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磷矿探采对比分析论文_戴保艳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为掌握晋宁磷矿六号坑内资源/储量变化情况,为以后矿山闭坑工作积累详实、可靠的基础性资料。本次探采对比主要以2012年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2008年的生产勘探报告资料为依据,对晋宁磷矿2013年采矿范围内进行了矿体形态对比,用采出工业矿量同地质勘探矿量进行了品位、矿量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磷矿;探采;对比分析

1 矿山地理位置与交通情况

晋宁磷矿区,位于昆明市南55公里,晋宁县县城东部20公里处,隶属晋宁县六街乡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20 43′ 21〞~1020 43′56〞,北纬240 32′26〞~240 33′11〞。

晋宁磷矿六号坑范围:西起晋宁磷矿东采区境界线,东至晋宁磷矿东采区东扩境界线,北起112勘探线,南至136勘探线。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

昆明至中谊村有准轨铁路相通并有专线进入矿区宝兴,可与成昆线、滇黔线接轨,宝兴向北5公里接昆玉高速公路,可与省内主干线相连,矿区交通极为方便。

2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品位变化、资源/储量对比

2.1矿体形态对比

东采区选择详勘、生产勘探钻孔资料进行探采对比横剖面图,对比资料结果详见表1:

表1 矿体形态误差对比表

 

从表3可以看出:

(一)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生产勘探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7.60万吨,误差-5.37%;品位减少2.00,误差-7.70%。通过实际开采与生产勘探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生产勘探应采矿量小,误差不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生产勘探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不大。二者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原因主要是:一、六号坑由于受次级构造的影响,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一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以及矿石开采过程中正常矿量损失。二、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

(二)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详勘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20.09万吨,误差-13.05%;品位减少3.07,误差-11.35%。通过实际开采与详勘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详勘应采矿量小,误差较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详勘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一、主要是因为详勘对矿体控制不够,导致矿量、品味误差较大。二、在实际开采中,六号坑由于受次级构造的影响,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以及矿石开采过程中正常矿量损失。三、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

表4 6号坑东采区南扩矿体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表

从表4可以看出:

(一)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生产勘探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1.09万吨,误差-7.38%;品位减少1.13,误差-3.88%。通过实际开采与生产勘探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生产勘探应采矿量小,误差不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生产勘探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不大。二者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原因主要是:一、南扩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Ⅰ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矿量、品位经有下降。二、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三、南扩缺失20%-25%的矿层。

(二)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详勘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2.09万吨,误差-13.25%;品位减少1.70,误差-5.73%。通过实际开采与详勘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详勘应采矿量小,误差较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详勘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不大。二者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原因主要是:一、主要是因为详勘对矿体控制不够,导致矿量误差较大。二、南扩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Ⅰ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以及矿石开采过程中正常矿量损失。三、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四、南扩缺失20%-25%的矿层。

表5 7号坑矿体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表

(二)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详勘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10.04万吨,误差-10.42%;品位减少1.91,误差-6.63%。通过实际开采与详勘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详勘应采矿量小,误差较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生产勘探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一、主要是因为详勘对矿体控制不够,导致矿量误差较大。二、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

表6 6、7号坑矿体厚度、品位及资源/储量误差对比表

从表6可以看出:

(一)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生产勘探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12.81万吨,误差-5.19%;品位减少1.71,误差-6.33%。通过实际开采与生产勘探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生产勘探应采矿量小,误差不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生产勘探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不大。二者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原因主要是:一、六号坑由于受次级构造的影响,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Ⅰ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矿量、品位经有下降。二、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三、南扩缺失20%-25%的矿层,实际采出的Ⅲ级品品位为17%左右。

(二)开采范围内采出矿量及品位与详勘矿量、品位误差对比:矿量减少32.22万吨,误差-12.11%;品位减少2.56,误差-9.19%。通过实际开采与详勘对比结果总结分析为:

实际开采采出矿量比详勘应采矿量小,误差较大,实际开采采出矿石品位比详勘应采矿石品位小,误差较大。二者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原因主要是:一、主要是因为详勘对矿体控制不够,导致矿量、品位误差较大。二、六号坑由于受次级构造的影响,矿石厚度变化规律为,沿着倾向方向,矿体的厚度变小。Ⅰ级品厚度变薄,品位由高变低的趋势,以及矿石开采过程中正常矿量损失。三、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不可采地段及正常的废石混入造成矿石贫化。四、南扩缺失20%-25%的矿层。

3探采对比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两次勘探对比及生产勘探和生产实际综合分析为:

两次勘探矿体面积、顶底板位移误差不大,但工程控制不够,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体形态的控制,加大地质勘探的工程控制程度和加强对断层、矿层厚度、倾角变化规律的研究。

详勘和实际开采对比误差较大,主要是因为:对矿体控制不够,矿层厚度变薄,出现不可采地段以及风化程度差。

论文作者:戴保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0

标签:;  ;  ;  ;  ;  ;  ;  ;  

晋宁磷矿探采对比分析论文_戴保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