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王秀华
(甘肃省武威市民勒县第五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摘 要: 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使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相关教育人员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制订有效的对策,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素质教育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对策
引 言
随着生活节奏发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变大,精神方面的各类问题逐渐增多。初中时期是学生发育的关键阶段,生理方面出现变化,心智发育较快,心理健康问题极易受到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在初中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帮助。
由于自身充满灵性,再加之身体条件非常优越,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后,朱易很快便成为了中国花滑队中的“红人”,而且和队友相处得非常融洽。经过陈露的亲自点播,进步神速的朱易,也被认定是代表中国参加下届冬奥会的重点培养对象。
一、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一)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能范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对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问题容易混淆。与此同时,部分初中学校管理人员未能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群体的认识不足,只注重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教育,并未关注成绩良好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认识到学生家长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其在开展教学阶段不能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等,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形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不足,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良。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相关教育人员不具备任教资格,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无法胜任此项工作。
(3)标准体系目标不明确。企业在建立标准体系时,也许每个标准制定的对象与目标都很明确,但标准体系的整体目标却不甚明确。例如,针对某个工程项目或产品,需要哪些系列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等,整体缺乏明确目标,导致无法发挥标准的整体效应。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系统性不足
首先,建立全面性教育观。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智力与心理,而且要重视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不足
最后,建立发展性教育观。不但需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需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需重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与普及,提高学生抗压与承受能力,并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以此确保其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对目标对象造成积极影响作用的关键因素,开展教育阶段,其内容的运用明显缺乏良好的深度与广度,导致系统性不足。基于横向视角分析,内容制订方面缺少针对性与全面性,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制订并未对学生做出充分分析,教学内容资源并未获得有效的开发。基于纵向视角分析,内容制订方面缺少发展性与层次性。如今,初中生学习压力与生活适应性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制订并未充分考虑以上因素[2]。
初中心理健康教学应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并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特征;需满足初中时期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要求,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提升学习水平,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率;积极与家长、教师进行交流,培养学生优秀的人际交往关系;鼓励学生正确表达自身情绪,从而有效控制自身情绪;正确把握自身未来规划发展,树立规划理念和发展方向;努力适应社会与生活发生的转变,培养学生对失败与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一,强化思想品德课堂的心理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载体,两者教育的最终任务存在统一性,均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与道德品质为主要方向。鉴于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受到家庭、学校、个人与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学校同家长彼此配合不足,学生家长日常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关心较少,同学校、教师的沟通不足,无法形成紧密的配合。与此同时,学校同社会配合不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点多为学校内部,缺少社会支持。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往往不允许学生参与社会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法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若各项影响因素无法有效配合,便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学者能力水平
学校需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针对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水平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与学者进行专题培训。此外,学校应制订标准规范化制度,确保培训工作稳步开展[3]。
(三)完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4.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研究药物自初次给药时间的8~15 d)的临床疗效,显效为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罗等症状消失;有效为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罗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未达上述指标者。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建立差异性教育观。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被教育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的差异,学生作为相对独立的目标对象,存在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以及家庭环境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多种维度,务必强调对发展学生创新、独立等特性的关注。
第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因素,具有形式丰富活跃、渗透性良好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稳步增强。
第三,建立三位一体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综合性工程,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受到家庭因素的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重视运用校外教育资源,提高与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协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丰富教育手段,推动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本次繁育选择饵料为鲜活的沙蚕。投喂量随亲虾摄食强度的变化进行调节。因亲虾入池时水温较低,摄食强度较弱,日投喂量约为亲虾体重的5%,后期随着亲虾摄食强度的增加逐渐将日投饵量提高到15%左右。本次繁育投喂情况为晚间投饵1次。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变成初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成为初中需要坚持开展的全新与长期的重要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且能够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学校全体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并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纪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双轨并进模式[J].山西青年,2017,12(22):66-69.
[2] 支彦文.浅谈如何全面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15(08):123-125.
[3] 孙秀芹.浅谈我国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8,16(22):170+172.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192(2019)27-0077-02
作者简介: 王秀华(1968.8-),女,甘肃民勤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初中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误区论文; 对策论文; 甘肃省武威市民勒县第五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