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福利展望*_社会福利论文

21世纪社会福利展望*_社会福利论文

21世纪社会福利学的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福利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产生于20世纪的社会福利学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之后,终于找到把人权与个人生活相连接的社会福利人权意义上的基点。保护人的生活权利不仅是20世纪、也是21世纪社会福利的主题。

文章认为,20世纪社会福利的发展以欧美诸国为主流,21世纪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如何从本民族的文化源流中去思考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的社会福利即将面临的挑战,是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化带来的对人权的无视,城市化对人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威胁,国际化的大潮中出现的外国人生活权利的保护,高龄化进程中对老人特殊权益的认识,在这种趋向中,如何保护人的生活权利等问题。

此外文章还强调,日本需要更深一步的去钻研儒教国家的思想对日本社会福利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与亚洲各国现代社会福利的交流,这是留给21世纪的课题。

一、20世纪的问题与成果

1.20世纪的社会倾向

当我们对21世纪社会福利学的发展进行展望时,不能不对20世纪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当今的社会已经走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征途,在20世纪机器文明的时代,人们对“人”的认识已经变得非常的明快和清晰了。或者说20世纪中叶(1955年)提出的一个见解,现在已经获得了人们普遍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新见解就是“工具归个人所有,而机器却是集团所有。一切都是由此而来!”

“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准,但由人组成的社会集团组织却把它超越,结果是它被自己不可能操纵的社会集团组织降服。电灯代替了蜡烛,现代的取暖设备取代了伐木取暖。即使是耸入蓝天的摩天大楼,现代化的电梯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你送入空中。它们超越了人所不能及的力量,但又不得不完全依存人的力量来运转。即使它想以罢工来威胁,其结果还是要以认输为终结。

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走到了一个组织哲学的境界。集团组织是机器和批量生产时代不可欠缺的。而且,今后还只能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隐藏在其中的个人已经被完全淹没。这种僵硬化症状被扩散到社会的整体。毋庸赘言,20世纪的社会水平必然高于19世纪,现代社会中产阶层的人们,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与前人相比优越了许多,但是,人们为了追求人间物质生活的幸福,就不能不受到来自使个人的自身价值不断缩小的威胁。这并不是单单由于技术本身所导致的问题,这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同时也是不可抗拒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保护个人的价值,这是因为,只有人才是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人才是有思想、有生命的,是人在担负人类文明发展的使命。”(引自杉捷夫译《现代——20世纪文明的方向》,纪伊国屋书店1956年19—20页。)正如以上西古夫里图在《现代》一书中提出的那样,20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谨的管理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体制下,资本主义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制度不同,近代市民社会是依靠契约制度为轴心运转,因此,一直被家族共同体或者宗教共同体支配的社会,开始在日益发展的利益社会面前逐渐解体并渐渐缩小。20世纪这种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更加速了它的进程。其结局是连作为共同体社会最后象征的家庭也受到了它的威胁,人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变成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保护现代的个人是今后一个时代的主题。

2.社会福利学的成立

在以上社会演变的过程中,社会福利学诞生了。至于社会福利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目前,国际社会福利学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若从社会现象来看,它的形成时期应该是现代化发展最显著的1920年前后。不同的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遇到了从社会生活中暴露出的生活问题,他们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为起点,通过诸多人的努力和社会实践,从而开创了社会福利学的理论。今天,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对近代科学思维结构的反思,提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其实,社会福利学自从在20世纪的现代社会产生之日起,就已经预示了对近代科学技术的批判,并遵循着这一原则发展到至今。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社会福利学的近代史,应该从社会事业论或者社会改良思想中探求,然而,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继承20世纪的成果,如何吸取教训,弥补它的缺陷或不足,以求得新的发展,这是今后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福利与人权的关系

在20世纪,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两次世界性的战争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特别是直接受到核武器伤害的人们,他们的一生都在一种反福利的状态中度过,作为唯一饱尝核武器爆炸所带来的灾难的日本,更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和平就没有福利”,这是福利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对于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正是由于20世纪经历了这种战争的体验,在目睹战争中丧生的同胞尸体的痛苦中,希冀和平的愿望和尊重人权的思想开始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人权宣言”为先河,此后,又在国际社会为促进推行人权发展而展开的国际年活动中,使人们逐渐开始理解了人权不仅仅只是包含政治意义上的自由权的人权,它同时又作为社会的一种人权,与生存权、发展权、反对歧视权等等相联系,把人权与个人生活相连接的人权意识开始确立。此外,也可以说不管是谁都已经意识到尊重生命、追求幸福是社会福利人权意义上的人权的基点。

在日本,表现福利人权最新成果的,可以以1994年发布的“儿童权利条约”为代表。这一条约把人权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其中,值得注目的有以下几点:

(1)条约提出,儿童的人权并不是表现儿童的一般的权利,对儿童人权认识的前提,是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2)条约以改善儿童生活和成长环境为宗旨,并把眼界延伸到整个世界。它规定应该超越国家之间的利益,力图克服战争容易带来的贫困、疾病和无知,尤其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们。

(3)条约的第6条提出,应最大限度的保障孩子们的生存和成长所需要的条件。而这种保障不仅仅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满足,应该立足向孩子们提供社会中最善最美的社会成长环境。这一点体现了条约最基本的原则。

(4)儿童条约中还明确规定,应重视儿童表明自己意见的权利。认为,人权就是要体现个人的主权原则,这个原则对于儿童同样适用。

国际年一览表(年)

1957

国际地球观测年 1975 国际妇人年

1957~60 世界难民年

1979 国际儿童年

1960

世界精神卫生年 1981 国际残疾人年

1961

国际保健医疗研究年 1983 国际交流年

1961

世界种子年 1985 国际青年年

1965

国际协作年 1985 国际森林年

1966

国际米的年 1986 国际和平年

1976

国际观光年 1987 国际居住年

1968

国际人权年 1990 国际识字年

1970

国际教育年 1992 国际宇宙年

1971

与种族歧视斗争年

1993 国际土著居民年

1972

国际图书年 1994 国际家庭年

1974

世界人口年 1995 国际宽容年

二、对20世纪社会福利学的反思

1.1966年开始的动向

应该如何认识20世纪社会福利学的成果?或者说认识的着眼点是什么?特别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从人权的观点去认识反福利现象包括对科学的批判,这些都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需要。从60年代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度工业化国家日本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工薪阶层的增加,城市化带来的都市问题的加剧,各种各样社会问题通过社会福利研究的探索,呈现在每一位社会福利研究者的面前,使他们走到了一个研究社会福利不能回避社会现实的时代。特别是公害问题,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我试图通过被日本称为“世纪问题”的擦里多米德事件的案例,来具体阐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高度发展给人类所带来的反福利的现象。

2.擦里多米德事件引起的思索

擦里多米德事件引起的原因是,使用擦里多米德药物导致中毒(擦里多米德药物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镇静药物系列,孕期中的妇女服用之后,导致胎儿的先天性残疾)。这一结论已被各种试验的统计结果所证明。药物开发期间,根据当时常规试验的结果,已发现此种药物有若干的副作用现象,但是,根据数据推测,认为可能对人体没有妨害,因此就开始了对这一药物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结果,导致世界上8000多名婴儿先天性畸形(日本936名,主要表现在上肢残疾),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悲剧。

自然科学在对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认识上,即使是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大量观察和试验,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问题上,不可有一丝的马虎和掉以轻心。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福利学。

把擦里多米德药物元素作为商品进行推销,是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所致。以人命作为赌注促成物品的商品化过程,这种情况大概在发展中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发生。虽然,现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解体,有人会认为以他们作为范例已经没有代表性,但是我认为,从对这一问题进行认识的方法上仍然有重申的必要。

更值得引人注意的是,虽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行政官员民主主义意识强的国家,或者对人权有明确理解的国家里,却能够制止这种商品化的倾向。例如,当时,美国的政府官员克丝女士,承受着来自商业界的种种压力,抵制把这种药物商品化的举动,非常令人深思。

此外,在对擦里多米德事件进行审理判决的过程中,使我们省悟到的还有,福利尤其是社会福利,不可能从研究室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而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它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该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的过程。例如,目前我们在对面向上肢残缺的残疾人使用的电动手的研究和开发中,新开发产品的功能虽然越来越齐全,但却使它越来越重,加剧了孩子们在使用中的痛苦。另外,使用灵活的问题解决了,又带来了容易损坏的问题,况且又没有可供经常修理的场所。其结果,这种研究并没有为孩子们带来福音,反不如孩子们用自己残存的能力,以脚代替手来获得成长和生存的条件。

问题的另一个侧面是,同样是受到擦里多米德事件伤害的儿童,但在他们此后的成长和发育中却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在重度残疾的儿童中却涌现了生活自立能力非常强的人,轻度残疾儿童中也有不少生活自立能力欠缺的人。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对他们个人生活经历的考察,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包办,孩子的自立生活能力就差。反之,孩子的自立能力就强。它表明,残疾的程度与自立能力并不完全成正比。其二,从幼儿就开始接受教育的孩子的自立能力明显的高,没有接受幼儿教育就直接接受一般教育的孩子,自立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它说明残疾和能力与来自社会的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环境这一媒介是每个人的生活自立能力形成的要素和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福利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3.社会福利学的研究方法

如果我们通过擦里多米德事件来考察社会福利学研究方法的话,至少它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在对待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运用大量的观察和试验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的结果并不能作为唯一、最终的抉择,它应该注重现实生活,重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

(2)反福利的社会状况应该是社会福利学经常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管理已经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体制下,反福利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的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因此,在制定防止反福利现象发生的举措的时候,人权意识、民主主义意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这一点是社会福利研究的重大课题。

(3)反福利的社会现状并非是局部的或者是非经常性的,从福利存在的意义上来认识,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状态,在广泛的范围内表现出来。对其认识的时候,应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从社会问题和社会弊端中来考察。

(4)关于社会福利学的研究对象。如果从它形成的过程来考察的话,它表现为个人的反福利现象,或者是社会生活问题。然而,当我们去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并不能单单注意现行制度中的表面现象,而应着重发现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个过程中探索解决的方法。

(5)从微观来探讨人权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反福利现象,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它的产生并不是由个人的问题汇集起来,从而形成社会的问题。它是从日常的生活中,从每个人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社会的过去或者曾经发生过的社会问题。并且从过去可以预测到将来。因此,社会福利学的研究方法,它不是从宏观走向微观,而是从微观看宏观。当然,它可以首先从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横断面来假定或者预测,但并不能把微观固定在宏观的框架里,而应该从微观的现状中,从社会矛盾或者社会构造中来探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作为微观的个人,他常处在一种流动的、变化的或者说是跳跃的状态中。所以,首先要从个案的社会工作的意义上开始,通过对大量个案的观察以及计量调查的科学研究手段,进行假设的、多重的、结构型的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三、日本社会福利学的问题

1.21世纪面临的课题

当我们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批判地继承20世纪社会福利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新旧世纪之交,又必将面临诸多新的课题,又不得不去思考怎样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因为社会福利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问,所以,它必须要面对来自这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即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这就是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化、情报化、国际化及高龄化的趋向中,表现出来的反社会福利现状。

首先,高科技化问题。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人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使人的生活走向安定和充实。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光和影里,隐藏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在情报信息和高科技产业,患精神过敏症的人比其他职业的人要多。另外,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脑死、脏器移植的医学手术成为可能,然而,在手术的过程中,或由于技术力量不备,或由于缺乏人权的意识,可能会导致医学杀人事件。面对这些新的社会事态,如何去保护个人的人权?怎样去创造一个以终身福利为最终目标的社会福利发展的环境条件?作为人权保护的社会福利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确立保障顺利解决上述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等。对于以上诸问题,社会福利学所担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国际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在日本国际化的浪潮中,外国劳工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但是在外国人和外国劳工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问题上,严重存在着侵犯人权、民族歧视等现象。这些在社会福利中存在的问题,给外国人带来了患病得不到医治,欲归国又不能,或流浪街头,或堕入妓女行列等一系列的社会恶果。人身买卖,强制卖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第三,日本的高龄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然而,日本政府对高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采取十分有力的政策。各项调查研究反映出来的高龄者的高自杀率、老人痴呆的高发病率、老人被虐待以及看护杀人事件的多发等,再次表明日本政府和社会必须采取强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高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2.社会福利的普遍性原则

从尊重一个人的人权,特别是从生活权的视点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考察、验证,从微观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把它上升到宏观上进行认识,这种认识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无论是任何人、任何时期或任何地方,对社会福利的需求都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以往由家庭和家族共同体承担生活保障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遥远。那么,在这个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新的社会福利应该怎样的去创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福利的内容如何去充实,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围绕着居家养老模式展开社会福利的研究成为发达国家的热点,诸如如何解决住宅、家庭服务员派遣、社区内综合力量的协调等是需要加以认真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创造什么类型的社区福利,它的内部结构的组合如何构筑,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其中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空间的开辟或者设施的建设等硬件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软件的建设,例如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渠道,官方组织和非官方组织的运作和协调,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本针对以上课题对1991年全国各地提出的以发展居家养老为中心的老人保健福利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勾画21世纪社会福利发展的蓝图,这是日本为迎接挑战迈出的第一步。

通过以上的论述,也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社会福利与其他的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摆脱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去研究社会福利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所以,从社会福利学的视点去研究城市规划、国家土地规划以及教育、医学、精神保健等势在必行。

此外,将艺术及娱乐文化引进社会福利的技术操作中间,为了适应外国人福利的需求,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都是今后需要注重的课题。

四、社会福利的未来发展

1.需要对研究方法进一步反思

以上从日本现实社会出发论述了21世纪的研究课题。这些都是已经被认识到或者已经展开研究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未被大家充分认识,没有进行开拓的课题还有许多。而且这些问题在进入21世纪的进程中,必将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引人关注。因此,对此应该进行超前性的预测和研究。

新世纪中的研究方法,应该立足于20世纪的社会实践,从在克服的一个个的难题中寻求,新的研究方法是开启21世纪社会福利研究的一把钥匙。

2.重视对东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研究

20世纪,日本社会福利学的发展更多的受到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的影响。其发展模式也是基本摹仿欧美诸国。但是,是否继续沿着这种发展趋向步入21世纪,的确是个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这是因为,日本的古代、中世、近世时代,无论是思想还是制度都从中国借鉴而来,而后,又在日本人独自的精神构造中渗透了佛教、儒教以及日本神道的理念和信仰。今天,当我们向全体国民宣传或推行社会福利的时候,不可能跨越这个历史的存在,必须要去思索民众深层的文化沉淀与欧美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对亚洲尤其是儒教圈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脉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对中国、韩国、台湾的殖民地统治,这样的殖民地统治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没有涉及,资料的收集工作也非常的不充分。这是留给21世纪的课题。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首先需要更深一步的去钻研儒教国家的思想对日本社会福利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现代课题的交流。

第二个问题是,自二战之后,忽视了对民族、宗教、文化与社会福利关系的研究。事实上,福利的发展始终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如何将他们与社会福利的理论相互连接、相互融合是不容再轻视的问题。特别是国际化越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目前,我们无视各个国家的个性来探索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在观念上走入了一个误区。即使我们在制度上借用欧美的模式,但具体操作的内容上,必须要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如何从本民族的文化源流中去思考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是在21世纪国际化的大潮中首当其冲要重视的课题,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构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环境保护与社会福利

最后想强调的是,世界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与社会福利课题的连接点。世界环境的保护,如果没有市民们从日常的生活开始去努力保护的话,不会获得任何结果。资源问题以及自然保护问题也是如此。环境保护在社会福利学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首先环境问题与社区福利发展密切相关,此外,自然保护与精神保健、精神病患者、弱智儿童等的福利内容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考虑,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福利操作领域中的一项内容。

21世纪的社会福利学,必将继承20世纪社会福利学独立性的原则,将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同时,把以整体的个人为起点的社会福利学独立性的认识方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从而寻求到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此外,应该重新认识相互扶助的东方文化在社会福利中的地位,确立一个人类“共生”的社会福利发展战略。随着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福利一定会给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画卷。

本文由沈洁译为中文。

*收稿日期:1996-05-31

标签:;  ;  ;  ;  

21世纪社会福利展望*_社会福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