公主》的巍峨的宫殿相比,《撒旦的战争》虽在艺术上并没有闪耀出更迷人的光辉,但它在思想上却更加开阔和深刻,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至于诗人的短诗,记录的几乎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情感的细流,尽管这些诗有高贵的气质、古典的韵致,但毕竟题材上较狭窄,形式上不够活泼多样,因此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能与长诗相比。
纵观韩玉珍的5首叙事长诗,尽管主题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指向,这就是揭露与批判人类的自私、虚伪、虚荣与卑劣。因为在诗人看来,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人学”,其特点就在于“人对人自己进行观察、研究、分析;或者说是人对人的自我批判”,而这种分析与批判的结果,将导致希望和失望两派。“‘希望’的一派主张积极的人生、集体主义、创造、提高、朝向更高的理想;‘失望’的一派则主张颓废人生、个人主义,朝向取消主义。”韩玉珍的人生态度,很显然是倾向于“希望”一派,但由于人类的社会实在太自私、虚伪、无耻,加上还有动物性的残酷、兽性的疯狂,所以即便是希望,她的诗也充满着痛苦与绝望,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和怀疑主义色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茉莉公主》里,诗人塑造了一个女皇形象,她可以说是人类恶的化身:
天生了我
世界便属于我!
你们尽可以选择
但最高的选择在于我!
如果世界属于别人
那我还有什么意思
啊!你们快来选择我的选择!
你们要一字不差地
运用我的语言
虽则你们没有什么头脑
但我知道你们都知道
我,就是意志,就是力量!
我的手一挥
前面就要让开路来!
这个叫冬卡·安·宋邦的女皇不仅是一个独裁者,而且是残忍的刽子手,毫无人性的虐待狂,她的女儿茉莉公主因为破坏了她的权力,她就要将她打进黑暗的地狱,要巫师念起咒语,“操纵她的身体/教她扮演种种疯狂/口里吐出白沫,在地上爬滚/象那中了羊癎的疯婆/”。因为在这个冷血的独裁者看来,“权力和荣耀是享受,报复和摧残也是娱乐。”在《茉莉公主》中,诗人以她那支善于解剖心理和灵魂的笔触,通过外形的描绘、内心独白以及左右耳朵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女皇的专横、独断、自私、邪恶、无耻和愚蠢荒唐。不仅如此,在《茉莉公主》中,诗人还描写了首相马查巴伊,来自各国的国王和王子、孔雀等5位公主、猎人纳奇达,以及巫师名式人物,然而他们和女皇一样都是人类的耻辱和失望。就拿首相马查巴伊来说,他活着只是为了“追随女皇的影子,灵通女皇的心意。”马六甲等王子则是“权力和荣誉的食客”,他们生存的意义仅仅是为了玩弄妇女和残杀人民。孔雀、百灵、月亮、星星、玉兰五位公主则朝三慕四,互相妒忌,追求虚荣和享乐,甚至连茉莉公主的心上人猎人纳奇达,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叛徒……。总之,“到处是黑暗/到处是罪恶/到处是屈节/到处是叛变”。面对这样一幅黑暗丑恶的社会图景,人们的确有理由发问:“人类还有希望吗?”
人类当然还有希望。希望就在茉莉公主身上。在《茉莉公主》中,韩玉珍以诗人的真诚和对人民、对人类的认同感,塑造了茉莉公主这一美好的形象。作为女皇的小女儿,茉莉公主曾经是女皇的“宠幸”和“希望”。她是那么美丽,那么聪明和善良。她本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为了追求自由和理想,茉莉公主丝毫不留恋荣华富贵,她勇敢地违抗了独裁的母亲要她与马六甲王子成亲的命令,走进山林与猎人纳奇达过起了贫穷然而却是平等自由的生活。当巴六甲王子带兵将他们抓住时,她留给纳奇达的话是“反抗,纳奇达/倘使因为这样/我们要失去生命/我们还是要反抗。”“纳奇达/做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特别是面对女皇的疯狂摧残,她同样无所畏惧,“呵!我已经准备好我全副心情/我已经准备好整个的我/面对你压过来的毁灭/呵,给我宝剑/我碰到了无数恶鬼/给我宝剑呀/我要扫荡丑恶的人间”。表现出了崇高的人格光辉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当然,最能体现茉莉公主的人格色彩和献身精神的是长诗第八章开头的那段非常诗意化的描写:
我的身体
已经残破
而我的信仰
更加完美!
人
生存
而更重要的是
战斗!
世界上再也没有
任何东西
比人
更加伟大!
再也没有
任何东西
比生活
更加美丽
我走进无限的时间
我走进连绵的历史
我走遍每一个人类的心的原野
我发现着人类的希望!
从对人类感到失望到发现着人类的希望,从理想的沉没到理想主义的高扬,从没有价值的人生中感到了人类生存的价值,这一切皆因为有了茉莉公主。因为这是美的结晶,是善的再现,是人类相亲相爱的纽带,也是照亮旧的世界的火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茉莉公主这一艺术形象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
从艺术上看,由于韩玉珍的长诗大都取材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或《圣经》故事,这样它们也有着神话、传说的一些特点。其一是传奇性的情节。象《茉莉公主》的故事情节就很曲折复杂,它围绕着女皇六个女儿出嫁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既有惊心动魄的比武场面,又有森林月夜的儿女情长,还有人民对于独裁者的反抗,可谓峰峦起伏、高潮跌宕,情节错综中显出清晰,结构上张驰有致,布局合理。其二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象《茉莉公主》里对于巫师作法的夸张性的描写,《丹那苏布尔》里描写锷鱼和人的搏斗,《金头发的孩子》里对金头发几次死而复生的描写,《撒旦的战争》里关于天国战争的描写,都充分显示了诗人大胆的艺术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闪射着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
韩玉珍的长诗语言优美抒情,笔致多姿多彩,特别是善于运用民歌的比兴和拟人化的手法来状物写景。象《茉莉公主》第二章,茉莉公主和猎人在原野里相会,诗人用欢快的彩笔写道:
布加沙绿色的原野
爱情躺在你的心怀!
茶叶长满了山坡
蝴蝶飞舞着红花!
……
椰树那著名的
疯狂的舞蹈家
摇动着长长的
蓬松的头发……
他们站满山头海岸
互相欢呼、互相致意。
在“比武”这一章,为了喧染比武的热闹气氛,诗人又这样写道:
太阳不敢走开
云朵急急从远方赶来……
树林站在山上
鲜花卧在地上
兵士们伫立路的两旁
旗帜在天空中飘扬……
象这样精彩的诗句,富于浪漫气息和生活情趣的场面渲染和细节描写,几乎缀满韩玉珍的长诗中的每个章节,它们是韩玉珍诗歌大厦里最闪光的瓦片。从这些诗行,可见出诗人圆熟老练的语言技巧,以及深厚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
韩玉珍的创作尤其是《茉莉公主》和《丹那苏布尔》两部长诗,充分展示了文学创作上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它们既是集体的,又是个人的;既是传说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人类的,因此它们才有可能发出永恒的声音。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马来西亚的文学宝库,而且对于当代马华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将会起着借鉴和滋润的作用。
二 严思
在文学史上,创作的数量有时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创作的数量与作家所达到的文学成就并不成正比,好比说马华诗人严思说是这样。他从六十年代初期登上诗坛,迄今仅仅出版了《风雷集》、《春华集》两本薄薄的诗集,但倘若你要谈论马华新诗史,恐怕很难绕开严思这位诗人。
严思,本名杜丕勉。1943年5月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泉州。严思约从1961年开始创作新诗,作品多刊登于《阵线报·旗》、《经济时报》和《联合早报》。1965年,严思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风雷集》,以后搁笔近二十年,直到1981年第一届华文文艺营举行过后,受到了潮流的冲击,他才又重新提笔,并于1969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春华集》。
严思的诗,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感情充沛、诗风奔放、境界开阔的特点。他和着时代脉搏的跳动,用整个的生命来歌唱。《风雪集》中所收的诗,不论是直接抒情,还是感物言志;不论是抒写青年人的生活,还是表达思乡的情怀,抑或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都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都洋溢一种抒情风。然而,严思毕竟生活在一个风雷激荡同时又是感伤忧郁的时代,加之理想的挫折,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同时又看到了太多的社会的虚伪和丑恶,这样,在严思的诗中,在他的激情和奔放之下,又流露出感伤忧郁的情绪,夹杂着一些“灰暗”的色调。
日子有时会很灰暗
风雪穿心,泥泞扑面
这就是我们的道路啊
道路中有泥泞,也有风雪
不要让乌云遮住心中的太阳
在艰辛的日子里要学会等待
等待吧,我们劳动者的心
永远温暖得象冬天的火炉
风雷停了,泥泞干了
生活就会象一首诗……
——《日子有时会很灰暗》
在诗中,诗人告诉人们:日子有时会很灰暗,前进的道路有泥泞也有风雪,然而只要我们心中理想的太阳不灭,只要耐心等待,我们的心就会温暖得象冬天的火炉;而当风雪停了,泥泞干了,生活就会象一首诗。不能说年轻的诗人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也不能说他已经没有了理想的追求,但在那感情激满,诗意盎然的诗行中,我们总感到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贯串其间,特别是诗人要人们在艰辛灰暗的日子里学会等待,更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因为如果只靠待待而不是进取创造,生活是永远不可能象一首诗的。
象《日子有时会很灰暗》这样在激情中透出忧伤的诗,在《风雷集》中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使得严思的诗不同于与他同时期走上诗坛的其他诗人的诗,也给他的诗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遗憾的是,出版了《风雷集》后,,由于为生活奔波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严思几乎与诗绝了缘。所幸的是1987年后,他又开始捡起丢弃了多年的诗,而且我们发现他依然保持着二十年前的诗风,只是在奔放忧伤之中增添了一点沉郁和凝重:
阅历沧海,笑视桑田
你从未老化容颜
这纵向而往,迎面而来
不依然是你的磅薄浩荡,气势万千
我仅仅不过是你的一个偶然
一个时空交汇的巧合机缘
生命是激流粼粼的波光
或是一渚沧沫的泛白
最终我将要被你带走
我原是由你带来……
在这首题为《啊!岁月》的诗中,诗人先是感叹岁月的永恒和浩茫,人生的短暂和渺小,这就奠定了这首诗感伤的基调。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回顾在二十五年中,岁月赋予他几许的星辰运转,以及思索什么才是其实的生活和人生。第三部分,诗人由外在写到了心灵,由风啸云涌的壮丽的岁月写到岁月的残酷:“啊!二十五年,心灵虽然坐了监/但那禁锢的铁栅,不也在腐配与剥落/冰凉的月光照映荒岗暴骨的凄怆/飘忽的磷火掌着盏,无家的青蓝/沉默的大地深埋着希望的种籽/只有杀戳在恣意夸耀它狰狞的快乐。”正由于注意到生活的艰辛,接触到了人间太多的虚伪和杀戳,所以在诗的第四部分,诗人才那么渴望回到过去,回到天真纯洁的童年——
我只请求,按照我少年的真挚
也把我们的欢畅,结扎一只遥飞的纸鸢
放到晴空,飘向白云
去传递春天归来的消息
可别忘了,要为返春的使者
系上一种响动的哨铃
啊!这蓝天上飘动着的清脆的欢乐
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被囚禁的声音……
尽管《啊!岁月》的篇幅较长(40行),但它的结构却相当完整,诗思的脉络清晰分明,这显示了诗人构思的严谨。然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首诗的抒情风格,它写得那么流畅,那么悠扬悦耳,尤其是——那么动情,那么豁达。诗人经历过许多痛苦,但他不因痛苦而消沉,也不因心灵被囚禁而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他对他们这一代人的过去显然是不满意的,所以他特别渴望回到少年的天真单纯,希望蓝天上永远“飘动着清脆的欢乐”,以此来取代“我们这一代人的被囚禁的声音……”。读着这样的诗句,每一个对生活尚未失去热情,心中的童贞尚未泯灭的人相信都会产生感情的共振,都会更加热爱和珍视生活的。
《念人》、《岁末的露》、《过古坟场》、《哀项羽》、《进化》、《足迹》也都是激情中透出忧伤沉郁的优秀诗篇。我们无须引录全诗,只要读读下面这些带点朦胧气息的诗句,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人那种沉郁浩茫的心境,体会到他的真情:
啊!日子竟不知
于何时开始衰疲老迈
有如手上,这钢齿已锉钝了的
咝咝嗦嗦,啮啃着
落在别人掌上的
旦夕与黄昏
而,一只
椽木的蝴蝶
竟驮着
一个撕心的怆痛
一行闪光的诗句
——《念人》
除夕的夜
我守着风俗的岁
——守着一个好长
好长的寂寞
……
而墙上的挂钟
却嘀嗒历史已经进化?
由遥远的五千,到
丧失了尊严的
二十五年
——《进化》
纵使你是寸草也难生的戈壁
风沙跋涉不仍有两行我艰辛的步履
你纷缤的辉煌只是气派与光波的嬉戏
我凄怆的才是旅人远征的角笛
——《足迹》
这种风格,这种情调,这种豪迈的诗情,以及于朦胧甚而晦涩中透澈出来的忧伤怆痛,的确很能体现严思那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情愫,也有一种“敢有歌吟动地哀”的感人力量。
严思的诗歌,不但节奏明快,铿锵悦耳,而且语言富于张力。比如“沉寂是我严肃的思考/奔腾是我搏击的气势/波涛是我坚定的誓言/浪花是我斗争的旗帜。”(《听潮》),严肃的思考,豪迈的气概加上工整的对仗,严格的押韵,的确写出大海的宽博和听潮时的壮阔。再如:“骷髅早已注穿两个洞黑的乡愁/霉灰的骸骨还濡着赤道的湿热/瞧青烟在远处的塔端飘起/烈焰正在焚燃垦荒的年代”。(《过古坟场》)“忱着失眠的夜,清晰地/我听到生命因销熔而折裂的声响。”(《啊!岁月》)“这驻步于鱼尾纹的/你安详的笑靥/是今夜悄悄的旷野上/两扇灯光不曾熄灭的/窗扉……”。(《旷野上的窗扉》)。这些诗句,或于灰暗的画面中寄托着对逝去年代的怀念;或通过视觉的移位含蓄地表达诗人对生命的追求。虽然表现手法各异,但都体现出了一种语言力度,一种感情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使得这些诗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严思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对他的诗也充满着自信。他在《春花集》后记中说:“突破冻土,惨淡是我绽开的花瓣;傲雪凌霜,我确信继之而开的,将会有更加娇媚的春花!”尽管《春花集》后,他又沉默了,然而“沉默是什么/沉默是决战的意志/沉默是惊蛰的第一声轰雷/他等待的是全人类诗歌的春天。”(《沉默是什么》)我们可以期待,傲雪凌霜的春花,在诗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将会有更加倔强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