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制动因素分析_科学论文

我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制动因素分析_科学论文

中国科研组织创新能力制动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中国论文,科研论文,因素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4)01-0091-02

2002年度诺贝尔奖评奖活动已经尘埃落定,国人对霍金、纳什等世界知名科学家的狂热使每位中国人都感到我国巨匠缺失的遗憾,也使学术界培养巨匠的科研组织进行了反思。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应成为终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创建世界一流的科研集体、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振兴祖国科学事业。科研组织是一种创造性的联合,一种独特而又富有成效的科学共同体,具有强大的科学社会功能。像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费米实验室这些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的科研集体给他们各自所在的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声望。“科研组织——诺贝尔奖——大学”这一循环链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科研组织。为了创建世界一流的科研集体或大学,对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必要给予综合考查。

一、科研组织内部因素

1.未形成良性的分工与协作体系。科学的发展,知识的迅速增长,或曰知识爆炸,每一位研究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只能是局部的和有限的,使得科学研究者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而科学的创新活动已由过去的个人创造转化为集体创造。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与融合的趋势要求科学家之间进行密切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但在我国科研组织内普遍存在单兵作战的现象,每一个研究者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既不注重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既没有分工,也不进行合作。这种科学研究体制不仅影响到我们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而且还会形成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和有限的科学研究资源的大量浪费现象。

2.科研组织形式单调。要促使科研组织的多元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科学基金会,使以基金为核心,为了达到某项科研成果而组成一个科学家群体。上海建立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不管你是来自大洋彼岸,还是内地边远省市,只要来沪合作就可获得月均1万余元的生活资助。这项不受地域、国界限制的基金的建立吸引了十几位国内外一流人才汇聚于此,参与国家或地区的重点研究项目,其中很多经验是可以推广的。

3.内在机制的影响。我国科研组织缺乏国际上较多的组织形式较为自由、松散的共同体,在英、法、美等国家有一种组织较为松散的学派式组合,科学学派是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志趣相投的科学家的有机组合,这种研究网络与其信奉的学说浑然一体,显示出独有的学派精神。学派内部有着相互交流的宽松环境,同时,通过与其他学派的论争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或对方的不足,从而推动科学不断创新。人的组合比物的组合更复杂,更多样,更丰富多彩,由种种社会关系结成网络的人所构成的组合具有人所独具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要对科研组织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4.学科观和方法论雷同。关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式的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是科学范式的构成要素。学科观是指对于一个学科或专业所持的总体的态度与看法。方法论观念是指一个学科或专业的一般认识研究方式或方法。不同的科研组织由于其所持范式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上存在重大差异甚至截然对立。相反,很多中国科研组织其内部成员由于共有一个范式,这使得他们也拥有一个相同的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考察一下西方科学发展史,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情况的并不是大量存在。

5.学术近亲繁殖。一位从清华大学到哈佛大学,现在师从美国一位著名数学家的中国年轻数学家认为,国内学术界“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形成自由平等的良好学术风气,并窒息中国数学家的创造力。一位自称成果多次受到“正规科研机构”冷落的“民间数学家”说,国内数学界一些人士总认为一般大众不可能在数学界作出成就,对民间数学家的成果往往不屑一顾,如果当年苏步青也持这种态度,那么华罗庚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优秀的裁缝。在科技界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制约了科学的发展。

6.专业限制成为创造力的阻碍。国内在教育体制上存在弊端,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只看分数高低,一进校就定死专业。在美国,刚入校的大学生可以不受专业限制,全凭自己兴趣选修课程,直到大三后才定下专业。科学家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中国年轻科学家“进入前沿,切入正题”较晚,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一般在25到40岁之间,如惟一一位华人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33岁就证明出卡拉比猜想和正质量猜想,而伽罗华不到20岁就创立了影响颇大的群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38岁,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中国的年轻科学家普遍缺乏国外年轻科学家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精神,短短的黄金创造期一闪即逝,放宽专业限制显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少走弯路,加快成长速度。

7.内部资源的垄断。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科研组织内同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的形成不是科研组织内竞争的结果,而是由于科学体系的不完善性和缺乏竞争所引起的。在科学研究上的垄断主要表现为对科学研究资源的垄断如:垄断科学研究基金的分配,垄断科研项目的审批,垄断公开科研成果的渠道和途径等。垄断地位的取得和垄断优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职称状况、学位学历高低、政府部门任职状况等。对科学研究的垄断导致在科学研究领域缺乏有效的竞争。科学研究基金的分配、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审批、成果的公开化等并非完全由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来决定,而是由垄断地位来决定。这种垄断导致科学研究体制的僵化和科学研究进步缓慢。由于垄断的存在,使一些有才学的青年学者很难通过有效竞争,依据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成长起来,出现科研组织青黄不接的现象,导致科研组织内研究人员老化,缺乏活力。

8.缺乏对人才兴趣的培养。科学研究本身也有其内在客观规律性,研究者只有依据科学的内在客观规律性,进行自主的研究,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实践检验,并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当前科学研究者研究的主要动机并非出自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而是为争夺有限的科研经费,为了评职称,为了评奖等。由于研究者本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不高,也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大量投入。所进行的研究也只是敷衍,因此也就难以取得研究上的创新和重大突破。科学研究价值取向偏差,是制约科学发展的首要因素。科学家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出自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或者是一种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那样,他们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并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种研究活动才会有效果,才有可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二、科研组织外部因素

1.科学研究政治化倾向过重。科学研究不能超越政治而绝对独立地进行,科学家总是隶属于某一国家的某一团体,可以说科学研究总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是科学研究决不能政治化,因为政治化研究可能会使研究失去自主性、客观性、科学性。而我国的科学研究受到过多的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变化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重点。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不利。因为这种研究是一种篇章式的、缺乏系统的研究,缺乏对本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很难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学科体系。短期应用研究,缺乏理论支撑体系,使这种研究成果缺乏可信度。同时,研究的本身缺乏创造性,就不可能出现科学研究的突破。科学研究对政治过于敏感,导致科学研究的功利化倾向十分明显。

2.科学家的官员化影响了科学家的投入和产出。我国科学界普遍存在科学研究成果与职位挂钩的现象。当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以后,不仅职称可以上升,而且往往还会被委以一定的行政职务,如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学院院长、甚至政府部门的职位。这种联系的结果使一些科学家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以后,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在科学研究上,而是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与科学研究无关的社会活动上,严重影响科学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科学家官员化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另外两方面:其一,导致科学研究的质量下降;其二,加剧科学领域的官本位思想,进一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动机,给学术界带来许多不良风气,影响学术界的稳定和科学家的职业化。

3.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来看,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科学研究收入仅占当年科学研究总收入的5%,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科学所获得的研究资金总量有所增长,但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非常平缓。我们对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认识仍然严重不足,导致我国的科学发展长期落后,突出表现在:解放以后,我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两弹一星、人类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但是,我国的科学在其他领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没有取得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取得在世界科学界得到承认的研究成果,现象的背后不能不说是投入的不足。

4.对科学家的奖励缺乏力度。对科学家的奖励缺乏力度影响到科学家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科学家奖励的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激励科学家创新的功能和促进科学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功能。我国目前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建立了奖励体系,有国家最高奖、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以及社会奖励等,知名度、奖励力度逐渐加大,但其力度和广度都还有限。

5.未能重视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并为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建立科技交易市场、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有的科研组织没有认识到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也没有设法寻找有效的转化途径。许多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只关注于获得了多少研究资金、取得了多少研究成果、发表了多少论文,至于这些研究成果的去向,有谁需要,如何满足其需要就不管了,许多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有限的研究资源的大量浪费。

此外报刊新闻界对中国科技的舆论导向、公众对科技界的关注、与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等也都是影响科研组织的外部因素,在此不一一列举。

科学的发展愈来愈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优化科研组织对于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科学发现起着关键性作用。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我国科技巨匠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以适应科学发展的潮流。

标签:;  ;  ;  

我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制动因素分析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