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基于中国特色的融合_公允价值论文

葛家澍:基于中国特色的融合_公允价值论文

葛家澍: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趋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上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葛家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还是要讲趋同,但是中国特色也要讲,趋同和中国特色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趋同。”这是日前我国会计大师、厦门大学教授葛家澍老先生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专访时的观点。

新看法:国际趋同应缓行。葛老详细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一点:根据美国的法律,必须要由FASB制定、还要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意,才能成为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而现在只靠FASB和IASB联合制定的准则还是不能应用的,还需要修改。比如,从概念框架来说,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就不一样。

不过,这些差别并不是国际趋同的本质问题,葛老告诉我们:“实质的问题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如果太多地考虑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而不考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国际会计准则是很难指导全球的,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特色的问题。我过去讲,除非世界大同,消灭了国家,世界才可以使用一个国际会计准则;如果国家存在,国家的会计准则存在、利益权衡存在,全球使用一个会计准则是不可能的。”

趋同应该是大的原则相同。“趋同应该是大体上趋同,大的原则相同。”葛老说。至于具体的会计处理等,葛老认为,还是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考虑。“比如,我以前的文章也提过,现在国际准则改进了财务报表,但这样改进却没什么道理。现在把原来的资产负债表改成了财务状况表,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会计的要素被改动了,最高层次的要素变成了经营性的,然后再分理财、所得税等方面。这样分的好处是分析性强,能提供比较清晰的信息。但是这样的改动太大了,我们怎么能根据现在的日常会计记录来编制出这样的报表呢?!我就很担心,即使是美国要编制这样的财务报表,恐怕也很困难。”“这是大调整。”葛老断言。“除非能把整个会计体系都改变了,才能做出这样的报表。我们目前的整个会计体系不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的,复式簿记、日常记录也不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除非你把这些也改了,才能这样改进财务报表。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现代复式簿记,经过了几百年。以前,美国曾有个知名学家提过新的簿记方式,但最后还是行不通啊。”

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太高。在历史上,公允价值也一直是各国会计纠结的焦点。葛老耐心地给我们讲解:过去公允价值之所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除了公允价值很难取得之外,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按照当前的价格(这是公允价值原来的定义)计量,还是买入价格(这是现行成本的定义)计量。这些方式,之前都试用过,结果都行不通。上世纪70年代,对于现行成本的使用,美国也试行过。英国试行得最激进,还专门颁布了一个准则,要求当时的企业可以采取两个方案:一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以按照现行成本计量,但在附注里要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二是按照历史成本制作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但在附注里必须反映现行成本,可还是行不通。

那么,我国该怎样对待公允价值呢?可以说,从长远看,公允价值很可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企业有很多资产,有些资产的估价比较容易,因为有市场公开价格,但有些资产重新估价是很难的,想在市场上再买也不可能,也就是说没有市价。如果按照刚才所讲的定义应用公允价值,那就需要调整每张报表。可是,取得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会计估计和照相是一样的道理。对于目前公允价值的改变,葛老也鲜明地表明了观点:“我不同意,现行财务报告基本上要按估计、判断、模型取得,却不反映企业确切的经济情况。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核心。如果把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部分也变成以估计、判断、模型为基础,这显然和事实不符。会计以前没有这样的估计、没有这样的判断、没有这样的模型。当然,复式簿记可以看成是模型,但是和现在所谓的模型不一样。估计也是有的,老实说,任何一笔账或者一笔交易都含有估计。”葛老接着打了一个比方:“就如同给我拍照,如果把会计看做个照相机,那它得出的信息就是照片。这某种程度上是取决于照相的人的水平、判断能力、照相能力、照相技巧以及最后照片加工的技巧,但基本上还是要符合我这个人。必须还是葛家澍,必须还是如实地反映葛家澍。”“会计不能搞估计,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会计就是会计,会计不是估计,但是估计是必要的,估计可以在会计基础上做补充,但不能是主要的。如果估计是会计的主要手段,那就意味着会计的消亡。”葛老斩钉截铁地下了论断。

标签:;  ;  ;  

葛家澍:基于中国特色的融合_公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