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命题部主管同志对1997年高考语文命题走向的思考_高考论文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命题处负责同志谈1997年高考语文命题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国家教委论文,考试中心论文,语文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1月27日下午,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命题一处张伟明副处长到广西教育学院与部分教师进行座谈,座谈中张伟明同志就1997年高考语文命题谈了一些看法,现整理出来供读者参阅。

张伟明同志说:从1994年实行“3+2”高考以来,语文试题一直都有些变化,在不断地前进。到1996年大家的认识比较统一,认为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比较成熟,难易适度,题型、题量、赋分都比较适当,注重对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作文题比较新颖,避免了猜题押题。既然大家认为1996年这套试题比较好,那1997年的语文命题就应该相对稳定,大框架不变,包括题型比例、题量赋分、考试方法不变,但要求更严格些。我们也严格地按照1997年的《考试说明》命题。

1997年的《考试说明》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因为过去的《考试说明》比较概括,不够具体,大家反映不大好把握。1997年的《考试说明》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改进,能明确的就尽量明确,能具体的就尽量具体,这样对命题者是一种规范,对广大考生复习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也起到一种良好的导向。1997年的《考试说明》作了如下的调整:

一、对语文能力的层次作了界定

我们把语文能力分为5个层次,成羊字结构,如图示:

识记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理解能力处于第二层次,分析综合能力处于第三层次,应用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是平行的。我们认为这样划分比较适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认识有些偏颇,对高层次的能力比较重视,对识记能力就重视不够,其实高层次的能力也包含低层次的东西,如应用能力我们就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简单应用指标点、句子的应用,综合应用指作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知识,能力也是空的。

二、对过去比较笼统的东西现在具体化了

1.对“词语”有两个要求:辨析词语音义,属于识记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属应用能力。

2.对“句子”的要求有三条:

①辨析复杂长句,把握句意,属理解能力;

②辨析病句,仍属理解能力;

③修改病句,属于应用能力。病句有十多种之多,我们只考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对“修辞”要求有4条:

①语言简明、清晰、连贯。

②根据表达方式和目的、交际场合、对象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③理解并运用常见的8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④变换选择句式。

4.“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这部分是很重要的,但范围广,老师们也感到不好教,到底要讲些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分寸不好掌握。这次我们力求明确化,但也不好说要读那几本名著,要读多少篇文章。我们不想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著名篇来得高分,应该开拓学生的眼界,多读多看的学生就能得高分。在“文学常识”上我们作了5条界定:

①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②文学体裁常识,如1996年试卷中考的《史记》、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③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浅显的古代文化常识,考6种,即“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科举”和“其它”。“其它”是指那些常见和常用的文化常识,如“四书五经”、“文房四宝”之类。

④名言警句,就是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第29题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过去没有界定,有的学校就搞了2000多条名言警句让学生去背,古今中外都有,把学生弄得够苦的。现在我们作了界定,就是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名言警句,重点放在古代。

以上4类文学文化常识都属于识记这个能力层次。

⑤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如1994年考了《菊花》诗,1995年考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1996年考了元代何鲁威的《双宫·蟾宫曲·怀古》(第10、11题),都是比较浅显的,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应掌握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知识、文学常识、人物典故,然后披文入情,逐项分析判断,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区分度好,今后要坚持。

5.对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也作了界定。

①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和了解虚词的一般用法,《考试说明》上规定了考哪些虚词,范围缩小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②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六种句式(指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的)用法。

③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直接考,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如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第16、17题。

④对文句文章的理解,要求正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内容作出初步评价,考核目标逐步向现代文靠拢。

6.对现代文阅读注重能力的考查,凡是符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社科类、科技类的文章以及文学作品都在考查范围。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就考了《贝多芬之谜》,考的并不是音乐知识,主要从语言上来考。我们中学课本里也有不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文章,大家熟悉了也并不感到难懂。我们从课本之外出题意在扩大学生的眼界,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为了给语文教学松绑,不受12本语文课本的束缚,使语文教改进一步深化。现代文阅读主要考三点:

①理解语句(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②把握文意(筛选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分析文章,在分析综合的层次上来考。对内容作出阐释(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抽象的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能加以说明);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达方式,并能根据要求归纳整理。

7.作文方面要求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的应用文。

①从整篇作文要求:一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二是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三是语言规范、通顺、得体;四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五是符合文体要求;六是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②从单项能力上要求:记叙要具体完整,说明要条理清楚,议论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观察要准确有序。

③应用文常用的指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应用文的写作要符合格式和行文习惯。

1996年考的是看漫画作文,写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这种形式比较好。小作文是说明文,大作文是鉴赏性的议论文,思维跨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供材料作文这种形式比较好,可以避免猜题押题;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可以从不同文体和不同角度来考查考生,也是大家首肯的。现在大家比较偏重议论文,偶尔我们也考考命题作文,考考记叙文,因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都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可偏废,要全面打好基础。当然在高考中考命题作文弊端比较多,阅卷过程中打分不好掌握,随意性太大。

希望大家认真看看《考试说明》,按《考试说明》去指导复习,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标签:;  ;  ;  ;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命题部主管同志对1997年高考语文命题走向的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