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金玉

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金玉

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 西昌市6150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80例黄疸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对试验组患儿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加以实施抚触护理,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抚触;新生儿黄疸;护理质量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于新生儿时期,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正常,直接影响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在于新生儿黏膜、皮肤以及巩膜呈现黄色,是儿科常见病。新生儿黄疸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危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利于新生儿健康。所以,掌握新生儿黄疸专业知识、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将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80例黄疸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例。

1.2护理手段

患儿正式入院之后,应为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口服肝酶诱导剂、蓝光照射等。

1.2.1对照组患儿采取的治疗方式

为患儿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护理操作主要体现在:科学喂养、保暖、增加维生素摄入量、早开奶等,此外,还应重视基础护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和基本病情情况,针对其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试验组患儿采取的治疗方式

对试验组患儿采取上述各项护理操作,同时增加新生儿抚触护理,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熟练的抚触护理技巧,能够独立开展新生儿抚触操作,护理人员首先应清洁双手,避免指甲过长在抚触时对新生儿肌肤造成划伤;治疗室应保持温度稳定,24-26℃较为适合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治疗室内可以播放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期间,应注重双手用力适量,抚触力度不能过大,与此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果新生儿肌肤变红、肌紧张或者哭闹不止,有必要停止抚触,同时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主治医师,待主治医师查看后给予及时的治疗。抚触操作从患儿前额开始,逐步向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进行,每天为新生儿做两次抚触护理,可以选择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抚触护理时间为15-20min,注意在新生儿进食1h后,才能进行抚触护理。

1.3观察患儿黄疸症状变化指标参照

经过检测,查看检测结果中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观察患儿黄疸程度变化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新生儿黄疸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05.2μmol/L,或者早产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256.5μmol/L的情况下,被判定为新生儿黄疸。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经验发现,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型黄疸的发病率较高。新生儿黄疸情况如果十分严重,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黄疸型脑疾病,早产儿以及月龄未满的新生儿发病率较高,足月儿发病率较低,重度黄疸患儿的发病症状十分明显,在其发病12-48h内明显出现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厌奶、肌张力减低、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应引起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重视,应及时展开治疗,否则将使新生儿的发育受到影响,伴随病情的发展,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将转化为“核黄疸”,后续治疗难度更大,即便采取干预治疗,也将伤害到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更有甚者引发死亡。因此,新生儿黄疸应引起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重视,一经发现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治疗,避免病情发展。

3.2抚触的功效:新生儿抚触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利用自己的双手抚摸婴儿的皮肤,在抚摸过程中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皮肤刺激,将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加快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促进患儿胃肠道的蠕动,加快食物的吸收,促进患儿顺利排便,避免重复吸收胆红素,从而使新生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研究发现,为新生儿定期实施科学的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将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新生儿身体结构中,场强内部胎粪中胆红素含量为80~100mg,换言之,也就是说,新生儿胆红素产量较高,如果新生儿不能顺利排除胎粪,将导致胆红素含量升高。所以,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新生儿恢复顺利排便,这样能够避免胎粪中胆红素被肠道重复吸收,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不断下降,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

近年以来,各大医院新生儿科针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都采用抚触护理方式,医护人员利用双手给予新生儿科学的抚触过程中,将深入分析患儿的空回肠、直肠、结肠的解剖特点,进而了解新生儿肠道生理蠕动的规律,通过轻柔的动作,能够加强新生儿肠道蠕动能力,促进粪便快速排泄,缩短食物残渣在患儿体内的滞留时间,促进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排除,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肠道循环,待患儿肠道的新陈代谢逐步恢复正常之后,患儿自身的免疫力、盈利能力将明显增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将逐步降低。因此,针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采取抚触护理,将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蕊,徐同顺,吕金凤.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273+277.

[2]袁冰.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3):298-299.

论文作者:李金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