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历史风貌区是指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本文从人文与空间要素、风貌保护及控制、旧城墙遗址空间的改善与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和城市发展策略,研究铁城的保护与利用的思路、策略,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传承历史脉络。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整治策略
引言
中山古称香山,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由明代城墙围合而成的“铁城”是中山市历史城区的核心区域,内主要有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孙文中、龙母庙等五个历史地段。城内近代街巷仍然保留且较完整。但其居住环境和设施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从而导致人口逐渐迁离,历史城区逐渐破败。
1、铁城保护的目标
(1)保护利用历史资源,传承中山市历史脉络。保护铁城内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展现历史、改善环境、提升功能为重点。
(2)恢复并塑造特定的人文场所空间。充分考虑空间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有效的控制,保护独特的风貌特色与文化内涵。
(3)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积极探索与旧城空间形态相协调的街巷体系与建筑环境,从而激活历史城区。
2、铁城发展存在问题
2.1历史风貌区的整体风貌遭到一定的破坏
现代建筑对历史风貌区的整体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高层建筑位于铁城内重要的视线通廊上,对铁城的整体风貌和肌理造成一定的破坏。
2.2交通拥堵、公交服务水平低、停车设施不足
研究范围内道路狭窄,人车混行现象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交通拥挤明显。区域公交线路分布疏密不均,东西向公交线路密集,南北向相对较稀疏。
2.3传统风貌街巷破坏严重,空间连续性差
由于对铁城历史风貌的保护不重视,铁城内的自然更新变得无序,传统建筑被拆除新建,新建筑杂乱无章,街巷立面缺乏统一性,未能形成有序的连续街巷空间。
2.4开敞空间缺乏且活力不足
由于研究范围内用地紧张,建筑密度过大,绿化空间严重缺乏,特别是小型绿地数量、面积不足。开敞空间公共设施陈旧,通达性、识别性低,缺乏安全感。
3、铁城保护探索
3.1人文与空间要素价值提取
(1)城墙文化。通过一些艺术的手法,结合铁城城墙带状的元素,从新角度重新诠释这段历史,暗喻这里曾经的城市发展史。
(2)山水文化。除了西山、月山,城内其余山体已被削平。通过历史资料的考察,确定铁城历史山体的大概位置,通过隐喻的景观设计,再现石岐“七星伴月”的格局。
(3)传统民居文化。传统民居中朱红色的三重门、精美的雕花、别致的天井,无不映射了当年香山人民繁荣生活的景象。通过对铁城历史的深入挖掘以及特色营造,将铁城内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民居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再现中山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4)学府、祠庙文化。“内城”中的府衙、学堂、祠庙成为承载了中山发展历史的文化渊源。通过对铁城历史的深入挖掘,以室外博物馆的形式展示铁城历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整体风貌保护及控制
(1)铁城历史格局保护。注重对城内自然环境风貌的保护,禁止破坏山体,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来的地形,以延续铁城“七星伴月”的格局。在“七星”的原址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小公园,使其与西山、月山形成新的“七星伴月”格局。
(2)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重点挖掘、展示浓郁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修复与铁城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快铁城的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突出“显山、露水、见城”的原则[2]。
(3)街巷肌理保护。重点做好街巷空间界面,以及街巷空间尺度的保护[2]。修缮的沿街巷历史建筑立面,尽量恢复其原来的立面风格,建筑外挂现代设备采用传统手法美化。
街巷空间尺度保护以体现历史风韵为原则,街巷的高宽比值应保持在0.5至2之间。
(4)景观廊道控制。要控制好铁城与烟墩山的视线通廊,控制应满足在中山纪念堂前广场可视1/3烟墩山山体的原则,严格控制廊道内建筑高度。
(5)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为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景观,提出弹性的建筑高度控制措施。建筑高度控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为基础,可适当增加局部建筑高度,但增加高度的建筑不超过所在地块的30%,且总高度不得大于原指标的150%。
3.3旧城墙遗址空间的改善与整治
旧城墙遗址空间的改善与整治目的是在尊重历史保护现存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实现历史遗迹场地的重生,为铁城的居民区赋予新的生命活力。
(1)景观设计
1)街巷景观设计。适当改造原城墙所在的街巷地面铺装,以当地特色石板为主要材质,重要的节点的地面浮雕以中山历史为主题,增强导向性,体现历史城区独有的景观风韵。
2)街巷空间节点。对街巷进行节点设计,增加绿化,可使街巷空间有开有合,增加街巷的舒适度和节奏感;主要的巷口、牌坊可以通过牌坊、花架、雕塑柱等界定空间,打造成历史环境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舒适空间。
(2)景观引导。旧城内富含大量有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难以被人们注意,因此需要引导人们进入深巷,挖掘这些富有价值的美景。
(3)文化展示
1)博物馆、陈列馆展示系统。研究利用历史建筑和环境,建设由综合类博物馆和专门博物馆相结合的博物馆体系,特别要鼓励利用历史建筑创办小型的陈列馆,对中山市历史文化进行展示。
2)历史文化展示路径。历史文化遗存较为集中的区域,利用历史风貌较为完好的街巷作为引导人们体验历史城区建设风貌、体验当地历史文化的路径。
3.4人居环境改善与整治
(1)公共开敞空间。在铁城开敞空间规划中,需要新增有活力的公共开敞空间,与景观节点相结合,并加强周边的治安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空间。
(2)微气候调节。秉着保护为主的原则,结合历史街巷的肌理和开敞绿地空间,疏通铁城通风廊道,减少能耗发热,改善铁城的微气候。
(3)出行改善。交通整治以构筑外环的交通系统,限制穿越性交通,道路以单向交通组织为主,提倡发展公共交通为策略。
4、结论
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复兴是城市发展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从人文与空间要素、风貌保护及控制、旧城墙遗址空间的改善与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通过特色的探索和新元素的融合成为城市触媒的激发点,在保护传统中山民居文化的同时激活铁城历史风貌区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奚永华,裘行洁,王桂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去与未来[J].南京社会科学,2004(S1):156-166.
[2]张军民,刘亮.传统街巷系统规划与古城风貌延续——以曲阜明故城街巷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07):51-55.
论文作者:邱耀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街巷论文; 历史论文; 铁城论文; 空间论文; 历史风貌论文; 风貌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