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论文_宗铁男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论文_宗铁男

沈阳辉明置业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不断提高的人们生活水平,物质需要也逐渐增多,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广泛的使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着决定效果,因而探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当中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它是保证质量的根源,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流程,把握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克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顺利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指的是将水泥、砂石以及水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水泥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水化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凝胶,在沙子的表面充分的包裹水泥泥浆。水泥泥浆填充在砂的缝隙之中之后形成了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泥浆能够是砂石紧紧的粘结在一起,强化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轻度和耐久性等性能。同时,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性,在水利水电和桥梁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以及输送的混凝土和原材料的质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的质量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减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产生裂缝的现象,建筑物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在混凝土施工之后,由于没有对混凝土表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了表面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现象和干燥收缩现象等,而在地基等条件的约束之下,在混凝土的内部能够产生较大的拉力,这种内部的拉力一旦超过了建筑物的抗拉强度的话,很容易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之下,这样即使出现在大的收缩情况也不会对混凝土的表面产生多少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

2.1混凝土材料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为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其原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水泥种类较多,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重复了、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工程会选择不同的水泥材料。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要结合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水泥。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要选择粉煤灰水泥,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水的质量对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使用自来水,不能使用海水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工程要求来选用混凝土配合中的骨料。总的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选取具有合格证明的原材料,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2.2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天气环境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含水量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保证混凝土与施工现场完全吻合。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石灰与水泥的比例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结构达到施工标准。根据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混凝土级配实验,再根据级配结果进行配合比实验,根据配比结果进行施工,按照原材料含水量含泥量调整施工配比,以保证配合比的通用性。

2.3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完成混凝土配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之前,将搅拌设备进行加水空转,使搅拌桶中完全湿润,然后降水清除,加入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可以根据建筑工程要求加入合适的外加剂。在进行第一盘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筒壁对砂浆的粘黏情况,并按照配合比的规定将石子的用量减半;在拌好第一盘混凝土后,要将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次投入拌合料,更要坚决杜绝同步进料和出料的违规操作。此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拌和颜色和良好的和易性,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水灰比,防止混凝土离析,保证混凝土质量。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都不会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都是选用商品混凝土,这就涉及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翻斗车等。当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施工现场时,混凝土输送泵会与混凝土罐车的出料口相连,直接运送到施工的楼层,并通过布料机送达作业面。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通过转动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均匀性,不能出现分层、离析等情况,如果到达浇筑现场,混凝土发生上述问题,要进行二次搅拌;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将其视为废品,不能用于施工。

2.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工作有效开展与其他工作相对比较为困难,为保证最终的浇筑效果,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持续长久的开展。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层的方式,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一层浇筑的完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浇筑下一层时,需要保证上一层的浇筑效果。并且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均匀,促使上下两层混凝土能够完整的结合。在对柱子进行浇筑时较为繁琐。在对高度不超过3m,截面边长大于500mm,并且中间没有交叉贯穿的钢筋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接从柱顶浇筑的方式。但是这不是现代常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对柱子进行浇筑还是从柱模中部开始,通过开口的方式把下面部分一半进行浇筑,对上面一半进行浇筑需要振捣完毕和密封之后。(2)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分层离析的问题。对这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需要在进行料斗和漏斗倒出准备浇筑时,其倾斜的距离控制在1.3m以内,在竖向放置时,混凝土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之内。如果超出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斜槽、串筒等材料进行再次操作。除此之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还需要注重安全问题。

2.5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水泥入模后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水化热产生和释放热量的速度和大小都会直接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快慢。水化热产生过快会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极易引起建筑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部位,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为了使水泥得到充分水化,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尽量减少表面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在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初凝前,应先卷起覆盖在表面的覆盖物(如蓬布或者塑料布),然后用抹子搓压表面两遍以上,待表面平整后再次进行覆盖,养护龄期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

总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也影响了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冰.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

[2]王樱.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居业.2018(04)

[3]陈勇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8(06)

[4]郭显昌.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要点及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24)

论文作者:宗铁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论文_宗铁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