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内外名著论文_郭泳瑱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内外名著论文_郭泳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中学 26420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也就是说,教材中设置名著阅读的版块,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依托课内名著的学习方式,深度有效地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达到课标阅读的基本要求,又传承文化精髓,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挖掘作者在名著中传递的“道”,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文以载道,名著作品饱含深刻的道义,才使作品在世界各国传播,才被称为经典。因此,阅读名著不应该局限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死记硬背上,而应该深刻领会名著中弘扬的精神、道义,进而感知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身上所赋予的内涵。鲁教版课内名著阅读书目以小说为主,其中既包括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也有《骆驼祥子》这样近现代的小说,也有外国小说,例如《简爱》、《童年》、《格列佛游记》等。这些入选教材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教材中选择了这些名著,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人物和事件,而是想让学生们通过读小说的情节,结合这些小说的创作背景,明确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了解与之类似的一类小说,从而感受到这些小说成为经典的真正魅力所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实《西游记》应该算中国神魔小说里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深入阅读《西游记》的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神魔小说,比如《封神演义》、《搜神记》,也可以由教师筛选推荐部分片段,让学生阅读欣赏,并引导学生探究古代的人们创作神魔小说的意义、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的原型等问题,通过对一类作品的阅读分析,学生就明白了应该怎样阅读神魔类小说了。再比如《格列佛游记》,这部讽刺小说,读起来是趣味性很强的,而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一部很类似的小说——《镜花缘》。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读《格列佛游记》的同时,就可以对比《镜花缘》,里面的很多情节特别相似,可是作者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为什么想法不谋而合,在信息流通相对缓慢的时代抄袭的可能性很低,这其中的原因就可以由学生来研究讨论。

如果我们的小说类名著阅读这样开展,那么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深入阅读名著,还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经典,并且自己参与到阅读和研究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作者在名著中传递的“情”,激发学生深度阅读

诗歌的根本特点是抒情,无论是现代诗还是格律诗,诗人借助一定的意象,抒发对亲人、故乡、自然的热爱,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感等,是作者流露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鲁教版课内名著阅读书目的诗集,有《繁星春水》、泰戈尔诗歌。这些经典诗作,以言简意赅的文学样式,让我们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甚至通过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特色。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文课上,我们更多的是研究诗歌的内涵和创作意图,那么一定要研究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冰心在诗歌创作上深受泰戈尔的影响,所以《繁星春水》跟泰戈尔诗歌所选取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打破册别限制,将这几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他们经常使用的意象有哪些,使用这些意象时表达的情感有没有相似之处等。然后从中找出一些意象,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教材中也有很多可以借鉴使用的篇目,比如六年级教材中有郭沫若、金波的诗歌,九年级教材中有毛泽东、余光中等的诗歌,还有一些外国诗歌,都可以拿来与课外名著阅读联系在一起,进行赏析和仿写,在创作中体验诗人们或博大深远或细腻无奈的思乡爱国情怀。

三、挖掘作者在名著中传递的“法”,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名著具有时代性,作者所处时代不同,表达心声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作家用象征手法,明赞暗讽抨击社会乱象,有的作家用拟人手法揭示社会的阴暗面,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传达的核心还是激发时代人物从善如流。如名著阅读书目中的散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面有多篇文章被选进课本。多少年来,学生中都流传着“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的说法,究其原因是无法理解鲁迅作品中根据时代的风云变化表现出来的委婉与尖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深入阅读《朝花夕拾》,走进鲁迅的生平为人,了解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研究他的文章被称为“匕首”的原因,那么学生对鲁迅先生就能肃然起敬而不是敬而远之了。与之类似的《傅雷家书》、《培根随笔》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经典名著的精神内涵。

阅读名著需要微启一扇窗,慢慢地探身,慢慢地走进她,带着一份虔诚、一份不解,才能慢慢知晓名著的深刻内涵。如果破门而入,顺手拿来蚕食掉,那就称不上名著了。教育学生阅读名著也该如此。

论文作者:郭泳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内外名著论文_郭泳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