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教师通过教育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的批评,学生能够听进去;有的教师的批评,学生不仅听不进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人格、威信等因素外,主要还是批评艺术的问题。古人曾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笔者认为,既是忠言何必逆耳,批评也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一、从赞美“闪光点”入手,间接提醒学生的错误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批评学生时,若首先对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肯定,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委婉地把话题转到学生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注意了他的短处,而且看到了他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体会到了被关注、被赏识的感动,从而避免了学生对批评的抵触情绪。
例如,有位教师对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说:“你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如果能把身体锻炼结实,将来会更出色。”这样一次次的“表扬加批评”的教育方式,让这个学生不断地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面对一个成绩不好、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批评他说:“你如果在学习上也像在球场上那样奋力拼搏,老师相信你也能成为考场上的罗纳尔多。”从此以后,那位被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天天好了起来。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这样,接受批评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当然,在肯定优点和长处时要实事求是,不可乱戴高帽,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是虚伪的。
二、要注重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般说来,中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烈,如果教师的批评不分时间场合,不仅不会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有时学生是否接受批评并不在于你批评的是否准确,而在于这种(不分场合) 批评是否能使他丢了“面子”,个人的自尊心是否受到损伤,对于那些爱面子的同学尤其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一名同学上课趴着,教师看了很生气,很可能用老师式的命令语气说:“×××,你坐直了;×××,你站起来!”而这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教师的点名批评,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我就不坐直了,我就不站起来,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教师在课堂上被学生当众抗命,同样会感到很没面子,很可能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考虑学生所处的场合,能个别批评的原则上不作公开批评。那种惯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发雷霆,不注重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面子”的教师,最终只会引起学生的讨厌和反感。
三、要允许学生申辩,避免主观臆断
教育是师生心灵对话的桥梁,是雕刻心灵的艺术。允许被批评的学生申辩并参与对自己问题的讨论,体现了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如果教师单方训斥,不许学生发表意见,并迫使学生接受,常常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因为不让学生申辩、参与讨论,教师容易错误地分析情况,或者把好心做错事误为明知故犯,或者把力不从心误为有意拖延,或者脱离特定背景做常规判断,致使一些学生内心不服, 进而在心理上拒绝批评。让被批评学生申辩说明事由,弄清是非, 认识危害,引发自我反思,既能得到学生好感,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也能使其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达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效果。这比教师单方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四、要给学生以鼓励,而不是泄气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从语言、表情、态度上表现出对被批评学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教师的这种不信任和失望会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丧失改正自己错误的信心和力量。相反,如果教师批评中带有鼓励,从语言、表情、态度中表露出完全相信学生能改正错误,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抱有希望,那么,学生不但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而且会产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
例如,一个学生总是做不好家庭作业,于是教师利用他的特点进行鼓励性的批评,对这个学生说:“你是班上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不是吗?有几次你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前次朗读比赛获得了班上第三名,你的竞争力很强,我不相信在家庭作业问题上你会甘心落后,我敢肯定你也不服气,凭你的意志、能力是可以超过其他同学的,暗中加把劲,让大家吃一惊吧。”这个学生听了老师鼓励的话,精神振作,暗自努力,后来他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班上参观学习的样本。鼓励性批评使学生获得动力,而这种动力足可以使被批评的学生发生大的转折。
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也需要尊重,需要教师真诚的爱。有了爱的批评,会让“忠言”更顺耳。
论文作者:龙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学生论文; 批评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长处论文; 忠言论文; 优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