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黑龙江林木病虫害情况越来越严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发生,并且我国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树木长势受影响,人工造林面积在不断的增加,物种单一,粗放式管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林木病虫害频发,危害面积扩大,病虫害的种类和繁殖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基层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者,我们必须要重视病虫害对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但要考虑到整体性,同时也要确保检疫工作的社会实践可行性。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物特性,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统一防治。
一、基层森林检疫工作的现状
1.森林病虫害的检疫现状
黑龙江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其中的多数林区都分布在山区或农村,因此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防治工作难度大等特点,给病虫害检疫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除此之外,黑龙江本地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分布面积较广,也是制约检疫工作高效率开展的一大因素。除了常见的松毛虫、松材线虫外,松突圆蚧的分布面积也呈现出扩大化趋势。部分林区内部也分布有小规模的松鹤天牛、桉树病虫、等。面对日趋多样化的病虫害种类,给现行的检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例如,国内部分地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林区病虫害的种类、密度、分布、流动趋势进行宏观监控,为检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黑龙江目前对现代化监控技术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尤其是在基层林业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检疫手段,也是制约病虫害检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2.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工作薄弱
现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检疫工作做不好将会引来很多外来病虫的危害。病虫一旦进入没有天敌的新领地,很快会爆发成灾。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上,防疫工作异常重要。一些林地的检疫监测工作比较滞后,虽然也有森林防护站,但是一些先进的监测手段一直不能广泛的应用。森防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病虫害在发生前没有预警通知,防治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病虫害发生时常常采用传统的防治手段,科技含量低,导致病虫害预防效果大大降低。
3、技术设施落后
在进行森林的检疫工作时,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实际操作上起来也是非常复杂的。森林中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比较多,除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病虫害,还有一些隐蔽的病虫害现象,工作人员用肉眼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只能对其进行检测后才可以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但是目前许多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检疫部门的资金量并不充足,在对病虫害进行检测工作时,没有较好的检测环境同时也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这就无法对病虫害类型进行确定。大部分地区在开展检疫工作时主要还是利用肉眼来观察,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这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4、检疫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素养对检疫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该项工作对检疫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检疫技术,才可以胜任该项工作。近年来,树苗的种类不断增加,导致病虫害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许多病虫害的传播速率快,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目前的检疫工作对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许多地区的检疫机构人员的各方面水平都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二、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应对措施
1. 努力普及生物防治技术,尽可能确保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天敌防治,病虫不会对其产生抗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人、畜和环境的健康。只要天敌建立了种群就能够长期地对害虫进行控制,但是天敌防治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相对严格,成本也比较高,防治的对象也仅仅局限在某一种类的害虫上,所以必须要和其它的防治手段相结合,发挥出综合防治的有效性。
2.适当的选择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的优势在于能够不受地域束缚、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防治。当病虫害大规模发生以后,化学防治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施药形式和用药量进行改进,从而降低药物残留,确保生态环境健康;另外还应该尽量选择那些低毒高效的药物,弥补化学防治手段的缺陷,发挥其优势。
3.要做好病虫害的测报,为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推动调入苗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更上新台阶,不断完善病虫测报预警系统。坚持定期进行监测活动,从而准确地把握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且要做好病虫害情报的发布。当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要积极组织展开防治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4.坚持培育抗病品种原则
事实上,不论什么病虫害,不同树种或品种之间都表现出抗病或感病能力程度上的差异。如对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枯梢病来说,日本落叶松抗病能力强,长白落叶松则易感病。对杨树烂皮病来说,小叶杨、北京杨、新疆杨、沙兰杨等易感病,而大青杨、白城杨等抗病能力强。所以,选育抗病品种是实行以营林措施为基础、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方面。
5.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检疫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在森林病虫害不容乐观的今天。只有足够的人力投入、科技投入、设备投入、科研投入以及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检疫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由于对森林病虫害检疫的资金投入持续性不足,导致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政府需要保证病虫害检疫工作有足够的资金并持续投入。
6.不断改进、完善和健全检疫检测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站全体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不断改进、完善和健全检疫检测体系,积极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及科学的检测手段,严格做好对外来物种的检疫工作,加强各个林业站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的经验和心得,改变以往防治工作的滞后性以及被动型,掌握病虫害的防治主动权。
7.加大病虫害检疫的宣传力度,提高森林保护意识
通过广播、标语等多渠道对病虫害检疫进行宣传,使人们意识到森林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发动全民参与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来,阻断森林病虫害的传播路径,做到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们意识到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论文作者:张景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病虫害论文; 工作论文; 森林论文; 手段论文; 种类论文; 病虫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