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空间差异的影响1.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_产业集聚论文

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空间差异的影响①——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论文,活动空间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实证研究论文,产业集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2.1; F06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产业集聚实践和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集聚对创新活动空间特性的影响引起了学者极大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产业空间发展模式是某些地区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1]。本文通过对国家行业标准3位码分类下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分析论证了集聚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存在积极作用的假设源于马歇尔的论述。马歇尔(1890)曾详细地描述过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氛围,用以论证相对于零散的企业,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创新的普遍与快速。克鲁格曼(1991)进一步强调借助于产业区内人们之间的信任和社会交往,区域内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关于创新的信息,因此,产业集聚区的存在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不同的产业集聚结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新增长经济学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同一产业的相邻企业之间,这种认为在特定区域内单一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观点被称为专业化,亦称为MAR外部性。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相关产业的相邻企业之间,这种认为多样性产业环境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观点称之为多样化,也称为Jacobs外部性[2]。

(二)实证研究综述

对应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也可归纳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验证产业集聚与创新活动相关关系的研究, “新创新经济”学派(Jaffe,1989;Feldman,1994)以“知识生产函数”作为分析工具,对产业集聚与创新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经验性分析。

其次是探讨不同的产业集聚结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其中,Catherine(2000)对意大利和英国制造业的对比研究表明,产业的专业化特征对创新活动具有积极作用,而多样化水平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两国存在差异。Feldman(1999)利用美国1982年企业创新数据将经济活动的专门化、多样化程度和创新活动的产出联系起来,验证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结构对创新产出及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专业化对创新活动作用不显著,多样化对创新活动及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Stefano(1998)对意大利25个产业×93个地区的研究显示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且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更有助于创新。Raffaele(2000)考察意大利85个产业×784个地区的研究发现产业的创新活动与两种产业集聚结构都存在正相关,特别是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在高技术产业及大都市表现得更为显著[3]

在对中国相关文献检索中发现:目前,国内学者(龙志和,2005)主要是从定性角度探讨产业集聚对企业或产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差异

(一)创新活动的度量

描述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特征,首先要解决创新活动的测度问题(Griliches,1979),对创新活动的测度主要借助于“专利数据(patent)”、“专利引用(patent citation)和“新产品记录(innovation record)”三个指标[4]。本文认为新产品指标对创新活动的度量更能体现价值实现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指标对创新活动的测度更具真实性。

(二)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

本文构造了新产品密度指标考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该指标剔除了各省绝对规模对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图1利用圆形面积的大小反映各省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密集程度,面积越大表示该区域创新活动越密集,产业创新能力越强。

图1 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

图1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性,创新活动大量的集中于中国东部沿海省份。而内陆省份的制造业普遍缺乏创新活力。本研究涉及的零创新县级区域中,79.93%来自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的创新活动占全部创新活动的74.31%。

(三)创新活动与生产活动空间集聚特征的一致性

为了揭示中国制造业生产与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一致性,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研究中国制造业3-SIC行业的生产和创新活动在2807个县级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图2和图3)。

对中国制造业3-SIC行业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发现,3-SIC行业的生产活动和创新活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空间集聚特征,而且这种集聚特征在生产活动和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这一发现为本文利用模型估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证据。

图2 中国制造业3-SIC行业生产活动的区域基尼系数直方图

图3 中国制造业3-SIC行业创新活动的区域基尼系数直方图

三、数据与模型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基础数据源于中国2006年制造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据库,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区域×产业层次的合并,得到中国2006年2807个县级行政单位×161个制造业3-SIC行业数据。

(二)计量模型及其变量的说明

利用线性函数模型研究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4]:

y=f(x,w,z)

其中,y表示特定区域特定产业的创新产出,x表示特定区域特定产业的创新投入,w表示特定区域具有的特征,z表示特定产业具有的特征。

定义专业化指数PS[,ij]反映产业i在区域j的专业化程度[5]

为了控制区域市场化水平和产业技术密集度水平的差异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引入两组虚拟变量:

市场化水平虚拟变量

四、实证模型的设定与分析结果

(一)实证模型的设定

第二步利用Truncate模型考察区域产业集聚结构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结果

本研究模型计算采用了Stata8.2分析软件,Probit和Truncate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见表1。如表所示,模型较好地通过了计量检验,计量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命题,即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区域产业的创新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创新水平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当区域产业的创新投入密度增加1%,该区域产业创新概率,即Prob(=1)的值增加0.038%;对于已经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而言,其创新投入密度增加1%,该产业的创新水平增加0.007%。

区域产业的专业化指数PS,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当某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时,该产业的创新活动较制造业的一般水平更为活跃。当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增加1%,该区域产业创新概率,即Prob(=1)的值增加0.043%;对于已经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而言,其专业化水平增加1%,该产业的创新水平增加0.028%。这一结论与Audretsch(1999)和Keily(1999)对美国研究的经验性结论相反,同Pacci(2001)利用意大利数据得出的经验性结论一致。与美国不同,中国大量存在的传统产业集聚地使专业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中国产业集聚地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更易于在专业化的区域“创新氛围”中获益。

区域产业的多样化指数PD,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其创新水平提升的作用具有不一致性,产业集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对于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当区域产业的多样化水平增加1%,该区域产业创新概率,即Prob(=1)的值增加0.2%,而对于已经具有的创新能力的产业而言,其所在区域产业集聚结构的多样化水平对其创新能力增加的作用不再显著。而对多样化水平在不同的区域和产业特性下的考察表明,对来自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区域的产业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而言,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对其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效应显著地大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区域的中低技术产业。这一结论与Glaeser et al(1992)和Henderson et al(1995)对美国大都市区高技术产业的类似研究结论一致。

区域产业群专业化指数SBS,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其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这印证了技术倾向于沿着具有技术重叠性的产业链条进行扩散的观点(Porter,1990),因此具有完整的技术链条会提升集聚区内产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比较单一产业专业化指数PS和产业群专业化指数SBS,发现两者对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及其创新水平提高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单一产业专业化程度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高于来自于技术重叠产业的推动作用,这表明目前中国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得益于单一产业内部的技术流动,而技术相关产业间技术流动对产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相对薄弱。

五、结论

通过中国制造业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区域集聚性与生产活动的区域集聚性具有一致性,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产业创新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专业化的积极作用不但来自于单一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而且具有技术相关性的产业群的专业化程度也对产业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模型估计结果还显示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与区域市场化水平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有关,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和高技术密集度产业而言,多样化的产业环境对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

因此,本文认为产业集聚化战略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重视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方向,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这会对中国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注重培育具有“技术连接”的相关产业,促进纵向行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随着产业技术升级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提升,由注重纵向联系的产业专业化向注重横向联系的产业多样化转变,将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战略选择,在新一轮的产业集聚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的横向联系,促进关联产业的拓展,构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

注释:

标签:;  ;  ;  

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动空间差异的影响1.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_产业集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