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与高校科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论文,高校论文,SC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SCI的发展
《科学引文索引》(Scienec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成果的思想,也就是除了和其它检索系统一样,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等以外,还将论文的参考文献收录起来。ISI抓住这一特点收录世界各国科学论文和综合性工程技术论文,建立起庞大的资料库。SCI创刊于1961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CI的传播手段也从单一的印刷型,不断向电子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1974年SCI通过DIALOG磁带版联机检索;1988年SCI出版CD-ROM光盘版;1994年SCI直接选用电子期刊作为期刊源;1997年ISI推出SCI网络数据库检索系统Web of SCI。Web of SCI充分利用Intern-et Web技术,将传统的引文索引与先进的Web技术相结合,检索功能更加强大。它不仅能揭示作者何时在何刊物上发表何论文,还能够提供研究思路,将某一课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连接起来,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信息连接起来。引文索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能够从多维的角度反映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对于一些新学科、新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课题,利用引文索引查找文献的效果比一般检索工具更好。目前,SCI已涵盖5600种[1]左右(包括SCI-E)国际权威性科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文的数据信息,其出版更加丰富多样,有SCI印刷版、SCI光盘版、SCI光盘文摘版、SCI-E磁带版、SCI-E网络版和SCI-E在线。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SCI已成为世界上四大检索系统(SCI、ISR、ISPT、EI)中最著名的一种,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位置。
2 SCI对科研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1 对科研的龙头导向作用
SCI收录世界各国自然科学所有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水平,对科学研究起着龙头导向作用。在信息时代,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种信息,SCI能引导科研工作者摒弃伪科学和信息垃圾。检索SCI能及时了解和捕捉国内外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最新科研信息和研究动态,并在掌握他人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跟踪前沿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分阶段地进行重点选题。正是这种导向作用,使科研人员在选题、设计等整个研究过程中有所借鉴,有所归依。依据这种导向作用进行研究活动,能使研究成果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开拓,满足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说,SCI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信赖,对学科的发展发挥着导向和推动作用。
2.2 对科研的推动作用
SCI收录的优秀论文代表着学科前沿,检索SCI文章可以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前沿和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对科研发展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由于SCI强大的检索功能,通过检索SCI文章可帮助建立和加强国内外学术间的联系,推动科研发展。创新不断、成果领先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由于SCI重视学术质量,检索SCI能拓宽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引导和促进他们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从而高质量服务于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检索SCI可以使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看到,中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能帮助决策者制定最合理的科研规划,预测学科建设发展趋势。
2.3 对科研的评价作用
SCI用科学引文在科学论文之间建立了要测度的学术交流关系。这一创新,不仅在科学文献的检索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首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测评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随着SCI的不断发展,其在科技评价工作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如今,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普遍认为是评价该国家和地区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研实力和科研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出版的SCI制作并逐年发布我国高校排名榜,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1997年南京大学以682篇SCI论文名列排行榜榜首[2],这已是南京大学连续第六次位居榜首,在国内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南京大学在国内外高校和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又如,在2000年1~10月教育部直属院校SCI论文统计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以773篇名列榜首[3],为清华大学实现“到2011年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项工作对我国高校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高校科研有了紧迫感,受到高校越来越高的重视。近年来,高校都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政策引导,提出了科研目标要高起点,要与一流大学竞争,并以SCI论文数量来评价科研工作者对学科的贡献。为此,高校还制定了奖励激励措施,规定教师和研究人员申报课题、成果、高级职称要提供SCI论文,并给予每篇SCI论文高标准的奖励。这些做法可以激励他们做好科研成果,把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以期被SCI收录,与国际接轨,为单位和国家争光。
3 利用SC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SCI已成为我国和国际科技界评价学术成果的主要指标,那么,了解SCI,掌握SCI收录的最新期刊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了解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情况
通过了解、认识SCI期刊,可以为科研人员向SCI期刊投稿提供帮助,选择最合适发表科研成果的期刊,避免“明珠暗投”,可在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中获得较好的评价,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1990~1999年)资料,统计出了1990~1999年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及论文情况,见下表。
1990~1999年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及论文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97年开始被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和论文篇数都不断增加。期刊种类由1997年的9种增至1999年的14种,论文篇数的增长率从1997年的16.8%增至1999年的23.4%。从收录我国的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看,主要集中于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数学、材料等学科。1999年SCI收录的我国14种期刊[4]是:《中国科学A》、《中国科学B》、《中国科学C》、《中国科学D》、《中国科学E》、《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文版)、《理论物理通讯》、《中国物理快报》、《科学通报》、《化学学报》(中文版)、《中国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力学学报》。
3.2 重视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编制
科技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相关的观点和论据,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引文量越多,传播的信息量越大。SCI将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和其著录项目是否规范、齐全作为选刊标准之一[5]。有统计表明[6],我国1995年论文平均引文数为5.96篇,而SCI收录论文平均引文数为23.69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参考文献少或项目不全,将直接影响到论文被SCI所收录。因此,论文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列出参考文献的必要性,提高参考文献对论文水平高低影响的认识,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的编制。
3.3
重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东西方语言的差异是我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障碍,而英文文种则是论文进入SCI的一种优势,因此,撰写优秀的英文摘要十分重要。撰写英文摘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外读者通过英文摘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吸引国外读者阅读论文。一篇优秀的英文摘要不仅要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应包括主要图表、数字,要能全面深入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以增加论文被收录、引用的机率。
我国被SCI收录的论文中,绝大多数的论文是用英文发表的。我国现有100多种英文科技期刊[7],在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中这些期刊占绝大多数。为了提高论文被SCI收录的机率,科研人员在纷纷向外刊投稿时,可充分利用我国这些期刊。
总之,SCI能为科研工作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作为高校信息部门的图书馆有责任开展SCI宣传工作,做好SCI情报服务,以强化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功能。图书馆应广泛收集有关SCI的资料和信息,如SCI收录的期刊目录、SCI排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并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这是科研人员的需要,也是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