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在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土地的大量开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随着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对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等综合性能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不合理或者施工不规范,则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会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而高支模施工技术则让整个施工项目的建设效率以及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关键词:高支模技术;土建施工;应用研究
当前,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而一些矛盾也在发展的同时被凸显出来了,由于施工建设的不合理以及相关建筑公司的专业性缺乏,在建筑的安全性和能耗性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内涵出发,将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解析。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支模技术在实际操作和运用过程中包含了预备准备阶段,相关的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以及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点以及相关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管理等不足后。
一、 高支模技术的准备阶段
作为整个技术施工的开端,准备阶段的工作是为了给之后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整个高支模技术来说,第一步需要对相关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相关建筑材料的规范性,防止出现材料缺失、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部署工作时,需要着重检查搭架材料的质量性,搭架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应该列为观察重点。因此,在对搭架材料进行合规检查时,除了进行一些检验工具的应用,还需要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来对搭架做专业的模板检查,确保其规范性[1]。在进行前期图纸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图纸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设计所选用的相关技术和相关材料要进行再三确认,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在进行末班设计时还需要对其构造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载荷进行精确的计算,对于支撑位置在整个建筑中的位置进行具体的规划。在对该位置的具体载荷进行计算后,才能可以进行模板的设计,充分保证模板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在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对于可能发生的建设问题进行罗列,并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防止事故的发生,也确保在出现施工问题时能够得到快速的解决。
二、 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点
2.1 对于结构受力状况要精确计算,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计算结构受力状况确定支撑与加固方法由结构高度与梁截面的结构尺寸,根据多跨连续梁板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计算出不同层高与截面梁、板的支撑杆横、立杆间距。确定梁、板的支撑与加固方法,并尽量统一梁板的支撑体系横立杆的间距,对于个别结构支撑体系中立杆存在验算挠度过大的现象,采用增加斜杆的做法[2]。这样的做法,避免因为过多的支撑间距容易造成施工失误或支撑过密造成施工困难与材料人力的浪费,也便于我们在施工工程中,可以针对性的检查需要加斜杆的部位结构,保障支撑体系实施过程的安全与质量。只有对称重和载荷进行精确的计算,才能够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保证其签订股和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确保告知幂级数施工流程
明确高支模支撑的工艺流程弹线定位→铺设垫板→摆放扫地杆→安装竖向立杆→搭设首道水平剪刀撑→纵向水平大横杆→横向水平大横杆→中间水平剪刀撑→顶层水平剪刀撑→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安装顶撑顶托→梁、板底横杆[3]。
三、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整个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工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操作水平的高低,这也就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因此,在进行员工的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熟练度,对于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把关。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水平,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确保员工在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能都达到项目所要求的操作水平,保证项目的操作质量,减少项目的质量风险,做到安全规范操作,对于整体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只有对员工实行高要求,才能实现建筑质量的高标准[4]。这也是防止工人进行施工时由于操作不合规而引发安全事故和建筑风险。尤其是对于高支模技术来说,其本身的工作环境就承受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一定要严格。在对于技术人员的筛选时,一定要保证其技术的熟练性和专业性。
四、 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管理
在高支模技术的运用中,混凝土在整个施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对于土建建设来说是一个支撑性的存在。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采购时,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把控,杜绝劣质产品,为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把关。在进行建筑材料的严格把控后,在使用时也需要合规操作,科学使用。对于混凝土的使用,需要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将配合比控制在可行范围内,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使用。目前,在建设施工时,应该尽量采用清水混凝土,因为其质量、施工难度、后期维护上面都较传统混凝土有较大优势。在进行混凝土的使用时,还需要严格进行施工工人操作的合规性检查,确认操作符合执行标准,要使混凝土的使用与计划数据一致,保持图纸数据的严谨性,保证施工的质量,避免后期的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浇筑步骤结束后,要进行竖向结构构造,保证其支撑性和强度性。在进行作业时,要将震动载荷进行控制,让其在可接受范围内,防止发生堆载多大问题,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五、结语
目前,高支模技术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因此对于高支模技术来说,如何提高建筑质量,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工期,提高技术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高支模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支模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解析,对于高支模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解决。但是由于笔者自我认知的局限性,看法还较为片面浅显,还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对高支模技术进行关注和发展,以此来实现整个建筑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建筑行业的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成, 赵学鑫, 高世昌,等. BIM技术在中国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钢结构, 2016, 31(6):88-91.
[2]陈德星,盛学武.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17,03:19-20.
[3]邱兵.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332.
[4]肖强. 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267.
论文作者:肖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操作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平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