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体育文化的起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起源论文,体育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01)06-0109-03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化现象,离不开社会形态,必然要以社会形态为依托而存在。因此,研究体育文化的起源,只有加强根基文化的研究,解剖当时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把握体育文化衍发的大致趋势。由此,我国石器时期出土的石球、石镞,便成了研究我国体育文化起源的对象。
国内有学者认为:“黄帝时代当时有可能创造简单的踢石球活动。”“起初,它(指石球)是原始人用来狩猎获取食物的器具,经过演变,石球成了后来多项球类的原始形态和鼻祖。到新石器时代时期,出现用脚踢石球,两球相碰为胜的石球游戏。”世岛恒辅(日)在《中国体育史》中说“从河北新城县石家镇……遗址等地,出土了几种磨制的石球,这些石球的直径2-3厘米至15厘米,放在孩子脚前。从足部出土,便意味着孩子生前用脚使用,从球的形状或脚的关系来看,我认为球是用脚来踢的,踢球这时已成为孩子的一种游戏。”远古时代的石球,是各项球类的原始形态和鼻祖,在石器时代已存在孩子踢石球的游戏。拉斯洛·孔(匈牙利)在《体育运动全史》中说道:“体育,作为获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的活动之外的一个社会活动特殊范畴,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公元前8万—8千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嵌有骨尖的投掷武器和齿状鱼叉。”“这一时期末,人类发展的一次飞跃,是由大约在公元前1万2千年发明的弓箭引起的。”这一观点认为,体育产生于嵌有骨尖的投掷武器和齿状鱼叉,弓箭的出现使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一次飞跃,也使体育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体育文化来看,在中国的旧石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当推在丁村遗址中发现的石球,接着在半坡遗址、黄河三门峡一段两岸以及秦岭脚下都有发现。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阳高县许家窑遗址(距今约8至11万年左右)出土了大批石球,并伴有投石索、石锤等物。石球,在世界考古中最初被发现时,它的用途,令考古学家百思不解。这一地下远古之谜后被考古学家从地上“活化石”中找到了答案。世界各地的民族志中,记载着许多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都使用过一种原始狩猎工具叫飞索石,也叫飞球索、投球索、投球、流星索。在西安半坡遗址的展厅里,就挂有复原飞石索的画图。居住在中国西南的纳西族和普米族,过去就使用过。他们的飞石索是一根60厘米长的绳子,绳子一端有一指扣,以便用手握住,另一端拴一个石球,或分成两根,有两个绳头,分别系着一个石球。使用时,摇动右臂,使索与球以手臂为中心,牵引旋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对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手松开指扣,球索沿抛物线飞跃而出,击伤或绊倒野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详细记述过印第安人制作和使用飞索石的情景。他们用这种工具猎取鸵鸟、驼鹿、野牛,甚至可以击倒美洲狮,击落低飞的食尸鹰。
工具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和加强。原始人在狞猎中,为更有效的投掷石块,学会了一种把木棒顶端劈开,夹上石片,用甩臂投掷的方法,使射程略有增加,以此促成了复合型工具的出现。如带木柄的石斧、石锤等。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当人们把夹石片的木棒换成皮条时,飞索石这种狩猎工具就出现了。最初飞石索上的石器,可能是不定型的。几何形的石块投出后,阻力大,方向易偏,命中率差。实践教会了先人们制作石球,以石球替代石块,这样投出后,阻力小,运行稳定,命中率高。丁村遗址出土的石球近似多面体,而许家窑遗址的石球,敲制均匀,球面光滑。中国在旧石器时期的中晚期,飞索石已用于捕猎马、牛、犀、象等大型哺乳动物。石球,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文化中特有的重要标志。石球伴随着历史的步伐,由粗到精,由大到小,从飞石索开始使用,经历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大大丰富了原始人对于弦索的认识,这就为原始弓箭的发明开创了契机。弓箭作为新的狩猎工具,标志着石球特有的地位开始逐渐动摇,新石器时期的陶丸开始取代石球的地位。这是文化积累和文化突变的结果。
以上从体育考古角度探索了石球文化的功能。由此可知,把原始狩猎工具作为体育的起源或体育的产生来加以命题,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推论的结果说明,命题错误地将命题自身同命题应当反映的对象,混为一谈,把前者代替了后者,而后者又不能说明或否定了前者,造成了同一思维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这就是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
远古先民们“首先必须吃、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远古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花费很多必要的劳动时间的时候,面对着严峻地自然环境,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从事体育文化创造活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弓箭的发明,新石器的出现,由根基文化产生了新的文化群体,如村落文化、耕犁文化等等。这里所说的根基文化,是指能产生古文化特质的母体文化。譬如说,新石器中晚期制陶的发明,它作为这段时期陶文化的母体文化,由此产生了用于生活用品的陶器、纺织用的陶纺轮、捕鱼用的陶网坠、具有嬉戏娱乐功能的镂空陶球等等。研究体育文化起源,必须看到:“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借激情的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地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因此,远古时代的石球、石镞,古人制作和使用它的目的,是作为狩猎工具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如能证明或论证其具有体育文化意识和价值功能,那么,它将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必然就具有双重或多种功能,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会发生“超前”的变化。尽管这些文化载体,在客观上会对人的有机体产生过某种作用,但在主观意识上,目前尚未发现能论证这一问题的考古实物资料。
但石球、石镞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家庭传习式教育的问题,值得讨论。孩童时期,石球、弓箭可能成为他们进行练习或训练的器材。那么,飞石索、射箭也就可能含有游戏和技能技巧训练的因素。可是孩童成人以后,他们仍会拿着这类工具去进行狩猎活动。孩童们“习掷”、“习射”这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只是教化的结果。上辈教下辈的出发点,是使下辈为其后的生存能获取更多的生活技能。因此说,这类“掷”和“射”的活动,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还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只有当个体的体育文化心理和体育文化行为,成为社会中存在的普遍观念和行为模式时,或者说,成为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规范时,它才能构成体育文化现象,在文化系统中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古代体育文化模式,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一种探索。
社会历史的进程是以加速度的形式向前发展的。旧石器时期的石球,作为研究我国古代球形器这一体育文化模式的根基文化,从许家窑遗址中的石球,到8千多年前万年仙人洞的陶器,大约经历了6至10万年;从该陶器到薛家岗文化遗址中的镂空陶球(又称响陶球),大约只有3-4千年时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目前我国最早的一件石镞,距今约有2万8千7百年的历史。石镞作为产生射术文化的根基文化,经过2万多年才出现了商代初期的青铜镞。其后只用了几百年时间,从根基文化中产生了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文化群体。譬如,殷墟“妇好”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出土了一套较完整地射箭器材(弓和弦已腐):玉(古人平时套在手指用作防护的扳指)、青铜弯弓器(平时附于弓上用于保护弓不变形的器具)和一批青铜镞;周王朝建立了射箭制度(即“礼射”);东周时期楚琴氏发明了弩射等等。它们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文化功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化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类在进行高度的文化创造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劳动生产力,对体育文化的欲望、需要、要求也愈加迫切;反之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再创造。研究体育文化的起源,不仅在于复原先民们进行体育文化创造的历史原貌,寻找体育文化发展规律的脉络,更重要的是说明体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起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之目的。故此,提出几点肤浅意见,供同仁讨论。
1、石球、石镞作为球形器和射术的根基文化,其文化功能是狩猎工具,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为获取生活资料。作为一种根基性的母体文化,只能把它作为研究体育意识和价值取向的源头。因为母体文化中虽存在着某种可以架构体育文化的因子,但这种文化因子,不具备独立存在的意义。通俗地说,它还未脱离母体,因此,还不能称之为体育原始形态。
2、研究体育文化起源,载体是关键。载体是否具有体育文化功能,人们的价值预设和价值取向如何,是探索体育文化起源的重要依据。因此说,只有研究载体所处的时空系统、剖折载体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载体所处文化序列(或文化类型)的文化内涵,如此等等,方可找到解开载体密码的钥匙。由此可以简单描述体育文化起源的一般程式:寻找源头(根基文化)→架构模式→阐明形态。在实践中,往往先发现某种具有体育文化特征的实物,那么,其程式就需反向进行。
3、体育文化的起源是多元化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受地域性、历史性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譬如说,古代的行气导引,涉及到先秦哲学和养生哲理;氏族社会出现的舞蹈,涉及到民族学和宗教学。由于人类自身就是一个肢体文化的载体,研究肢体文化的起源,还涉及到人类学,如此等等。
收稿日期:20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