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3对其调控的研究

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3对其调控的研究

陈志金[1]2003年在《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_3对其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用植物细胞发育阶段性和成花理论,以大红卡特兰(Cattleya.gigas)为实验材料,依据GA_3对代谢的调控作用,探索卡特兰的开花机理和GA_3处理的开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兰成花分花启动和完成两阶段,低氮素有利于花启动,完成阶段需要氮素量比花启动期高。花启动的第11~14天是成花临界期。花启动的前提是芽内的内源GA_3含量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高。伴随花启动的进行,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在花启动前期下降,在成花临界期上升。 GA_3的生理效应与卡特兰芽发育阶段有关,在临界期前处理可促进营养生长,产生成花逆转;临界期后促进花器官发育。同时,测定GA_3处理的兰株芽内蛋白质、游离酚、可溶性糖等的含量,并对GA_3调节成花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李淑娴[2]2016年在《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墨兰(Cymbidium sinense)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艺精致、花姿优雅,被广泛应用为盆栽花卉。本文以墨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成花进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进行研究,探究其成花机理。同时,试验探究低温诱导、光周期、GA3、SA等对墨兰成花的影响,以期为墨兰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墨兰成花进程主要分为墨兰花芽分化过程和花朵发育过程。其中,花芽分化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花朵发育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2)试验测定了墨兰假鳞茎和叶片在成花进程的8个阶段(未分化期、花原基期、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墨兰成花进程中,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初花期均达到最大值,末花期与未分化期含量接近;除大排铃期叶片中淀粉含量较高外,其他时期假鳞茎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假鳞茎中全碳含量除末花期较高外,其他时期基本稳定;假鳞茎中全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全氮含量花序分化期最高;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在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假鳞茎中POD活性基本呈上升趋势;墨兰假鳞茎中GA3、IAA含量均于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于初花期出现最大值,ZR含量于大排玲期出现最大值。(3)低温(昼20 ℃,12 h/夜10 ℃,12 h)诱导可促使墨兰初花期提前30.8±3.56d,有利于延长单花寿命及花期;低温诱导处理下花梗长度缩短,小花数量减少至8.33±3.61朵;低温诱导导致墨兰可溶性糖、淀粉等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全碳、全氮含量普遍稍高。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光周期、GA3、SA对墨兰成花影响,发现其对墨兰成花进程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光照时间延长,植株高度受抑制,花期延长;100mg·L~(-1) GA3和低浓度SA均缩短墨兰花期,50 mg·L~(-1)SA延长花期。8 h光照+ 50 mg·L~(-1) GA3 + 25 mg·L~(-1) SA有利于墨兰花序花朵数量的增加,其花朵数高达12.00±2.65朵。高浓度的GA3显着提升初花期淀粉含量和花原基期可溶性蛋白含量,50 mg·L~(-1) GA3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提升作用;12 h光照及50 mg·L~(-1) SA对墨兰初花期淀粉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作用;SA浓度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影响,50 mg·L~(-1)处理下花原基期C/N比值最小。

洪建美[3]2014年在《环境因子与外源激素处理下寒兰和蕙兰有机成分变化及开花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寒兰、蕙兰为试验材料,对寒兰进行不同温度(20/15℃、25/20℃、30/25℃)处理和不同遮阴(45%、60%、75%)处理,对蕙兰进行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6-BA、GA3)处理,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种兰花的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探讨两种兰花的成花机理。结论如下:1、白天温度20-30℃内,高温处理即30/25℃,更有利于寒兰生长和成花,并且使其提前开花,但增加了畸形花的数量。2、45%的遮阴环境有利于提高寒兰的成花率以及开花的质量。3、寒兰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假球茎中淀粉含量在花芽发育过程中一直减少。花芽和成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花芽的发育。在进入生殖生长之前,蔗糖总量变化趋势和果糖总量变化趋势相似,先升后降。花芽分化期间,成熟叶中IAA总量始终呈现上升趋势,花芽发育后期花芽中的ABA含量明显减少,同时,花芽中IAA和ZR含量均略有减少,GA含量却有所增加。4、混合施用6-BA与GA3时,蕙兰叶片中淀粉有较多的积累。其中GA3200+6-BA200处理组假球茎中淀粉的积累较多,这一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虽然GA3200处理组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但处理后不利于蕙兰成花。5、对蕙兰施用GA3处理,成熟叶中IAA含量增加,幼叶中ABA含量降低;施用6-BA处理叶片中ABA含量增加。花芽的发育期GA3与6-BA混合处理,幼叶中ZR有较多积累,而较高的ZR含量有利于花芽分化。其中GA3200+6-BA200和6-BA200处理组可以促进开花,形成较多的花芽。

龚湉[4]2015年在《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寒兰(Cymbidium kanran)是中国传统名花,拥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其花期为10-12月,与元旦、春节等节日错位,影响了其在这些重要节假日的市场占有率,阻碍了寒兰产业的发展,且其花芽分化机理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可以提高寒兰价值,从而促进寒兰产业的扩大和发展。本研究采用徒手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寒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结构发育,并监测其花芽分化过程中生理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栽培温度、光照时长、激素及NPK比例对寒兰开花及花朵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花芽分化时期分为(1)未分化期、(2)花原基分化期、(3)花序原基分化期、(4)花被片分化期、(5)合蕊柱分化期、(6)花结构完善期6个时期。并将唇瓣的分化及发育细分为唇瓣分化、褶片产生、着色叁个时期,其中,唇瓣分化属于花被片分化期,而褶片产生属于合蕊柱分化期,唇瓣着色属于花结构完善期;将合蕊柱的分化及发育细分为雄蕊分化、蕊喙产生、雌蕊分化、合蕊柱形成、着色五个时期,其中前四个时期属于合蕊柱分化期,着色属于花结构完善期。2.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的五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假鳞茎及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持稳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均先下降后上升,蔗糖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淀粉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然而,两个部位中蔗糖占可溶性糖比例变化均缺乏规律性。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中GA3和ABA含量保持稳定。较低浓度的ZR和IAA促进花芽分化,较高浓度的ZR和IAA促进花芽的生长发育。假鳞茎中ZR/IAA、 ABA/IAA、ZR/GA3保持稳定。较高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分化,较低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发育。假鳞茎中ZR与GA3、IAA含量显着相关(p<5%),与ABA含量极显着相关(p<1%),GA3含量与ABA含量显着相关(p<5%);IAA与ABA显着相关(p<5%),均为正相关关系。叶片中GA3含量保持稳定,较高的ZR, ZR/IAA和ZR/GA3有利于花芽分化,较低的ZR、ZR/IAA和ZR/GA3有利于花芽发育。叶片中这四种激素没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3.30/16℃处理45 d能较大幅度提前初花期,且该处理没有对花朵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每日光照8h的处理,初花期最早。采用N:P:K=9:45:15, SA 50 mg·L-1, 6-BA 50 mg·L-1的处理能推迟初花期,且对花朵品质不利影响较小。本文对寒兰实生苗花芽分化过程的结构发育及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唇瓣和合蕊柱发育的过程,并记录了花芽分化期间植株内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发现,低温及减少光照时长的处理提前了花期,而激素及NPK的合理配比能推迟花期。

郑宝强[5]2009年在《卡特兰花期调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卡特兰品种Brassolaeliocattleya Sung Ya Green‘Green World’为试材,观测和记录研究了卡特兰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北方温室温度和湿度的周年变化,研究了各年生器官中营养物质的周年变化,以及不同叶龄叶片相对于不同光强的叶绿素荧光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卡特兰花芽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过程。在此基础上,在花芽分化期进行3种不同的温度处理,探讨了相应时期内的营养以及新叶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对处于不同花芽分化阶段的卡特兰进行不同的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开花性状和质量的影响;在花芽分化期喷洒和注射不同浓度的GA3、NAA、ABA等激素,探讨了激素对开花性状和质量的影响。最后对卡特兰花朵衰老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构建了卡特兰ACO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BI121ACC,为进一步应用反义技术培养花期长的卡特兰新品种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各年生器官中营养物质变化发现,卡特兰当年形成的假鳞茎储存较少的淀粉,营养物质主要以可溶性糖的成分存在,其它各年生假鳞茎和叶片中,营养物质以淀粉形态储存,花芽分化和开花消耗大量营养。在休眠期营养储存少,在新芽初生期各假鳞茎营养储存较多,所以卡特兰的换盆和分株繁殖宜在新芽初生期进行。对不同叶龄叶片的荧光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和叶龄的增长,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Yield)、光化学淬灭(qP)、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表现为逐渐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逐渐升高。新叶虽然在低光强下有着较高的qP、Yield、Fv'/Fm',但当光强高于740μmol·m-2s-1时,光抑制现象严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表明新叶对强光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栽培中,新叶生长期光照强度不宜超过740μmol·m-2s-1。一年生叶片ETR最高,光能利用效率最高,但光强超过1250μmol·m-2s-1时同样会导致光抑制,二、叁年生叶片ETR相近,四年生ETR最低,光能利用率最低,最易受到光抑制。在北方温室温度条件下,卡特兰花芽分化从7月初花序原基分化开始,至9月下旬合蕊柱及花粉块形成历时约3个月。其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其中,小花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历时长,分化较慢,其它时期历时短,分化较快。自萼片原基分化期开始,新生植株生长已基本停止。6月下旬,在卡特兰花芽未分化期开始不同的温度处理表明,25/20℃处理能显着的促进花芽分化,30/25℃处理花芽能正常分化,35/30℃处理抑制花芽分化;25/20℃和30/25℃处理条件下,叶面积增长速率差异不显着,在处理24 d时,25/20℃处理条件下花鞘增长速率快于30/25℃处理。35/30℃处理条件下,叶面积和花鞘增长速率明显落后于其它两个处理。在不同温度处理的开始时,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在新叶和新假鳞茎中下降幅度增大,在老叶和老假鳞茎中下降幅度变小,淀粉在各个器官中下降幅度也变小。处理18 d时,35/30℃处理条件下,新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假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其它两个处理。在30/25℃处理条件下,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个器官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5/20℃处理条件下,新叶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它各器官变化趋势相反。25/20℃、30/25℃处理条件下,新生叶片中GA3、ZR、ABA含量增加,IAA含量减少。35/30℃处理抑制新生叶片中GA3、ZR、ABA含量,促进IAA含量,而较低的GA3、ZR、ABA含量和较高水平的IAA含量不利于花芽分化;35/30℃处理使GA3/IAA、GA3/ZR的比值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利于花芽分化。保持较低的IAA/ZR与IAA/ABA水平,有利于花芽分化的继续进行。在6月下旬,卡特兰花芽未分化期开始25/20℃处理能够显着地促进开花,使盛花期提前56 d,但开花率低,开花以单花为主。在8月中旬萼片分化期开始25/20℃处理也能够显着地促进开花,使盛花期提前14 d,开花以双花为主,并且花朵显着增大。花芽未分化期开始35/30℃的高温处理能够抑制开花,萼片分化期开始35/30℃的高温处理能够延迟开花,花期延迟14 d。两次30/25℃处理与对照无差异。花蕾破鞘期进行10/6℃的低温处理能够延迟开花,使盛花期推迟36 d,在元旦开放。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喷施300 mg·kg-1和600 mg·kg-1的GA3能够使花柄和花葶的长度显着增加,使盛花期分别提前9.33 d和8.67 d,两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喷施不同浓度的NAA对卡特兰开花性状没有影响,当喷施NAA的浓度为200 mg·kg-1时使花期推迟6.67 d。注射GA3的浓度为60 mg·kg-1和120 mg·kg-1时,能够使盛花期显着提前13.34 d和22.34 d,使萼片、花瓣、花柄和花葶的长度显着增加;9月9日花鞘注射10 mg·kg-1的NAA能够使花期提前,能够使花朵显着增大。喷施和注射ABA对卡特兰的花期没有影响,注射ABA浓度为40 mg·kg-1时,开花率下降,花朵缩小。所以,在栽培中推荐使用注射的方法进行花期调控,不仅用量小,而且效果显着,注射60 mg·kg-1的GA3或10 mg·kg-1的NAA不仅能够使花期提前,而且使花朵增大,可以作为花期调控的重要手段。卡特兰花衰老过程中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产生量随花瓣的衰老逐渐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内源ZRs含量降低,内源IAA、ABA含量上升,乙烯释放量呈跃变型变化,GA3含量变化不明显。以花瓣为试材,首先提取总RNA,并根据其它兰花的ACC氧化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克隆得到1条967 bp的卡特兰ACO cDNA片断,共编码32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克隆片断与已发表的其它兰花的ACO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85%以上,尤其与卡特兰原生种和其近亲属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将克隆的卡特兰ACO片段反向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CaMV35S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卡特兰ACO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BI121ACC。本研究论文首次明确了卡特兰在北方温室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需肥规律、需光特性,首次明确了卡特兰花芽分化的规律和时期,为制定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措施提供了一定依据;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卡特兰花芽分化、营养物质、内源激素的影响,首次揭示了温度对营养物质、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花芽分化的影响。首次成功的通过温度和激素处理对卡特兰花期进行了调控,能够使卡特兰在花卉的热销季节供应市场;通过克隆卡特兰ACO基因以及其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将来通过反义技术培养花期长的卡特兰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陈显[6]2013年在《外源赤霉素对油茶成花调控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处理,研究了花芽分化时期营养物质、内源赤霉素(GA3)、成花基因对外源赤霉素的响应机理,揭示了营养物质、激素、成花基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油茶成花机制及外源赤霉素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赤霉素对油茶成花的影响与处理浓度有关。25mg·L-1、50mg·L-1处理促进了油茶成花,使始花期提前,并延长了总花期;100mg·L-1、150mg·L-1处理抑制了油茶成花,推迟了始花期,并缩短了总花期。50mg·L-1比25mg·L-1处理促进成花的效果要好,150mg·L-1抑制成花的效果要大于100mg·L-1。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处理浓度有关,赤霉素25mg·L-1、50mg·L-1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迅速上升,花芽分化后期呈现下降趋势;赤霉素100mg·L-1、150mg·L-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说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大量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的进行,在花芽分化后期,由于糖类转移至花芽中被消耗,导致含量降低,而花芽分化受到抑制的处理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依然保持上升。3、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花芽分化整个时期,25mg·L-1、50mg·L-1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要低于100mg·L-1、150mg·L-1处理。说明花芽分化时蛋白质被大量的消耗。4、采用HPLC测定了花芽分化时期内源GA3含量,内源GA3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降低。处理浓度越高,内源GA3含量上升的越快。试验结果表明,低含量的内源GA3有利于油茶的成花。通过内源GA3和营养物质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内源GA3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在8月初和9月初均呈现极显着相关性,说明内源GA3通过调节营养生长来影响花芽分化的。5、分析了植物LFY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并设计引物,以油茶花芽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了长度为451bp左右的片段,经过BLAST分析,该片段与核桃、橡胶、油桐的LFY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到88%以上。由此确认所获得的片段为油茶LFY同源基因部分片段。以油茶Actin作为内参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LFY基因在油茶花芽分化时期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LFY基因在油茶花芽分化时期表达规律为先上升后下降,在8月初达到表达高峰。25mg·L-1、50mg·L-1处理与对照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LFY基因表达高峰较对照提前了10天,并且整个时期的LFY表达量均高于对照,促使油茶提前开花;100mg·L-1、150mg·L-1处理组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说明LFY基因的正常表达受到了抑制,推迟了开花时间。

张宁宁, 邵和平, 曹荣祥, 华宁, 王勇[7]2013年在《卡特兰花期调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对目前国内卡特兰花芽分化过程及其生理代谢等成花诱导机理研究,以及温度、光照、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花期调控措施进行综述,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卡特兰产业化生产与发展提供参考。

黄国林, 肖远志, 李卫东, 曾斌, 刘静波[8]2015年在《兰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兰花花芽分化及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生理代谢等成花诱导机理,概括了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栽培措施对兰花花期的调控技术,以期为我国的兰花产业生产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最后指出应加强国兰花期调控技术的相关研究。

魏建康[9]2015年在《西洋杜鹃花期调控技术及花期生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洋杜鹃是世界着名的观赏性和商品性极高的木本花卉之一,其品种繁多,花期较长,能四季开花,花朵比较大,颜色鲜艳,通过栽培管理措施调控西洋杜鹃的开花周期,达到周年供花的目的。因此,西洋杜鹃极具有开发潜力,通过促成栽培措施对花期进行调控,可提供圣诞、元旦供花,大大提高西洋杜鹃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研究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遮光30%、遮光60%、遮光80%)、不同温度(5℃、8℃、11℃、25℃)和不同浓度GA3(0、500、1000、1500、2000mg/L)处理对植物花期、花径、成花率等植物开花品质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直接影响西洋杜鹃观赏性状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光照、温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杜鹃的花期进行调控,探讨西洋杜鹃对不同处理的响应及生理适应机制,以期为西洋杜鹃的周年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遮光30%、遮光60%、遮光80%处理对西洋杜鹃‘粉红’品种的花期和开花质量有显着调控作用。与遮光60%对比,遮光30%可使花期提前10d左右,花蕾的长度、宽度、花径和成花率分别比遮光60%增加12.96%、14.86%、2.39%、10.91%;而遮光80%则使花期延迟8d左右,花蕾的长度、宽度、花径和成花率分别比遮光60%降低7.41%、12.12%、5.01%、9.53%。经方差分析表明,西洋杜鹃品种开花质量和花期在各不同光照处理之间达到了显着差异(P<0.05)。2、遮光30%、遮光60%、遮光80%处理下,随着遮光强度的不断增强,西洋杜鹃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呈现遮光30%<遮光60%<遮光80%,而叶绿素a/b的值却呈现遮光30%>遮光600%>遮光80%。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西洋杜鹃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测定。遮光30%和遮光60%处理下,西洋杜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均在12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2μmol·m-2·s-1、4.93μmol·m-2·s-1,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时左右,分别为3.38μmol·m-2·s-1、3.94μmol·m-2·s-1,而遮光80%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则呈现‘单峰’曲线,在中午12时达到最高值,其值约为4.25μmol·m-2·s-1。叁个遮光强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以遮光30%最高,遮光60%次之,遮光80%最低,而胞间CO2浓度则呈现遮光30%<遮光60%<遮光80%。方差分析表明,西洋杜鹃品种各个指标在各光照强度下均达到了显着差异(P<0.05),均较好的反应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西洋杜鹃光合作用日变化。3、利用SPSS对西洋杜鹃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西洋杜鹃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气温呈现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0.956、0.915;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光合有效辐射呈现显着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26;与空气相对湿度呈现显着的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65。4、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呈现遮光300%<遮光60%<遮光80%,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N则呈现遮光30%>遮光60%>遮光80%,遮光30%处理下,Fv/Fm和Fv/Fo要低于其他两个遮光处理,各个遮光处理之间并不显着。5、与25℃处理相对比,5℃、8℃、11℃低温处理花芽分化完成后的西洋杜鹃‘粉红’品种,西洋杜鹃花期显着提前,分别提前13d、11d、7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西洋杜鹃花径、成花率有所增加,其中5℃处理催花效果最佳,花径和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6%、3.03%,可以显着提前花期和提高西洋杜鹃的开花品质,其次是10℃处理,可以显着的提前花期11d左右,花径和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09%、2.74%。方差分析表明,经过35d的低温处理,西洋杜鹃品种花径和成花率各温度处理之间均达到显着差异(P<0.05)。6、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西洋杜鹃‘粉红’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低温处理7d后,各个指标与0d对照相比差异显着,方差分析表明,西洋杜鹃品种各个指标在温度间和处理时间内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P<0.05),反应了西洋杜鹃花芽在各个温度处理下内在生理特性的变化。综合各个指标,其中以5℃处理效果最好。7、0、500、1000、1500、2000mg/LGA3处理花芽分化完成后西洋杜鹃‘粉红’品种,在整个开花期间,与0mg/LGA3处理相比,西洋杜鹃的花期有着显着地提前,花期可以平均提前6d左右。经过不同浓度GA3处理,西洋杜鹃开花质量较高,开花率高,催花效果较好。其中以1500 mg/LGA3处理效果最好,花蕾长度、宽度、花径、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30%、8.89%、3.66%、21.15%,1000 mg/LGA3处理效果次之,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06%、6.67%、3.01%、14.77%。经方差分析表明,西洋杜鹃花蕾长度、宽度、花径、成花率均显着地大于对照(P<0.05)。8、0、500、1000、1500、2000mg/LGA3处理下,西洋杜鹃‘粉红’品种的叶绿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指标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西洋杜鹃品种各个指标在各浓度处理下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P<0.05),反应了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西洋杜鹃开花期内叶片和花瓣内在生理特性的变化。综合比较叶片和花瓣的各项生理指标,认为1500mg/LGA3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1000mg/LGA3处理。

何碧珠, 朱萍, 王星剑[10]2016年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墨兰花期调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墨兰为试验材料,采用喷洒、注射的方法,研究了赤霉素、a-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浓度对墨兰开花的影响,以期使墨兰花朵在预定时间内开放,达到调控墨兰花期的目的。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够使墨兰花期提早开放并提高成花质量,其中50mg·L~(-1)赤霉素喷洒效果最显着,首花期比对照组提前7d,花箭高度高于对照并对花径、花间距影响不大,喷洒方式优于注射方式。而采用喷洒a-萘乙酸使墨兰花期延后且抑制花箭生长,小花败育严重,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显着,但注射a-萘乙酸方式墨兰花箭较整齐,花期较集中。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墨兰实施控制的措施,为调控墨兰上市时间、增强观赏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为增加规模化生产者经济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_3对其调控的研究[D]. 陈志金.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3

[2]. 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 李淑娴.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3]. 环境因子与外源激素处理下寒兰和蕙兰有机成分变化及开花特性研究[D]. 洪建美. 浙江农林大学. 2014

[4]. 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研究[D]. 龚湉. 福建农林大学. 2015

[5]. 卡特兰花期调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郑宝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6]. 外源赤霉素对油茶成花调控机理的研究[D]. 陈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7]. 卡特兰花期调控研究进展[J]. 张宁宁, 邵和平, 曹荣祥, 华宁, 王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8]. 兰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J]. 黄国林, 肖远志, 李卫东, 曾斌, 刘静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9]. 西洋杜鹃花期调控技术及花期生理的研究[D]. 魏建康. 福建农林大学. 2015

[10].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墨兰花期调控的影响[J]. 何碧珠, 朱萍, 王星剑. 北方园艺. 2016

标签:;  ;  ;  ;  ;  ;  ;  

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3对其调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