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网”住欲飞的翅膀——消除青少年网瘾的策略纵横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网瘾论文,翅膀论文,策略论文,住欲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专家称:调查显示,有10%的少年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孩子上网成瘾,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她说,许多中国儿童专家认为, 这将对少年儿童带来包括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身体伤害,同时精神伤害也难避免,但是中国的家长显然对此还缺乏关注。
一、什么是网瘾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
一是连续1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
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
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除上述纯文字描述以外,也可以进行以下自测:
IAD自测量表: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上网时间?
4.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结论:答一个“是”得一分,看你的总分有多少?
A.总分5分以下:网瘾不大;
B.总分5分和5分以上:你的网瘾很大;
C.总分8分及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前一阶段,备受人们特别是为人父母所关注的“戒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的事迹,所报道的案例是发人深省的,一时间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戒网瘾志愿者活动大面积展开,让我们感到这产生了轰动的效应。
作为一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笔者最大的感受是不能让网瘾“网”住学生欲飞的翅膀。
二、网瘾产生的原因
1.心理原因:
(1)孤独。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教育由于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在家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感到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与同龄伙伴的交流,以缓解心中的压力,宣泄自己的烦恼、孤独、痛苦。在网上孩子们还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喜欢、向往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可以通过网上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
(2)逃避的手段。人的一生总有波澜起伏,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 如果经历波折时,青少年争强好胜之心重,想得到别人认同的欲望强烈。那么,他可能选择不与别人交流,包括朋友,师生或家人,而转向一个全新的环境——网络,人的真实身份的是隐藏着的,他们不必避讳什么,畅所欲言。也就是说网络成了他的倾述与发泄的手段,也是他寻求“理解”与帮助的对象。
(3)好奇心的趋使。青少年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同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而现在人们许多最新的观念、最近发生的事、最内部的消息有很多是通过网络传播,先占领年青人的心灵,再向社会普及。所以有些年轻人出于好奇,想掌握最新的动态,想做先知之人。就在好奇和虚荣心的双重驱动下,开始接触网络。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其产生网络依赖。
(4)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特点是重要的原因。 他们在生理的日渐成熟,使之认为其在心理上也是“大人”了,自己应该有判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对网络也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模糊的,但对现在的快乐的追求是清晰的。老师每天劝说教育、家长的哭泣在某些自以为大人的青少年眼里很幼稚,觉得时光并非易逝。也有的虽认识到沉迷于网络不是好事,影响学习及未来的发展,但其认为荒废学业已久,已无力挽回,故选择继续逃避。
2.社会原因:
(1)教育监管力度的缺乏。一方面,现在中小学均有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而且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材内容、理念上均有可喜的更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与特点。但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一是学校师资力量的原因,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作用,甚至认为信息技术中最有意思的是上网,上网就能看到新鲜的东西。有的学校为了不让学生有网瘾,干脆在“源头”切断,不让其上网,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更大的好奇心与反抗。二是信息技术考核机制存在弊端,有的地方实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会考,会考的考查范围不灵活,初中高中教材内容梯度性不强,重复性内容太多,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导致教师上课苦:逼着学生学习,学生苦:学习很多无兴趣的东西。第二方面,学校的德育工作两难的境地:很多学校倡导学生以学为主,什么德育,作为一种摆设,一种活动来搞,使德育变成了一种说教,一种负担。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好就一好百好的观念,导致忽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注。第三方面,社会特别是网吧的熟视无睹。2000年左右,网吧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学校的周围。学生进入网吧不用按有关规定出示身份证件,“来的都是客”,全凭“钱”一张。还有网吧帮助学生躲开家长、老师及有关部门的追查,提供“便利”的服务,容留其在网吧包宿过夜。这也是网瘾滋生的温床。
(2)商家的竞争。“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是电子鸦片,毒害了我们上千万青少年。《传奇》是一款典型的不健康网络游戏,陈天桥的盛大公司曾声称“网游从《传奇》开始”。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半没说完,那就是“千万个中国青少年堕落从《传奇》开始,千万对中国父母的痛苦从《传奇》开始,千万个中国家庭不和谐的悲剧从《传奇》开始!”这是2006年4月5日,刚从长沙举行戒网瘾讲座回武汉的陶宏开教授神情激愤地对记者所说的话。他还说“早就有媒体想促成陈天桥和我当面对话,但是他不敢见我。我是为他好。西湖边上岳飞墓前跪着三个小铁人,我不希望有第四个出现。”陶教授可能言辞锋利,但其道出了一个网瘾问题的社会原因。商家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负面效应。
3.家庭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 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2)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包办的事情太多,上好学校,找个了班级,找个好班任,跟科任沟通让其关注孩子的学习等等,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产生一种想法,学习是给父母学,有父母在,什么事情不用愁,包括未来的就业,只要肯花钱,肯拉关系,就可以“搞定”,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后,这些孩子迷恋网络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3)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因素。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4.网络本身的吸引力
网络本身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聊天。给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与人平等交流的机会。 满足其心理上需要。
(2)网络游戏。游戏本身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场, 满足了孩子们的幻想,比如“功成名就”、“硕果累累”。
(3)网络小说。我们不排除有一些真的写得好,内容新,可以做突破历史空间的限制,冲破伦理、道德、现实的束缚,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网络小说容易更新,先抛出一块砖,几天后再续里一块玉,这须要读者不断的跟着看,时常惦记。
(4)网络色情。由于我国的文化特点,一谈性教育,许多家长老师都谈虎色变,而对孩子采取封堵严防的办法。网络为色情的传播提供了另一条途径。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许多网站商家就是靠边色情引诱青少年的点击,以获得利润。
三、消除网瘾的对策
1.家庭角度:
(1)制订家庭公约。公约要建立在尊重、真诚、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要求家庭成员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公约应要求家长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务劳动,并长期坚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性的心理状态。
(2)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 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3)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近40%的家长根本不了解电脑。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63%的家长表示“很无奈”,因为现在很多家长自己是“网盲”,根本无法引导孩子如何正确掌握、使用网络。所以,父母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其次,父母要用自己对网络的处理态度影响孩子正确认识、使用网络。
(4)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 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心理咨询角度: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作为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资深专家,杨志伟博士认为与普通爱好上网所不同,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患网瘾者一般表现为对网络有明显依赖,不上网会感到十分难受,每天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泡在网上,获得了心理满足方能平息心情、获取快感。网瘾对当事人可造成日常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损害和影响,如果上网欲望被制止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反抗。所以患网瘾的青少年如有求助愿望,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加之行为疗法等,从心理的根源上解决网瘾,这样效果显著。
3.学校教育教学角度:
(1)增强信息技术课的吸引力,增强实用性。首先从信息技术课本身来说,从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入手,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可以辅助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它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手段。其二,利用新课程整合的契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其三,学校开展绿色网吧,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使用网络开拓一个宽松、健康的空间。总之一句话,让学生懂得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如果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你得学习好如何使用这工具。
(2)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中国近几年,父母对于孩子上网成瘾的害怕不亚于对流行病的恐慌,究其原因除社会就业、升学压力、学校、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以外,学生的课余活动的丰富与否和网瘾的形成关系不能说不大。近几年,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下达各种“减负”文件,相关部门也在监管,可学生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在北方,中学周六上课,平时晚自习要上到七八点钟,这是平常事。这样留给学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发展自己痴迷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好容易赶上休息日,父母给孩子报的实习班,兴趣班还在等着,请注意,这是父母给报的班,是学校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促使的。学生如果有痴迷的爱好,比如说体育运动、比如说音乐、探险、小创造等,那他们肯死板板坐在电脑屏幕前几个小时,只为聊天,看一些图片、打游戏的机率就会降低很多。所以现在很多学校也关注这一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活动,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挑战自我,提供更多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3)增强监督力度。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为主要,其实学校应转变一种观念,德育不光是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少数人的工作,也不是只有开大会、做报告几种形式,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润物无声”的教育。全体的教职员工每一言一行均应是德育的资源。比如说科任教师,在他们的专业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不设防的状态的;如此刻渗透德育信息,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正确地学习网络、掌握网络、使用网络是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由之路。对于青少年网瘾的预防和消除,我们不能一味采取封堵禁止的办法,要多于他们交流沟通,正确地引导他们上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让网瘾“网”住青少年欲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