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思想或意图,包含了编辑的价值观与判断,也是整个新闻媒体的中心。新闻编辑是信息通过选择加工和组织传播的思维过程,江泽民同志曾表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兴旺的不歇动力。”在编辑中必须有意识地创新,才能提高新闻的质量,才可以使新闻有价值。当前,面对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的观点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作为新闻编辑要准确地进行各种信息的筛选,汇编成积极、健康、可观可听的精神食粮。所以,在当前的新闻活动中,新闻编辑工作的技巧和创新就越发重要。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能力;创新
1 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创新的前提
广播电视是党新闻事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党的舆论阵地,也是人民群众跟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广播新闻编辑选稿和参稿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选好准确的稿件、严格把关质量。新闻编辑,必须善于思考问题,要敏锐观察现今形势,要做好编辑前的策划,要勤于观察细节,要严格把握新闻和政治的标准。稿件的选择要从政治上着眼,新闻先天的属性就是政治性,新闻的首要素质是政治素质,党和政府的路线、政策、方针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编辑的技巧将其以鲜明和准确的手法表达出来,人民的心声要如实充分地表现出来,为社会的健康建设及和谐提供有力的舆论保证和思想支持。
2 创新的优势关键在于组织功能和自身素质
在编辑的过程中,创新的新闻编辑不仅表现于他们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他们自身的素质上。因此,提高记者编辑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可以让新闻节目的质量大大提高。所以,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其自身道德修养。随着新闻节目的变化,编辑工作的责任就不仅仅像以前那样,还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跳出以前那种常规的定式,想出新的主意,结合本来的图片制作、文字修改、编排节目和录制播出,这样才符合现在的编辑工作。因此,新闻的创作流程改为“编辑—记者—编辑”,这样才符合新闻编辑首要的条件:改变旧观念,制定新的编辑概念。
3 满足观众的需求,理论和实际都要做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素质也逐渐提升,他们不仅对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有需要,还逐渐地对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大量的信息需求,他们的视听兴趣、欣赏水平、审美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虽然已经形成行业里面某些规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规律是会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作为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工作就注定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究。广播新闻编辑处理要按照本台的宣传计划去筛选稿件外,还要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群众所重视的服务,关注社会大事小事,突出新闻节目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特色。这样不仅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还提供了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信息,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把握新闻技巧,立足新颖
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导思想,配备灵敏的新闻感觉,掌握良好的编辑技巧,在合理搭配下实现整体优化,在明确的信息和有趣的新闻上下工夫,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广播电视新闻稿不同于报纸杂志稿件,新闻编辑写出来的稿件要求标题更实在和新鲜。当然,广播通讯和评论的标题不能像消息类那样集中和概括,新闻标题最好拟得实在一点,如果标题不能完全鲜明地表达主要观点,那最好在主标题下加副题,点出文章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标题不好,那会使听众刚听到的时候不知所云,从而失去兴趣。广告稿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人开始有回味的余地,同时如果听众换台,那么凭借一句标题就能把他们吸引过来了。
广播新闻的特点决定了新闻的结构。结构有自己独特之处,新闻就可以吸引听众有听下来的欲望。如果采访对象有几个人,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也是不同的。广播新闻要以人划分内容,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是不能插进另外一个人讲的内容的,通常是把一个人的话介绍完之后再介绍另外一个人。广播新闻就是有这种将讲话简单化和头绪化的结构。而报纸新闻可以在对方讲话的同时插入介绍,形成一种不同的格局。所以大多数的广播稿只是把事情讲清楚,告诉大家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而同样的内容,报纸新闻却要详细一点,可以有更多的内容。
5 新闻编辑要有所选择的屏蔽一些信息
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不假。不过并非所有的事实都适合公诸于众。在很多新闻事件中,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案件或者内容。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一起撞车事故,一般来讲是可以对此进行报道。但是如果其中有国家机密人员介入,比如说是我国情报部门对外国间谍组织的追捕过程引发的车祸等,就不可能在新闻事件中公开双方的身份,仅仅作为一场普通交通事故来报道。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也就是说在新闻的编辑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新闻事件的机密性原则,对于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保卫部门、情报部门或者个人的情况,有时候并不适合全部公开进行新闻播放。另外比如涉及到国家经济、商业、军事、科技的机密事件,有时候有网民目睹或拍摄记录了事件的片段等在网络上引起舆论的关注,一般都需要新闻媒体出面对事情进行澄清。而如果网友公布的画面属于机密资料,不宜透露,就需要新闻媒体通过自己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处理,或者澄清事情并不属实或者代表相关部门否认事件的发生。总之,在这些与国家机密有关的事情,并不适合全部公开进行传播,需要屏蔽其中的一部分敏感信息来保证新闻传播的效果。
6 结语
对广播新闻电视节目进行编辑处理是保证新闻传播效果,防止出现负面效应的有效渠道。在当今新闻资源极大丰富、新闻传播的速度快,特别是很多非新闻媒体比如个人拍客、企事业单位自有视频监控设备监控的画面等,都可能比新闻媒体更快的将新闻事件上传到网络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新闻媒体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更要在新闻处理的时候在技术上做好全面的事件监督。除了根据得到的新闻资料进行相关的技术处理之外,更要考虑此事件是否已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考虑是否其他媒体的报道存在错误和不真实等情况进行纠正。将所有的关于新闻事件本身和新闻事件之外的新闻环境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新闻的编辑处理,才能保证新闻播放之后预期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鲁娜.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研究[J].科技传播.2013(12).
[2] 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05).
论文作者:弓笑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新闻论文; 编辑论文; 广播电视论文; 事件论文; 新闻媒体论文; 信息论文; 标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