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心理服务工作战备性建设的思考论文

关于加强心理服务工作战备性建设的思考论文

关于加强心理服务工作战备性建设的思考

李宇

心理服务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官兵心理困扰、提升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它与战时心理防护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平时的心理服务工作为官兵战时的良好心理素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战时的心理服务工作就是心理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心理服务工作的战备性建设,就是要强化为战导向,把平时心理服务工作的备战作用发挥好,把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保障效能提上去,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时心理防护力。这是一项功在平时、显于战时的工作,也是各级政治机关特别是心理服务工作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心理服务工作在服务备战打仗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心理服务工作的战备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反观当下心理服务工作的惯常模式,还存在着聚焦中心的战味不浓、对战斗力的贡献不大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类工作模式:

一是亡羊补牢的工作模式。习惯于把绝大部分的心思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官兵遇到问题来求助就积极进行解决,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觉得无事可做。这种“有病再医”的被动服务模式,已然不适应于新时代军队战斗力建设需求。因为在平时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只是官兵中很少的一部分,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固然对部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整体战斗力的提升贡献还不够,需要把注意力投入到更大范围的无问题官兵身上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是锦上添花的工作模式。习惯于把心理服务工作当作形象工程来抓,专注于搞特色出亮点,心理服务工作浮于表面。表面上场地设施配的很全、学习材料发的很多、骨干网络建的很强,但实际上心理工作的实效性却并不明显。心理学是一门讲究实证的科学,一项心理治疗方法的推行往往是经过了许多实践性的检验。心理服务工作是做人心理的工作,同样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到官兵之中。有的单位筹划心理服务工作只在办公室内、电脑桌前,官兵思想底数、心理特点掌握不清,与实际任务需求结合不紧,许多方法举措并没有得到论证,工作做了、材料写了,实际效果怎么样却不管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在平时都收效甚微,更何况容不得半点虚假的现实战场。

2.提倡绿色出行,提供创业新思路。节能减排是我国一项重大工程,不少企业为我国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等为我国减少碳排放量做出不小的贡献,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思路和新想法。全面健身,绿色出行是我国近年来人民探讨的热门话题,这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新路径,从绿色出行和全民健身出发,寻找商机的同时,为我国的绿色发展也贡献不小的力量。

基于超星学习通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5+5”互动流程,如图1所示。即教师的“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改进教学”和学生的“预习”“上课”“完成作业”“查看反馈”“改进学习”,这十个环节教学内容相互穿插、师生相互互动,组成完整的渐进式教学模式与过程循环。[2]

(二)抓好服务准备,打牢以信任关系为根本的援助基础。战场心理救护与平时心理服务有一个共同的重要基础,就是咨询双方的关系。这个关系对咨询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有专家就指出“对心理治疗效果最有力的预测因子就是治疗关系的质量”。因为战场救护受时间、环境的局限性更大,战时咨询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比重就更大。对基层心理服务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医生而言,处理好咨询关系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军队中的咨询关系特殊,一方面军衔职务的区别容易造成官兵对咨询师的疏离,另一方面咨询师与官兵在咨询中是咨询关系,在此之外又是同事和战友,这样的重叠也容易对咨询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心理服务工作者应当学会趋利避害,既注意不良影响又发挥与官兵朝夕相处的便利条件,打好咨询关系基础。心理服务工作者在平时要注意营造好亲和专业的个人形象,一方面要提高亲和力,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不能深居简出,止步在咨询室,多走到官兵当中去积累感情基础,这种亲近感在战场上本身就是一种支持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注意树立好自己专业的形象,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帮助官兵解决困难、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在军营快乐地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同时在原则范围内严守官兵秘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树立好一个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形象,让官兵觉得自己值得信任。

二、抓好心理服务工作战备性建设的着力点

(一)更新服务理念,强化以战斗力标准为核心的工作指导。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对未来战争心理需求的思考探索,越来越多学者看到了传统心理服务模式在满足战斗力建设需求中的力之不逮,提出了构建新型心理服务模式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核心就是坚持战斗力标准抓好心理服务,树立好聚焦作战需求、服务全体对象、全程全维开展的工作理念。也就是说,为了应对未来战场的心理冲击和敌方的心理攻势,心理服务的目标不能再局限于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而应该将心理救护转化为心理防护,关口前移、早做准备,同时也把宝贵的心理服务力量资源从对少数人心理问题的关注上转移到对多数人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在平时就帮助官兵厘清模糊认知、提高打赢信心、激发作战动力、促进团体效能,为达成作战目标提供好心理准备。

三是平战不分的工作模式。认识不到平时心理服务工作与战时心理服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抓平时心理服务工作与抓战时心理服务能够采取一样的方法套路,忽视了两者在目标、方法、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差异与联系。心理服务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战斗力建设,需要结合平时与战时的不同特点双管齐下:一方面拓展平时心理服务范畴,既帮助官兵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扰,又着眼于提高官兵战场心理稳定性、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锻造过硬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战斗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处置战时特殊情况下的能力训练,对官兵可能遇到的战场心理应激反应预定应对之策,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以短程疗法为重点的方法训练。军事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战场环境的特殊性,严重制约了实行长期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心理疏导和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战场心理疏导。在战火硝烟的环境中,许多依赖特殊器材、环境或者需要进行深度探领、悟索的治疗方法,很难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战场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急救,需要操作简单、快速见效,这既是官兵需要尽快返回战位的任务要求,也是心理服务工作者高效应对数量庞大的求助人群的能力要求。这样,在战场上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团体疏导能力和短程疏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心理服务工作者就为此做好准备,加强团体疏导方法、短期焦点治疗、快速眼动脱敏治疗等技术的学习训练,积极学习探索、努力融会贯通,培养自己不局限流派而专注于疗效咨询经验,提升自己的战场服务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把放松、暗示、注意转移、意象练习等简单易行的心理调控方法教给官兵,结合重大演训任务或实战化训练进行训练,提高基层心理骨干和广大官兵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页岩油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认为,目前油气是全球最为重要的一次能源类型,但石油公司必须实现“五个转变”,即从石油向天然气转变、从常规向非常规转变、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变、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从能源业务向非能源业务转变。

(四)完善服务方案,细化以本职任务为牵引的情况预想。人的心理活动具有规律性,战场心理应激反应具有典型性,这些都给做好针对性的心理防护预案提供了科学指导。战时心理防护与平时心理服务面对的问题不同,不同军兵种、不同任务部分队面对的心理挑战也有区别,比如高寒缺氧环境造成的心理行为影响与潮湿炎热环境造成的影响不一样,不同季节人的心理行为变化也不一样,步兵突击分队与炮兵火力支援分队所遭遇的压力源有区别,驻城市部队与海岛部队官兵心理底数也有差异,这些对战时心理防护工作都会有所影响。心理服务工作者在平时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心理素质的摸底掌握和形势研判,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特殊任务区域、任务类型、行动部署中的心理应激源的预想预测。基层心理防护预案一定要立足官兵实际、单位实际、任务实际,把问题找准确、把情况想清楚、把方案做精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经验、请教专家等途径积极制定应对措施,拿出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心理防护预案来。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关于加强心理服务工作战备性建设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