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效果论文_张永丽,朱丹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50032

摘要:目的 对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6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效果更优,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过程中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观察和术后完善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衰竭;护理

肝衰竭指肝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机体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达 50%~70%[1]。临床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黄疸、腹水,甚至发生继发性感染、肝脑病、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简称ALSS)可行使肝脏的滤过和解毒功能,净化血液,是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2]。ALSS 最常见的方法是血浆置换[3](plasma exchange,PE),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6例肝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行人工肝治疗)对照组(未行人工肝治疗)各133例,其中,实验组82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42.3±3.5岁;其中慢性肝衰竭34例,急性肝衰竭6例,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93例,据患者具体病情行1~5次血浆置换术;对照组87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7~78岁之间,平均年龄43.0±3.2岁;慢性肝衰竭45例,急性肝衰竭6例,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8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行血浆、白蛋白、甘利欣等内科综合治疗。

1.2.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治疗,遵循血浆置换+持续性血液滤过模式或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浆灌流模式。

1.3人工肝治疗的护理方法

1.3.1术前准备

术前心理护理:由于肝衰竭患者行ALSS治疗一般病程长、病情重,ALSS疗效的不明确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会给其心理上带来很大负担,常常表现为担忧焦虑,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关切热情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心理上对患者进行辅导,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客观地认识疾病,理性的看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人工肝室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清洁,保持夏天室温26~28℃,冬天室温28~30℃,湿度保持在50%~60%间,为患者准备一些健康资料和读物,并为他们提供空气净化机、电动多功能气垫床、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住院环境,以使患者生活充实,心情愉悦。

患者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早餐要丰富,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准备舒适、柔软、宽大的棉质病员衣,取舒适的体位;治疗前患者提前排空大小便,指导其床上大小便,避免不习惯行为影响治疗。

1.3.2 术中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意识、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等,每15~20 min记录一次,帮助患者取相对舒适的体位。观察患者是否有低血压表现:面色苍白、气急、胸闷、脉搏细速、出冷汗;观察患者有无低血钙表现:手足麻木、口周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浆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发热寒战等,判断其是否出血,并及时予以防护措施。?准确完成所有记录 人工肝的治疗时间持续较长,且患者病情不容乐观。因此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浆交换量、分离血浆速度、血流速度、用药情况、动静脉压等,以便于医师参考,判断病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详尽记录,以尽早发现异常,预防并发症发生。

无菌操作 肝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欠佳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是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④血管护理 通畅稳定的体外血液循环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以患者足背动脉或桡动脉作为出血端,以外周大静脉为回血端,来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路。血管应得到必要的护理,避免反复穿刺,对渗出、脱出、血肿等现象密切观察。术前遵医嘱服用少量抗过敏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嗪等,并告知患者假如出现口渴、困倦等症状,适当饮水和休息即可缓解;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畏寒等症状,即刻调慢血流速度并做相应治疗。

1.3.3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穿刺部位定期消毒,更换敷料,保持清洁,注意避免滑脱肝素帽接口;?行无菌操作,输液前,用稀释后的肝素冲洗管道并正压封管,防止凝血;?告知患者置管相关维护知识及其重要性,增强其主观能动性;④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体温,若置管处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及时向护士报告;⑤指导患者减少下床活动,尽量避免弯曲置管肢体,避免接触水。

2 结 果

2.1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时间(PT)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实验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增强,其各生理指标详见下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

经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

3 讨 论

ALSS可暂时代替肝清除有害物质,完成部分肝脏的代谢、合成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病变肝脏的功能随着肝脏的再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度过肝衰竭期的难期,获得生存的可能。

本研究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给予患者全面护理,术前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术前无菌准备、术中正规操、术后完善护理,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循环通路正常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其相关护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姚琳,包晓春,朱敏.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06):55-58.

[2]葛琴.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3,04(04):351.

[3]陈燕,杨建梅.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在肝衰竭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103-4104.

论文作者:张永丽,朱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效果论文_张永丽,朱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