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核心论文,作用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改进和加强党的工作。”现结合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两个重大原则上。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在产权关系、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企业的产权关系变了,企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和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变了,党和国家对企业的领导作用不能改变;企业的用工、分配制度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不能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变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改变。加强党在企业中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从《公司法》、《党章》、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两个《决定》的具体规定、要求和基本精神可以看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的。
从唐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地表现在“六个离不开”上,即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离不开党组织维护大局,把握方向;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方面,离不开党组织强有力的支持和对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的聘任、教育、培训、考核、监督等问题上,离不开党组织提供组织保证;在理顺职工思想,化解矛盾,调动各方积极性方面,离不开党组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职工队伍方面,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对于政治方向、远大理想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困难和危险时刻,离不开党组织驾驭全局,稳定形势,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企业党组织的这些作用,是企业中任何其它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
二、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范围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其职责范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通过履行其职责来实现的。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职责的准确规范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公司法》、《党章》、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结合我们公司创立以来的实践,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保证和监督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依法经营,公平竞争。2.保证和监督企业的决策者与经营者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股东四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发展。3.通过法定程序参与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化改革、技术开发、财务预决算、人事管理、分配方案、职工福利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4.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领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四有”职工队伍。6.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做好干部的培养、教育、考察、选拔、监督工作。7.领导企业的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依法依章开展工作。8.支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办好企业。以上这些职责是一个整体,不能偏其几项,党组织只有认真全面地履行上述职责,才能保证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三、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实现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好,为此,应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参与决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现代企业制度从领导体制上为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厂长(经理)集经营决策权、生产指挥权、人事管理权于一身,党组织参与决策,在机制上没有保证,实施监督有一定难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党组织负责人可以依法进入董事会和行政班子,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实施保证监督。从而解决了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党组织不了解决策内容,无法介入,被排斥在决策主体之外,无力制约的问题,使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突破了一个重要难点,向前跨越了一步。但是要看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代表着股东的利益,一切工作的前提是从股东的利益出发;而企业党组织则主要代表国家的利益,不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这一利益基础的差别,给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2.明确参与决策的目的
依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党组织参与决策不是制定决策和“拍板”。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意图,向董事会和经理提出搞好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支持董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制度
①明确参与重大决策的内容。一般说来,企业的重大问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如何在企业贯彻落实;二是企业的大政方针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三是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些都是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具体说来,如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方针、重大投资方案、机构设置、重大改革方案、重要人事管理、财务预决算、分配方案、工资调整、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等,以及提交职代会和股东会、董事会审议的重大问题,均属重大决策内容,企业党组织均有责任参与讨论和决策。
②明确参与决策的途径。凡是重大问题讨论决策之前,党组织和董事会之间、党组织与厂长(经理)之间要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基本取得共识后再提交有关会议讨论。党员董事要将股东会、董事会准备讨论的重大问题向党组织报告,经党委会讨论研究后,提出意见和建议,由党员董事把党组织的意见带到股东会、董事会并体现到决策中。党组织在参与决策时,应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决策前的调查研究,这是保证决策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决策中的积极建议和意见陈述,主要是向董事会通报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决策后的协助实施,即组织党员,发动群众,保证和监督决策的实施。
③建立党员行政领导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听取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讨论生产经营、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行政经理办公会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共同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重大决策会议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共同研究讨论准备提交职代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工作报告和提请审议的重大问题制度;对职代会等提出的有关企业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决策的制度,等等。
4.正确处理与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关系
良好的党政关系是企业正确决策的前提。处理好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与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关系,一是要以办好企业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在权力、地位等问题上斤斤计较。二是要尊重厂长(经理)对生产经营、行政管理、技术开发工作全面负责的权力,尊重行政领导的意见。研究问题时,党组织领导要用协商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其参考。三是要加强党政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之间的思想交流。四是要尊重厂长(经理)的最后决策权。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厂长(经理)的工作,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四、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领导体制、用人制度发生了变化,但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变。当然在思想认识和具体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使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干部管理权限、任免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股东大会选举董事,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免总经理,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免副总经理以及总经理聘免中层行政领导干部,这种按法定程序选举的层层聘任的方式同我们过去实行的干部聘免都要通过党委常委扩大会或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发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为党委不须再管干部了,或认为党委在干部管理上无事可做,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动摇了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基础。当然,上述变化,确实是对多年来实行的党管干部的模式的冲击,但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抛弃。一方面党管干部的原则在新形势下遇到了困难和矛盾,一方面又要继续坚持这个原则。怎么办?我认为,一要从思想认识上,不能把党管干部理解为党组织对企业所有干部都要去直接任免。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管干部原则应主要体现在对干部的教育、培养、考察和监督上,具体地说,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即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选拔任用干部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对干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在具体做法上,不要也不应把所有干部任免都拿到党委常委会或党政联席会上研究决定,而要区别情况实施。具体说,就是向股东大会推荐董事候选人;对董事长、董事长提名的总经理、总经理提名的副总经理的人选,协助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察;对中层行政干部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总经理拟定人选后,党组织负责考察和讨论研究,最后由总经理拍板;对党群干部仍由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这样就能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坚持企业新的用人制度统一起来,真正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需要有行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素质的提高。
1、不断提高党组织一班人的素质。把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党组织一班人的素质,素质越高,战斗力越强,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一班人的素质。一是要坚持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有能力、有威信、政治坚定、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选进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实现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优化;二是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理论修养;三是加强经济知识学习,在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注意学习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以提高决策能力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身正行廉,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威信;五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领导班子内部必须坚持一切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策,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通过加强监督和严肃纪律,保证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
2.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方法上,要逐步学会通过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人员中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通过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通过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和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来实现党的意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活动方式上,要内容求新,方法求活,时间求短,效果求实,使党的工作贴近生产经营,融进生产经营。
3.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去落实。体制变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但不能松驰,而且要进一步加强。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性、宗旨、党纪教育,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要把党的组织生活、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使党员在落实企业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决策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