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选择有利于实现地铁运营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详细阐述了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的内容及基本原则,通过对三种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对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保模式;分析评价
一、引言
地铁运营设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车辆及车辆基地设备、供电及电力监控设备、通信系统、自动售票检票系统等多个设备。为保证其日常运行的安全稳定,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目前,我国仍处于对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初期探索和实践阶段。长期以来,地铁运营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都是由运营单位独自承担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信誉良好、服务质量高的地铁维保企事业单位,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地铁维保市场化的发展,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也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从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评价体系,可以为运营单位选出最优化的维保模式提供有力的参考,实现人员、设备、信息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概述
通常情况下,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分为四个部分,即设备管理、维修计划、设备检修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时,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最优化、市场化、动态化和综合化。(1)最优化。指的是地铁运营效益的最优化,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这项原则也是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2)市场化。是新时期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特点,地铁运营设备市场化的维保模式相比传统的模式存在明显的优越性,一方面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了维保质量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有效的刺激了运营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国产地铁运营设备的技术进步。(3)动态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评估方法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实现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动态更新。(4)综合化。维保模式的选择不能只凭借一两条地铁线路的设备运营状况来决定,应该全面的考虑现有的地铁运营网络及城市地铁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三、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一)独立维保
独立维保作为最传统的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通常包括运营单位在内部成立专门的维保机构或建立独立实业公司两种方式。运营商成立专门的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避免维保责任的界定等问题,但由于受到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性都难以保证。在市场化运作的大背景下,运营商还可以通过成立维保实业公司来完成维保工作,以获取外部的技术支持。这种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风险,但是由于采取了市场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往往可以帮助运营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二)联合维保
联合维保指的是地铁运营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由运营商和维保商共同承担。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需要配备的维保人员、检修设备以及备件等的数量大幅减少,通过直接支付维保商的维保费用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节约管理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只有实现了管理维保工作合理明确的分配,构建良好的协调沟通平台,才可以实现运营商和维保商的优势互补,同时尽可能避免责任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三)完全委外维保
完全委外维保指的是将地铁运营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全部委托给维保商完成的模式,运营商只需要负责维保质量的监督验收工作。现阶段多种企事业单位都具有承担地铁运营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的能力,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以尽可能的节约管理维保费用的支出,同时要避免维保商完全的技术垄断。具体来说,包括(1)供货商。地铁运营设备的供货商或集成商普遍具有熟悉设备、技术水平较高的特点,且可以提供充足的设备备件。(2)安装商。如果地铁运营设备的供货商只负责提供设备,设备的安装则是由安装商完成的,由于其委派的管理维护团队往往具有多年的安装维护经验的支持,因此也可将其作为备选单位。(3)专业维保商。可以在市场上选择针对地铁部分运营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而成立的专业维保商,这类企业往往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保工具等,且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4)铁路下属维保单位。由于铁路运营设备和地铁运营设备具有相同的部分,如果运营商可以与铁路局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共享技术、人员、设备等资源,也可以推动市场化维保模式的实现。(5)科研机构。为响应国家政策,促进地铁运营设备国产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运营商可以与国内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加快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
四、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综合评价指标是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选择综合评价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指的是指标的取舍必须有科学依据,如此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模式的状况。第二,系统性原则,由于地铁运营设备的集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管理维护和保养也要具有系统性。第三,完整性原则,为充分保证地铁运营设备的安全性,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四,实用性原则,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必须是具体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
(二)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一般需要具备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相互递进,且下层受到上层的支配。其中,最高层即目标层,为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护保养模式的综合评价;中间层是该体系的准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及其他因素,其他因素通常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区域性因素的影响、地铁运营网络等;中间层的各个准则可以细化为各类综合评价指标,构成最下面的指标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对地铁运营设备进行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各类评价指标及其所占的权重,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高军.地铁设施设备维保模式的选择及其实施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09):18-21.
[2]李张群.地铁运营设备市场化维保模式分析与评价[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01):18-20.
[3]刘伯鸿,孙丽芳.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综合评价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03):91-95.
[4]顾政华,李旭宏,朱彦东,张骏.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5(01):18-20+25.
论文作者:吕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地铁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设备论文; 模式论文; 维护保养论文; 运营商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