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川安[1]2003年在《作家歌——秦观词新论》文中研究说明秦观在词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对秦观词的研究,概括起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做牵强的比较研究;二,换汤不换药地论述其婉约词风。虽然有启发性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还是在原地打转。前人做的只是微观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宏观上的探索。这时候迫切需要有人出来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道路了。到目前为止,秦观的词论的研究仍属空白。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是秦观没有词论?还是我们缺乏发现的眼睛?秦观作为词学史上的名家,创作那么多优秀的词章,简直首首珠玑,说他没有自己明确的填词理论,似乎不大可能。与秦观同时代的人称秦观词为“作家歌”,可是直到现在并没有人来分析这个“作家歌”背后蕴涵的意义。据我考证,作家歌就是本色、当行的词。本色词一方面要合音律;一方面本色词要求浅近的语言包含深厚的意蕴。这与叶梦得概括“作家歌”具有“语工而入律”的特征是一致的。在入律方面,秦观提出“必要声律”的观点。在语工方面,秦观提出“功夫不厌仔细”的观点。所以“语工”就是通过锻炼,使作品既明白如话,又具有含蓄不尽的韵味。这些论述与秦观实际创作是完全一致的。秦观在“炼字、炼句、炼意境、炼章法、炼意”上苦下功夫,使作品富有含蓄不尽的韵味。我这篇论文以“作家歌”为核心,把秦观词论和本色、当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论述,力求使理论和实践水乳交融。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解释“作家歌”的含义。第二部分论述本色当行的秦观词。第叁部分论证作家歌就是本色当行的词。第四部分详细分析秦观词“语工”的特点。第五部分作简要总结。
赵静[2]2011年在《千古伤心淮海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开《淮海词》,满目凄清。淮海词能让人在千古之下,为之感慨落泪,能够赢得历代词评家们的盛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飘洒在淮海词中的绵绵“伤心”之雨,凄迷的感伤,美到极致。本文从淮海词最为突出的审美特色——“伤心”出发,首先论述秦观为“伤心”之人,然后论述其词为“伤心”之词,最后探析了秦观“伤心”词的成因。本文共分为五章。引论介绍了秦观其人其词的研究概况。第一章结合个性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伤心之内涵和伤心之表现两方面论述了秦观为“伤心”之人。第二、叁、四章论述“伤心”之词。第二章从愁情之多和情感基调之凄婉两方面论述淮海词“伤心”之情。第叁章论述淮海词中“伤心”之人物形象,梳理淮海词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男性人物形象,还是女性人物形象,均蕴含着深深的“伤心”之情。第四章从意象之深婉凄迷、用笔之清淡空灵、声情之旖旎妩媚叁个方面论述淮海词“伤心”之美。第五章论述秦观“伤心”词之成因,除去个人的主观因素,从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北宋文人的多重人格、儒学与政治互动中士的悲剧、词体特质与善言感伤、感伤传统与以悲为美五个方面对“伤心”之客观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力图清晰地展示“伤心”之深广内涵。最后反观少游的坎坷人生与词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其“伤心”的人生历程与“词家正宗”的词史地位的错位中反思“文章憎命达”,反思文学创作与人生。淮海词实为“伤心”人的“伤心”词,真挚的“伤心”之情,使其具备恒久的艺术魅力,令人千载以下,为之腹痛。
张思齐[3]2004年在《论秦观诗词与道教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秦观的诗词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关于秦观诗的风格,历代以来,研究得比较充分,意见也比较一致,将之概括为"女郎诗"。所谓"女郎诗",其本质表达了一种女性的美,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阴柔美。有宋一代,诗人极众多,创作极丰富,而秦观的诗歌之所以在宋诗中占有一席地位,就在于它别具一格。堂堂大丈夫在作诗的时候以女郎的面貌出现,可以说秦观在传统五七言诗歌的领域内也实现了"男子作闺音"这一词
参考文献:
[1]. 作家歌——秦观词新论[D]. 汤川安.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2]. 千古伤心淮海词[D]. 赵静. 安徽大学. 2011
[3]. 论秦观诗词与道教的关系[J]. 张思齐. 人文论丛.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