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遂宁市民康医院精神科 四川遂宁 629000)
(2遂宁市民康医院护理部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诊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选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24发生率及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具有确切疗效,基本不会对机体代谢功能产生任何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临床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33-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多以青年人群为主。目前对于该疾病病因还没有完全掌握。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患者的感觉、知觉以及情感等方面伴有明明显障碍,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联想能力丰富但缺乏逻辑性,容易产生荒诞离奇的想法或者怪异行为。本文以我院60例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非典型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患者中男42例,女18例,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4±1.4)岁,平均病程(15.6±2.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2020055 精华制药生产)进行治疗,初始用药剂量设置为2mg/d,两周后将剂量增加至10~20mg/d,随后 根据患者病情适量加减。观察组患者选用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70271,齐鲁制药生产)治疗,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治疗药物。患者初始用药剂量设置为1mg/d,两周后增加到5~7mg/d。患者的用药疗程为2个月,期间不再服用其他精神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血压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身体质量指数≥24的发生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临床有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档次。痊愈:患者的症状质量评分大幅降低,降幅达到70%以上;显效:患者的症状量表评分先显著降低,降幅在50%~70%之间,有效:患者的症状量表评分与之前相比有所降低,降幅不足50%,但高于30%;无效:患者症状评分改善不明显,降幅不足30%,部分患者还有转重的趋势[1]。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探究数据处理选用SPSS17.0软件,数据采用百分比(%),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为89.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率为85.4%,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区别,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24发生率及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身体质量指数≥24的发生率、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
*注两组患者比较P<0.05,χ2=6.2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维、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表现多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这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对于患者的心理认知、情感认知以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重大危害。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方需要减轻患者的病情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能最大程度的缓解由于药物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2]。所以一般都是进行单一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喹硫平、氯氮平和利培酮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都会选择非典型性抗精神治疗药物,对于控制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喹硫平的构成成分为为五羟色胺(5HT2),能够抑制神经递质受体的传递效果[3]。利培酮则是苯并异恶唑的一种衍生物,可以作为一种单胺能拮抗剂使用,且与多巴胺D2受体能够融合,对于精神分裂症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4]。氯氮平对于情感方面的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药物的价格适中,能够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该药物具有安眠效果,服用后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反应[5]。本次探究中综合比较后选择了利培酮对患者实施治疗。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利培酮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身体质量指数≧24方式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
综上,选择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且用药安全性高,无副反应,基本不会对机体代谢功能产生影响,保障了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5:584-585.
[2]王玉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7:135-136.
[3]边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1:179.
[4]陈桂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96+210.
[5]赵廷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46:9157-9158.
论文作者:刘珏蓬,唐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非典型论文; 症状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