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论文_王娜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论文_王娜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其中水体黑臭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黑臭水体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治理技术措施,研讨其发展趋势,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入快速通道,越来越多的城镇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人口呈指数级增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城市人口基本需要,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经过城市排水管线排放到河流当中,河流对污染水源自我修复能力严重受到阻碍。严重超标的城市河道污染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黑臭水体污染状况。城市黑臭水体已经严重威胁了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城市黑手水体的治理面临着紧迫性和艰巨性。

1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和危害

黑臭水体在国家出台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有了明确的定义,

即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统称,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劣五类水。有机污染物在水体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 时所表现出的状态即为黑臭现象。当污染物排放过多出现集中堆积时,水体中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时耗费氧气量大,导致水体中氧含量缺失,最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丧失。黑臭污染会影响水中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食物链断裂,最终影响区域水体内的生态平衡。了解污染水体的来源才能从根本上对黑臭水体的完全治理。

1.1市政排污工程设计不合理

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城市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老城区而言,合流制排污是主体,在多雨季节来临时,城市排污管道容易发生溢流现象;而新城区多采用分流制排污,雨水不充沛或者干旱时期,城市管道排污不集中,导致初期雨水等排放不干净,容易造成黑臭水体产生。城市污水排污措施不健全,见惯力度不够,个别企业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城乡结合部区域内水体受到农村生产废水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直接导致了水体黑臭污染的发生。

1.2污染水体内部反应

水体在受到污染后,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沉积,复杂的环境条件导致污染物自身和各种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污染源。水体的内源污染可以说是导致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已经被破坏,通过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对黑臭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3 水动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的影响

水体的流动性是保证水体和生态稳定的重要特性。水体流动性一旦发生减弱,间接的说明了水体自净能力的削弱,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水体长时间不发生流动,影响着水体的复氧速度,内源污染物反应越充足,溶氧量不断的降低导致了黑臭水体现象的发生。水体的温度普遍偏高,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发生下降,同时高温度条件下,水下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耗氧量增加,从而加剧了水体黑臭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2.1 控源截污技术

控源截污技术是治理黑臭水体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水体污染来源的控制,阻止污染物和污水经由降水等方式进入到城市水体当中去。利用污水管道对污水进行收集,该种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水体污染源的控制比较困难,但其是水体黑臭治理最关键手段。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体系,发现排放污染的企业或个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排放不符合标准的设施进行整改和替换。

2.2 清游疏浚技术

清游疏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抽干湖河水后清淤(干法),另一种是用机械直接从水中清除游泥,常用的工具是挖泥船。干式清淤通过抽水的方式,裸露处黑臭物质沉积层,随后利用高压水利冲挖的方式清理淤泥。由于干式清淤具有清淤快速性、彻底性等优点,其操作简单,转移施工作业面方便快捷等特点一般在城市箱涵、明渠、小型湖泊的清淤上使用。干式清淤的不足之处在于冲挖黑臭物质的同时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环境,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湿法清淤有别于干式清淤,不需要进行抽水作业,通过高压水枪等水力清淤设备直接在水体河床上淤泥覆盖层进行冲刷搅动,形成一定的浓度的淤泥,随后通过然后通过泥浆泵的绞吸、抽吸等作用将悬浮起来的淤泥吸人并通过管道排出。水力式挖泥船主要有绞吸式、耙吸式、斗轮式、吸扬式等。湿法作业的范围要比干式清淤广,适应于城市周边的江河湖库。虽然清游疏浚的方法在治理水体污染和改善水质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对水体生态的破坏性不可避免。所以该种方法在国内外被慎重使用。

2.3 植物修复技术

通过在污染水体中种植水生生物,利用其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水质起到净化的作用。植物对水中的部分污染物进行吸收排污,同时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观光建设作出贡献。水生植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质和气候环境,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种植地点。水下植物、水上植物和河岸陆生植物都可以对水质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底底泥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通过水中植物进行降解,即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含有量又提高了微生物的存活几率,可以双重提高水质的改善效果。

2.4 活水循环技术

通过向污水中注入干净无污染的水源,稀释和分解污染物的浓度。城市河道水体自身拥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水力强度的大小影响着河水的自净能力。快速的水流速度能为水中提供大量的氧气,从而有效防止水体污染。为了增加受污染河流的水力,河流进行有效流动,可以采用人工注水等措施。在利用活水循环技术时,需要注意使用再生水,避免造成可引用水的过度浪费,再生水是将污水进行重复多次处理后产生的,多用于城市景观喷泉等的使用,使用再生水对污染河流进行稀释可以极大地避免水源的浪费,也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3结语

城市黑臭水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而艰巨,建立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和体系,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黑臭水体污染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措施。完善和改进城市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把污染控制在源头处。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防止水体返黑、水质污染反复等问题的发生。通过本文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发展的阐述,能够为以后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列宇,王浩,李国文,熊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2017,45(05):62-65.

[2]宋陆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7):140-141.

[3]李妙.浅谈城市黑臭水体及其治理技术[J].轻工科技,2018,34(01):88-89+130.

[4]赵颖,陈珂,张兰真,郉昱,孔海燕,孙燕.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3):25+30.

论文作者:王娜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论文_王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