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论文

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论文

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

郑 妍 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程项目的支撑,在社会发展的促进下,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成为了强化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必要组成。本文以此为视角,介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以及特征,分析了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职能,以及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提出了优化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强化精细管理,开展现代效益审计,深入落实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提供一丝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近年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随之增多。然而目前很多施工项目存在诸多不足,不仅会造成损失浪费严重现象的发生,而且会带来成高额的投入成本。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审计模式,构建新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迫在眉睫。为此,应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做好施工审核、控制和规划,保障建筑集团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人力多余的情绪,控制实施成本与成本预测分析,实现单位目标及整体经济效益,以期取得最大化效益。

一、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概述

1.内涵概述

工程经济效益审计就是为了获得效益,借助审计方法、税法、会计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开展业务管理审查工作,针对财务报表、财务数据、项目盈利能力指标、计算效益评价指标、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情况,优化设计工程项目的效益。

2017年4月中旬统计每一小区幼苗数量,计算出苗率。2017年11月20日,苗木停止生长后,从各试验小区随机抽取10株苗木,仔细将其全部挖出(不足10株者取其全部),用钢卷尺测其苗高、根长,游标卡尺测其地径、记录大于5 cm的侧根数量,每小区所测结果计算平均值。然后在80 ℃烘箱内72 h烘干后,称其根、茎、叶的干重,计算各小区平均值。

2.体征分析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优势效应十分明显,不仅具有限制性广、内容广、真实合法、建设性、客观性、独立性等诸多特征,而且可以提供监督、司法、评价和服务功能,进而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并提高企业项目的业绩。

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1.施工前的审核

审计人员应该关注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掌握监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反馈,直至项目审核最后通过。了解验收方法、计量方法、核算方法,确保施工要求具有真实的数据。其次,在设计的审核环节,根据社会效应、施工风险、产出效应、投资资金、规模、施工选址,综合分析使用的成本。在招标的审核中,应该了解工作的定位,全效完成财务审核工作。最后,做好合同的审核,避免大量财务纠纷的出现。

在知识经济兴盛的今天,人们对于知识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知识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关知识服务的尝试与探讨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知识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产生共同的一种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的新服务方式。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知识服务,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知识服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认识;对知识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用户问题的解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广义的知识服务与狭义的知识服务等几方面。

2.施工中的审核

企业要严格执行项目施工合同文本,规范行业制度和管理,进一步创新合同管理规范和约束双方,按照标准文本执行。同时,完善风险预报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评出不同的等级,提前预警、分析和评估合同,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验收时的审核

由于采用非公开招标形式,合同签订为此存在较大的缺陷。同时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合同洽谈技巧不够,工程结算漏洞极为严重,很容易出现各种经济损失。此外,工程项目合同潜在的利益冲突,道德风险不可忽视,当然这与审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具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混乱导致审计困难如果不加以改观,势必会增加结算审计的难度,导致管理混乱或人员调配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应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审计工作管理,确保充分发挥出人的优势和力量。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分析

首先,工程验收的审核应该符合合同的要求,确保不存在任何问题,施工资料与施工档案十分齐备,避免出现后续的财务纠纷;其次,在工程造价的审核环节中,全面结算工程造价,避免发生计算差异,依照材料计算施工成本,保持费用与审核定额的一致性,掌握错算、漏算、虚算问题,做好实际审核;最后,了解工程效益的审核是否达标或出现施工问题。

一个闷热的夏天,宋探长去看望好友薛教授。但宋探长按了半天门铃也没有人开门,他见窗户大开,意识到很可能出了事,便撞开了门。

四、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举措和建议

1.加强项目合同管理

一方面,结合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及施工成本,确保各方面能够准备齐全。在审核重点的处理环节当中,把握、应用、管理、采购,控制好施工进度,依照规划进行工作进度的推进。

2.构建经济效益审计保障体系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应该结合实际,将规范体系作为标准,严格恪守经济效益审计体系和考核指标,依托绩效完成指考标、盈利能力、财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经济效益的比对,发挥指导和借鉴的功能。此外,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将生产、人事、财务、运营、项目管理有效划分,实现计制度保障新机制,通过构建经济效益审计保障体系确保把控项目各个环节的同时,对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积极的促动。

3.加强项目竣工审计,做好效益审计终结评价

由于竣工结算审计至关重要,为此应该在工程竣工后,加强项目竣工审计的部署和落实,确保工程量计算的科学性,统计漏计、重计或多计工程量是否发生。此外审查定额套用、价格审查、材料用量、取费标准和费用计算程序,深入施工现场,审查单价、套用定额、隐蔽工程量、材料调差是否合理。通过项目成本管理以及效益流失点的风险隐患点管控,结合财务收支情况的核实,对比审计情况和最终审计情况,最终达成成本效益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推广。

总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应该强化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视,针对差异化的审计内容和方法,履行好自身的职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出合理化构建路径,及时进行评价与总结,落实成本管控风险隐患点,打造经济效益审计防范体系,帮助单位提高施工水平,最终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效红,段望英.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29):28-29.

[2]郑海南.广电集团开展下属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0):178-179.

[3]杨海苗.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45.

[4]孙婷婷.风险导向模式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和实践[J].财会学习,2016(15):154.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2-0233-01

作者简介: 郑 妍(1986-),女,陕西延安人,中级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标签:;  ;  ;  ;  

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