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探究论文_张开国,童庆炎,朱珍博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探究论文_张开国,童庆炎,朱珍博

(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50)

摘要: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主要包含一次网架、主站系统和配电终端的建设,涉及到的技术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工程质量往往很难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到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进一步强化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效果,必须要对其技术特点予以明确,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为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其服务质量提供保障,这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应用

引言: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一旦施工完毕将会大幅度提高电力生产传输效率,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我国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施工必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把握技术关键点,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最优,从而展现出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价值,推动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

一、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

1、对一次网架和设备进行改造

一次网架和设备的改造是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施工的重中之重,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做好配电网网架的设计工作,对其可靠性加以测试,确保网架结构能够完全符合配电网的运行要求。与此同时,配电网的线路优化也不容忽视,通过增加线路的联络点,使线路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和互供能力,满足人们对配电系统的功能性需求。一次网架改造中开关站和配电室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在选择这些设备时要尽可能的贴近配电自动化需求,可以安装一些保护装置,并加强对配电网运行数据的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配电网运行的危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2、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

主战系统的建设是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核心环节,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应用都要与配电自动化需求完全相符,不能局限于当前的建设规模,还要考虑到配电网未来的发展规划,这样才能保证主站建设效果的理想化。在选择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时要从技术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等角度出发,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尽量选取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的产品,在保证配电网建设质量的前提下缩减工程成本。除此之外,配电网主站系统中必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软件来构建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此举有助于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水平,实现电力自动化生产调度。

3、配电终端的建设

配电终端在配电网中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这就决定了配电终端的建设质量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在开展配电终端建设工作时,要与网架结构和设备运行要求相契合,不仅要在配电网进线和出线处设置配电室和开关站,而且网架的节点要具有遥视功能,关键性节点更要运用三遥配置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对于配电网的监督和控制将会更加实时、有效,能够第一时间的排查故障,防止故障的扩大和蔓延,使得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

1、系统主站功能完整

一般来说,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主体应为系统主站,通过构建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平台系统,实时采集配电网运行数据,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独立解决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盲调情况要加以规避。平台的基本功能涵盖电力调度和生产指挥两个方面,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性能可靠,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同时还具有扩展功能,可以满足配电网规模的扩张要求。系统主站的功能要力争做到多样化、完善化,必须具备有FA、可视化调度、配电网监测、人机交互等等,这样才可以为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FA方式多样化

结合通信条件,综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和一次设备的现状,合理选择FA方式,这将直接决定配电网故障处理能力的高低。配电主站/子站与配电终端之间具备主从通信条件,且开关设备具备电动操动机构的配电线路,一般采用集中型全自动方式;配电终端之间具备对等通信条件的配电线路,则采用就地型智能分布式;通信通道性能不满足遥控要求,或开关设备不具备电动操动机构的配电线路,则采用集中型半自动方式;不具备通信手段或通道性能,不满足遥控要求的配电线路,在配电一次网架具备双电源供电手拉手条件时,则采用就地型重合器方式。

3、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

配电系统较为复杂,涉及的环节多、信息量较大,再加上配电网范围广泛,所以,只有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配电网的性能需求。目前,大多数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均遵循国家标准,采取信息互交总线的方式实现配电自动化的信息交互及业务集成功能。并遵循数据“源端维护、全局共享”的信息交互原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消除了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了信息的整合与利用率,同时也定义了系统建设标准和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型,开发了系统间的规范化接口,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更好的促进现代化配电网应用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4、智能性和集成性特点

智能性是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所用技术必须具备的一个特征,要想达成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就要将智能性当作挑选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然后要考虑配电网的控制模式。比较常见的配电网控制模式有智能型分布控制和半自动式控制两种,对于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具体情况予以选择,以保证技术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提高电力调度的灵活性,实现故障的自动化检测和处理,将电力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集成性具体表现在系统结构方面,配电网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层、系统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结构的作用有所差异:硬件层是最下一层,负责接收和执行上层指令,对电力进行调度;系统层是由多个软件构成,是下达指令的结构;平台层中包含有若干个模块,以满足应用层的功能需要;应用层是顶层结构,可以与工作人员进行交互,当工作人员下达指令后传递给其他几个结构,即使工作人员不下达指令也能够根据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电力调度决策,这样配电网即可进行自动化的运行。

三、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的效果

首先,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优化了配电网的线路和结构,减少了配电过程中发生的电能损失,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效率,使得配电自动化真正成为了现实,人力物力投入有所缩减,人为因素酿成的事故得到了有力的遏制,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次,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有助于配电网的集中化、精细化管理,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浪费现象得以避免,电力调度更为高效,强化了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取得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效果都相当卓著。最后,我国用电户和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导致配电网运行压力与日俱增,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极大的缓解了配电网的运行负担,保障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服务,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给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工程实施阶段必须要明确建设主体、系统功能以及所用的关键技术,确保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满足广大用电户的基本用电需求,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给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毅标,叶凌.浅析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J].大科技,2014,(36)

[2]万浩.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5,(2)

[3]沈兵兵,吴琳,王鹏,等.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

论文作者:张开国,童庆炎,朱珍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探究论文_张开国,童庆炎,朱珍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