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阴道疾病诊治过程中女性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386例阴道炎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类型检测,并观察阴道清洁度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结论:386例患者中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者最多,后依次为细菌性、真菌性、淋菌性以及其他类型,且阴道清洁度Ⅳ检出率最高,与Ⅰ、Ⅱ、Ⅲ相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考虑到阴道炎的反复发作性,定期对女性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阴道炎症,并可针对检查结果鉴别病原菌类型,从而对症施治,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女性阴道分泌物;检验;阴道疾病;诊治
阴道炎即女性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为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对其自身健康及家庭和谐均有不良影响。其主要感染类型有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1]。阴道分泌物检验作为女性阴道炎检查常规方法,可判断病原菌感染状况及阴道微生态,以为阴道炎症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386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其年龄介于26~43岁,均(33.92±2.19)岁。纳入条件:患者白带量多且呈黄色,外阴瘙痒且有异味;入院前患者未行其他检测或盆浴、阴道灌洗、药物治疗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肉眼可见血性白带;正处于经期及绝经期;24h内有性交行为,48h内使用过任何阴道润滑剂;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者。
1.2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窥阴器扩阴,使用无菌棉拭子自阴道后穹窿或侧壁白带较多处获取分泌物,立即送至实验室检验。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于Olympus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先行pH检测,若结果高于pH正常值4.5~5.5,则说明患者有阴道疾病;行霉菌检查,pH值在正常值以下,行滴虫检查,ph高于正常值;行线索细胞检查则须以高倍镜观察细胞含量;在检测革兰阴性双球菌及各菌群时,将分泌物涂于玻璃涂片上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发现有各类病原菌者即判定为该病原菌感染。
1.3统计分析
以SPSS21.0为本研究涉及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表达用n与%,χ2予以检验;计量资料表达用(±s),t检验。P<0.05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
386例患者中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者最多,后依次为细菌性、真菌性、淋菌性以及其他类型,具体见表1.
3讨论
阴道炎为常见妇科疾病,轻可致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家庭和谐受损,重者可继发阴道癌,威胁生命安全。阴道分泌物检查即阴道载膜渗出液、子宫膜分泌物等综合物质检测,涉及阴道pH值、清洁度以及阴道微生物检查等内容。临床医师可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有白带异常及是否有阴道炎症等予以分析,并于诊治过程中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映[2]。
在本次研究中,滴虫性阴道炎139例、细菌性阴道炎100例、真菌性阴道炎67例、淋菌性阴道炎42例以及其他类型40例。由相关研究示,细菌性阴道的主要致病菌乃加特纳球杆菌,且患者性生活及月经期卫生情况均可致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或内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所致。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需夫妻二人同时进行,以避免阴道毛滴虫于彼此间相互传播。此外,在病原体侵袭及卵巢功能退化等因素影响下,阴道清洁度亦会随之下降[3]。当患者罹患阴道炎时,可抑制致病菌的阴道杆菌渐趋减少直至消失,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阴道清洁度变差。在本次研究中,当患者阴道清洁度为Ⅳ度时,病原菌检出率最高(51.04%),而当清洁度为Ⅰ度时,病原菌检出率仅为2.07%。说明当临床提示清洁度较差时应注意查找病原菌,避免漏检。同时应告知此类患者对自身卫生情况予以高度重视,定期返院复查,并建议进一步查找病因,排除糖尿病或衣原体、支原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以积极开展对症治疗,优化治疗效果。
总之,考虑到阴道炎的反复发作性,定期对女性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阴道炎症,并可针对检查结果鉴别病原菌类型,从而对症施治,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蔡小华, 李晖婷, 陈江玲, et al. 2315例妇产科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1):3124-3126.
[2]慕建宁, 马小红, 白芳利, et al. 阴道炎性疾病代谢产物差异性比较[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11):60-63.
[3]王辰, 董梦婷, 薛凤霞. 重视阴道微生态检测在女性阴道炎症诊治中的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4):256-258.
论文作者:汪波, 黄渊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阴道论文; 阴道炎论文; 病原菌论文; 患者论文; 炎症论文; 白带论文; 阴道分泌物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