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专题研究
主持人语 :“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是当前学界所关注的重要学术话题。尤其是伴随着近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政治、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更是被推至“风口浪尖”。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保障我国网络安全赋能,而另一方面也是网络政治敏感语言产生、网络舆情日趋复杂化的重要推力。因而,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对于保障我国网络安全,推进国家安全治理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省水利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水利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水利安徽”战略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水情的改革发展之路。10年来,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突飞猛进,防灾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受益度显著提高。年度水利基建投资由2002年37亿元增加到2011年83.8亿元,迈上了前所未有的高位平台。
网络社会因其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而往往成为公众肆意发布各种言论的巨大场域。而这些往往带有政治调侃、政治戏谑和政治批判的敏感语言对于我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起到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网络安全属于容易被忽视的非军事安全,这类安全被称为非传统安全,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理查德·乌尔曼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当前,网络敏感语言、网络舆情等非传统安全存在着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内容随机化以及传播方式多样化等复杂特征,这增加了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的难度。同时,如何实现加强网络社会的干预与保障公众网络政治话语权的平衡,如何实现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在网络社会治理当中的有效协同,如何对网络政治敏感语言及其政治语言转向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对于保障我国的政治稳定与网络安全而言意义非凡,这也是本专题的主旨所在。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及其消解》一文,从非传统安全视角对当前网络舆情出现的新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前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法律保障缺乏、媒体报道存在非对称性、网民素质欠缺等困境,故而应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的法制建设、提升媒体平台的行业自律水平、完善网络道德的保障机制。
《再治理:网络技术对敏感词的屏蔽及其政治语言转向》一文,对于网络中充斥的政治敏感语言及其被屏蔽后发生的政治语言转向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政治语言转向对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因而要采取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提升大数据治理水平、对网络敏感词进行技术脱敏、构建从宪法权利到具体权利的融通机制等方式对其进行再治理。
本专题所选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网络政治及网络社会的治理之道进行探索。每篇论文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技术背景对网络社会中出现的政治敏感语言、网络舆情等现实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并积极从加强技术手段、完善法制建设、提升媒体间行业自律水平、完善网络道德保障机制等方面给出解决对策。而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其中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当前不少学界同人都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该主题并投身到相关的研究中来。希望本专题所选论文对网络政治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具有抛砖引玉之作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同样也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因此,这对于电视台这种传统媒体方式而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是电视台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电视台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移动电视平台与网络电视平台,这是电视台新的发展方向,将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曹海军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5X(2019)08-0010-12
标签: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