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灌肠法联合护理干预在灌肠中的效果论文_方萍

南京市江宁医院 江苏省 南京市 211100

摘要:目的:对改良灌肠法联合护理干预在灌肠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灌肠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灌肠法,观察组行改良灌肠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道准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灌肠患者开展改良灌肠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出血、穿孔及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灌肠;改良灌肠法;护理

灌肠法指的是经肛门采用适量药物沿着直肠,灌至结肠,是临床常见性操作,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引发黏膜损伤,甚至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给患者的依从性带来严重影响[1]。为进一步对灌肠患者的灌肠方法及护理操作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灌肠的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42.9±3.7)岁;疾病类型:溃疡性结肠炎25例,直肠炎19例,肠息肉5例,肠癌2例,肠镜检查无异常4例。对照组55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为(43.1±4.2)岁;疾病类型:溃疡性结肠炎25例,直肠炎22例,肠息肉3例,肠癌3例,肠镜检查无异常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灌肠法,观察组行改良观察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改良灌肠法:嘱患者在灌肠前将膀胱排空,在臀部下垫一软垫,抬高臀部20cm左右,以14号吸痰管插入肛门20cm。首次灌入肥皂水(0.1%~0.2%),之后改为生理盐水,每次灌入量为500~1000mL,温度为40℃,灌肠液面要比肛门低40cm,体位为左侧卧位,持续3min,之后改为平卧位,持续3min,再改为左侧卧位。以排除灌肠液无粪渣、颜色清亮为灌肠完成。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灌肠治疗:用生理盐水加锡类散进行灌肠治疗,混合摇匀加热,温度保持在39~41℃。清洁灌肠之后,再以灌肠液灌肠治疗,药液在肠道内保留4小时及以上。

②针对性护理:操作前:嘱患者灌肠前1d饮食要保持清淡易消化,不要过饱,前一晚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手术前1小时禁食,以14号一次性吸痰管代替传统肛管。操作中: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臀部。在插管过程中,操作要保持轻柔,嘱患者深呼吸。将灌肠袋的悬挂高度保持在30cm,保持适宜温度,密切关注灌肠袋内的液体减少状况。操作后:在灌肠结束后,拔管动作要轻柔,嘱患者抬高臀部10cm,休息30分钟,避免出现液体回流。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灌肠次数;②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2]:良好:检查过程中,结肠无粪渣及黏液团块,可清晰显示肠黏膜;一般:检查过程中,结肠存在少量粪渣及黏液团块,对细小病变观察造成影响,但可显示较大病变;差:结肠存在粪渣与黏液团块,影响检查正常进行。③对比两组肠黏膜损伤、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④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满分100,得分85以上为十分满意,得分60~85为比较满意,得分不足60为不满意[3]。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数据库,对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灌肠次数

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3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55例患者出现肠黏膜损伤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55例患者出现肠黏膜损伤8例,出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5]。

2.4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临床上在进行结肠、直肠诊治前,一般需要通过灌肠术行肠道准备,但是因灌肠为侵入性操作,会因清洁质量不达标或肠黏膜损伤等影响检查进行。所以,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灌肠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以往采用的灌肠术中使用的肛管管径较粗、质地较硬,容易损伤直肠黏膜,引发患者疼痛与不适。而一次性吸痰管管径较细,质地柔软,能够有效缓解对肠黏膜造成的损伤。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灌肠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道准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对灌肠患者采用改良灌肠术结合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为确切。

总之,对灌肠患者开展改良灌肠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出血、穿孔及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尤翠侠.改良灌肠法在结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5,4(25):102-103

[2]范雪影.改良灌肠法在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6(37):49-50

[3]欧敏芳,梁霞英,黄元龙,等.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20(19):2489-2490

[4]陈艳花.改良灌肠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34-235,236.

[5]文菲,李宇明,林小红等.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16-117,120.

论文作者:方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改良灌肠法联合护理干预在灌肠中的效果论文_方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