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领袖遭遇11大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领袖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想、信仰和灵魂的缺失是困扰中国商业领袖的深层危机。
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资金缺乏,管理薄弱,这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苍白的素描。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此起彼伏,竞争白热化让中国企业和商业领袖感到心惊和沉重压力。本文总结了中国商业领袖遭遇的11个新挑战。
挑战一:人性
40岁以上的商业领袖基本界定了一个群体,他们在由“做大”向“做强做大”迈进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挑战,颠覆了他们过去的观念,就不可避免碰到了一系列问题,或者称为危机。如以前40岁商业领袖的口头禅是:90%的时间搞关系,10%的时间搞业务。现在这个观念已过时。
危机在哪里?开拓市场疆野,国际化,攻克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构新的团队,这些在外界看来容易产生危机的地方,在商业领袖看来却轻车熟路,而且人类亘古就是这样不断攻破一个个必然王国的过程。那不叫危机!做强做大,真正的危机不是市场、技术、人才、资源的变化,甚至不是通常说的体制束缚,真正的危机却是来自熟视无睹的人性!来自在中国恶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性!
左右中国商业领袖成功的,是机会主义。因为许多40岁以上的商业领袖,他们并不像比尔·盖茨那样,从小就有一种志趣、爱好,也不像山姆·沃尔顿那样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了提升人类独立行事的洪流中,他们只是固执地盯着金钱财富,机会主义能帮助他们成功,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迈向更强大的理想,也不会添加在他们的本性中缺失的信仰,更不会弥补灵魂的空缺。理想、信仰和灵魂的缺失是困扰中国商业领袖深层的危机。
挑战二:领导风格的转变
40岁以下的商业领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型企业家,还有一类是在企业中工作,而沿着企业的升级阶梯小心翼翼地走上台的。但他们面临的挑战比较相似。一位CEO的原话:我目前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怎么能从创业型的企业家变成注重过程、注重数据的成功企业领导人?
40岁以下的企业家要成长,领导风格到底要发生什么转变?
根据一份对1.1万人的调查,按照他们在企业中不同的级别进行了划分,划分出主管、经理、总监、副总裁,最后才是企业中C开头的领导人,比如CEO、CFO、CMO等等。
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经理人表现出来的领导方式还是偏重主管型的方式,甚至在创业型的领导中,他们也是趋向主管型的方式,是非常有魅力的个人,他们有很高的热情,他们可以同时做很多的事情。
40岁以下新生代的企业家,多数是守业者。怎么使基业常青,这是40岁以下商业领袖肩负的最大挑战。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否成功,与他如何激励他的团队有很大的关系。
挑战三:留住人才
去年有一份调查,调查了京沪400家企业,作出结论:人才流失国企严重,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正成为国有企业最主要的危机。
这个危机并不局限于国企或者民企,即便在外企,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惠普,这个问题都非常突出。
人和才是可分离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人走才留。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留人的关键是什么,本质上是企业的关系管理。我们有客户关系管理,也该有员工关系管理。留才和留人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关键是知识管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风险管理。
挑战四:价值观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困扰
商业领袖根本的困扰是环境和内在真我的困扰,也就是说两种道德产生的悖论,世界上任何的道德都是相悖的,徐志摩认为没有爱情的家庭是不道德的,他同时违反了责任道德,如果把爱情道德坚持到底,就违反了责任道德,如果把责任道德坚持到底,就过了没有爱情的不道德生活。现代经理人的困惑就在灰色的商业环境中诞生,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下面6个方面,就是商业领袖的困惑:
第一种困惑:商业领袖在文化上的困惑,哪种钱应该赚还是不该赚。
第二种困惑:商业领袖选择做事方法的时候,因为是知识爆炸时代,有无数的方法可以选择,到底选哪个,用什么方法能把事情做好。
第三种困惑:商业领袖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还要做真实的事情。在任何的情况下以科学做决策都是不科学的,科学做决策是有条件的,只有信息完整或者是至少有信息的情况下,做决策才是有用的。
第四种困惑:执行人的困惑。作为一个经理人必须有执行力,但支持的信息和文化如果变成零,那再有多大的执行力还有什么用?
第五种困惑:关于艺术。把事情做得漂亮就是艺术的商业领袖,但要有艺术,很难。
第六种困惑:作为环境人,或者是随机应变人的困惑。环境是千变万化的,环境一变前面所说的五个要素都在变。当一切都在变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随机应变,我们就会面临无尽的困惑。
挑战五:速度
这个年代最大的挑战是速度。联宝科技公司的母公司在去年的笔记本电脑的总产量是600万台,今年做到900万台,6年前一台笔记本电脑设计需要一年半的时间,但在今天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到能够出厂供货只剩下六个月甚至不到四个月,这是速度的要求,这是时间压缩。从营销层面看,中国大陆的笔记本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从原来的30个品牌增加到了现在的60多个品牌。开始变得薄利,依然是不按理出牌的时代。
挑战六:成长
一个商业领袖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成功一定具备几个优势,一个是沟通的能力,沟通的逻辑性、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怎么样在第一次见面时让人迅速的记住等等,都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做事的能力一定有足以让别人认可的价值;第三就是写作能力,即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能力;四是好的习惯。
商业领袖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妥协,对老板,甚至对下属。比如跟你干的中层管理干部,每个人都很有个性。相反地,如果你领导了一帮听话的人肯定做不好事。但是领导不听话的人,挑战很大。
挑战七:创业
创业商业领袖所面临的挑战分为三种,第一是55岁以上的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因为他再过五年就要退休了,就个人来讲,碰到了一些挑战需要处理,另外就是刚刚走出校门或者刚刚创业的人员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一类的,第三种是居于两者之间的。
第二人才问题也是个挑战,国内的企业好像很难使用空降兵,你需要的人才必须在企业里自己培养,但是如何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能培养起来呢?这在企业发展中挑战非常大。
第三是当面临着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规则不太符合道德标准的时候,你是采取比谁更烂比谁做得更出格呢,还是坚守道德标准?这是企业在市场上受到的鲜明挑战。
挑战八:精神制约物
在所有成功的国家里面,我们发现成功的民族都有一种精神制约物,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一般是宗教性国家,财富的增长和基督教精神制约物两者是协调的关系。今天商业领袖走到了十字路口,即遇到了一个问题:经济再发展没有问题,但是随着财富的增长,就会增加人的物欲,那我们需要的精神制约物是什么?中华民族是没有传统宗教的,几千年中国人靠什么维持?传统中国人靠家庭伦理本位,家庭伦理本位和中国大家族是吻合的,人拼命的赚钱是为家庭,汇款就是说明。中国是全世界汇款率最高的国家,为什么高?家庭伦理本位。我们感觉到,现在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伦理本位在衰落。
挑战九:国际化
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时会遇到如何国际化、如何整合全球资源的问题,尤其是国际的技术、资金、品牌。以前对不少中国企业来说,只要引进国外技术、品牌或产品到国内,就能在中国市场上很吃香,这样的好事已经开始远去。
挑战十:平常心
中国企业家成长非常快,为什么这么说?另一方面,从回顾“下马”企业家的速度之快就能够看到中国的企业家成长速度很超常。
国外企业家的标准和企业家的行为,绝对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家学习。中国也确实在学习国外的东西,但是有些地方学偏了,比如说,中国企业家大多数做的不怎么样,可是很多人却非常热衷于做秀,像演员一样到处赶场,很多机构把企业家环境营造得非常不健康,形成了华而不实。比如中央电视台二套今年经济人物的颁奖仪式非常到位,很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就如看好莱坞的大片,发奖的时候灯光效果背景非常棒。这样下去,结果会是什么?就是常常让中国的企业家忘了自己是谁。这非常危险。
挑战十一:学习
商业领袖所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应该跟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学什么?仅仅学结果而不学原因是不对的,只收获东西不要土壤是不可能的,我们学的不是结果,我们要学思维方法、原理。教经理人怎么和员工建立一对一的沟通,是非常具体的技巧,非常颗粒化,而恰恰是这些东西没有被中国的企业家关注到,正是这些颗粒创造了不可模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