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补偿费征收政策效应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征收资源补偿费的政策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补偿费论文,效应论文,政策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14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这一做法虽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但在我国却颇费周折。它是对“资源无价”错误观点的彻底抛弃,在矿产资源产品价格中包括资源补偿费是实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并优化配置矿产资源的必要前提。本文试图在分析矿产资源补偿费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国家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会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政策效应,从而为实际征收资源补偿费理清一些政策思路。

一、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一)资源补偿费代表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先要说明:本文所指的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资源,或叫狭义的资源,广义的资源还要包括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我国工业原料的80%,能源的95%都来自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不可再生(极个别资源除外)。因而统称为耗竭性资源(Exaustible Resources)或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这类资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储量有限,开采后不能再生,直至枯竭。相对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存需要而言,这类资源在经济学意义上是稀缺的,而且大多便于进行市场交易,因此理所当然地应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配置。但在过去,我们受未经人类劳动过的物质就没有价值的观念影响,在理论上说不清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基础,在实际上普遍存在着“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我们现在应该明确,自然资源的价格不取决于其中包含的人类劳动,而取决于其自然特点所决定的效用性和自然界赋予的稀缺程度。在正常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格就是边际生产成本(其中包括资源成本)加正常利润;半耗竭性资源(如土地、森林等)产品的价格应是边际生产成本加正常利润,再加维持资源再生产的费用;而耗竭性资源产品的价格则应是边际开采成本加正常利润,再加资源补偿费(或叫矿区使用费)。资源补偿费就是自然资源本身未经开采前的价值。

(二)资源补偿费属于绝对地租性质

资源补费至少有如下三种表面不同、实质相同的称谓:(1)稀缺成本(Scarcity Cost);(2)使用者成本(User Cost);和(3)储量使用费或采矿权使用费(Royalty)。简单地说,资源补偿费就是资源所有者对开采耗用耗竭性资源所收取的补偿费。进一步说,它是指现在开采使用稀缺的耗竭性资源而未来不能再开采使用的机会成本,资源所有者(在我国则为国家)有权对开采资源的矿山企业按储量消耗程度收取补偿费。即使资源所有者自己开采耗竭性资源,也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留待以后开采或用于其它方面的机会成本,绝不以象我们过去那样无偿开采。

资源补偿费属于矿山地租。或叫采掘业地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超额利润。马克思对农业地租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然而并未专门研究矿山地租,但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矿山地租与农业地租,但问题的关键正在于矿山地租与农业地租以及一般的产业地租有重大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不属耗竭性资源,而矿产资源是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资源补偿费是一种绝对地租,它来源于资源有限性形成的超额利润,资源稀缺程度越大,特别需要节约代用的资源产品,如石油,应征收较高的资源补偿费。资源稀缺程度较小的资源,如煤炭,则只宜征收少量的资源补偿费。至于由于资源储量、品位和矿区开采条件不同造成的另一种超额利润,属于级差地租性质,应以资源税的名目收取。

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采掘矿产资源的实物量多少而“从量征收”,另一种是根据采掘矿产资源的价值量高低而“从价征收”。二者虽在具体功能和可操作性上有所区别,但经济性质上相同的。

(三)资源补偿费的变化规律

资源补偿费在性质上属于绝对地租性质的超额利润,它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在资源开采成本MC一定的条件下,资源补偿费R的高低直接与资源价格P有关,写成公式即为:资源补偿费R=资源产品价格P-资源开采成本MC(1)

由于耗竭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今天开采一吨就意味着将来少开采一吨。在暂不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条件下,只有当不同年份(或时期)生产或开采量的分配结果使单位资源的资源补偿费在各年都相等,即,

R[,0]=R[,1]=R[,2]=…=R[,T](2)

才能实现资源的动态均衡配置。其道理很简单,既然资源补偿费R[,t]代表第t年开采耗用一个单位资源的机会成本,那么如果各年的资源补偿费高低不等,便可通过调整各年的开采量,即减少资源补偿费较低年份的开采量,增大资源补偿费较高年份的开采量,从而实现耗竭性资源的长期动态均衡配置。

现在引入时间价值因素,但仍假定开采成本不变。于是将不同年份的资源补偿费按市场利率r贴现后,上述资源长期动态均衡配置的条件就变成:

就是说,要实现耗竭性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补偿费必须以市场利率r的速度上涨。换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耗竭性资源的持有者(无论国家、企业或个人)应将持有资源视同于其它投资。无论这笔财富投资于持有耗竭性资源,还是投入到其它项目,都应争取获得同样的实际收益率。这个分析结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也应成为我国税收资源补偿费的理论基础。

关于上述结论,还应作如下补充说明:

1.其中的市场利率应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利率。

2.在开采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势必低于资源补偿费的上涨速度,至于低于的程度则取决于资源补偿费在整个价格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所占比重越大,二者的上涨速度越接近;反之则相反。

3.就某一种特定资源来说,迟早会被耗尽,或被新的效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替代资源所接替。正常情况下,旧资源的终止期就是新资源的起用期,旧资源的终止价格就等于新资源的初始价格或接替价格。假如终止价格低于接替价格,这说明旧资源耗尽时,新资源尚不能以可接受的价格“顺利接班”。这样,旧资源的资源补偿费便会因资源稀缺而提高起点水平或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以保持价格水平的连续性。反之,假如不等旧资源消耗殆尽,新资源便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那么旧资源的资源补偿费就会因资源不那么稀缺而自动降低,从而使旧资源价格下降。结果仍将保证旧资源终止价格等于新资源的接替价格。

4.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出现新的探明储量。出现这种情况会立即降低资源补偿费的绝对水平或降低其在价格构成中的比重,从而影响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甚至出现资源价格的下跌,但一般不影响资源补偿费的上涨速度。

5.与优先开采成本较低资源的准则相对应,当开采成本不断上升时,或者说开采成本在整个价格中的比得越来越大时,资源价格的上升速度会越来越低于资源补偿费的上升速度。

二、资源替代弹性的涵义与估算

值得再次明确,这里的资源指的是耗竭性矿产资源,不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内的广义资源。

我国经济中的价格扭曲的基本特点是“资源无价”。现在要征收资源补偿费,无疑势必相应提高资源产品的价格。资源产品价格提高之后,也势必对国国民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即政策效应。如能比较准确、全面地了解各种政策效应及其强度,显然对宏观经济调控意义重大。资源替代弹性就是一个能够综合反映资源价格的政策效应的简易指标。

(一)资源替代弹性基本涵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条件的变化,尤其是资源价格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资源与非资源投入要素的比价。一旦这种比价发生变化,各行各业也就必然会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地对这种比价变化作出反应,即对生产要素的组合进行调整。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调整的策略一般都是尽量多投入成本相对低,而少投入成本相对高的生产要素。当然,这种调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从宏观上讲,生产一定水平的国民经济总产出总是可以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不同投入组合。但在一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不同的投入组合中总存在着比较经济合理的投入组合。当只有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这三种生产要素时,一旦三者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经济合理的组合比例也必然相应发生变化。衡量这种生产要素比价变化影响经济合理的投入组合比例变化效应大小的指标便是替代弹性。当主要是针对资源而言时,强调的便是资源替代弹性,资源替代弹性可简单地定义为资源投入与其他非资源投入品的相对价格变化1%会引起二者之间的合理组合比例变化的百分比。

我们用个数值例子来说明替代弹性概念的涵义。假设某个企业或国民经济中单位资源投入的价格P[,R]由原来的10元上升到11元,其他非资源投入的价格P[,F]仍为10元。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使企业或国民经济的投入组合比例,由原来的200单位其他投入F和100单位的资源投入R,改变为200单位的其他投入和80单位的资源投入。也就是说,投入比价P[,r]/P[,F]由原来的10/10=1上升到11/10=1.1,即投入比价上升了10%。相应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F/R由原来的200/100=2上升到200/80=2.5,即投入组合比例上升了25%。于是,资源替代弹性为25%/10%=2.5。它表明,资源与其他非资源投入的相对价格上升1%会引起其他投入与资源投入的比例上升2.5%。其中原因是由于资源相对于其他投入变得较为昂贵,企业或国民经济为了实现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便相应地用其他投入替代了资源投入。这里值得就明两点,一是比价变化可以是一种投入价格变化,其他投入价格不变;也可以是二者都变,但变化程度不同。二是比价变化引起的投入比例变化不是随意变化,而是达到一种新的最优投入组合。当然,在宏观经济的实际测算中,并不能保证国民经济中的所有耗能单位在短期内都能对比价变化作出理想的反应。

(二)资源替代弹性的三种特例

在图1中,折线AA′弧线BB′和直线CC′表示不同替代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等产出曲线。在国民经济等产出曲线上,产出水平固定不变,但资源与非资源投入的组合比例可以变化。H点处三条等产出曲线相交,说有无论沿哪条等产出曲线,只要投入R[,0]单位的资源和F[,0]单位的其他非资源要素,便可得到同样的国民经济总产出。对于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AA′、BB′和CC′三条等产出曲线分别对应着三种极端情况。

图1 资源替代弹性的图示

1.AA′:替代弹性为0。这意味着如果不同时按相同比例增加或减少资源与非资源投入,,国民经济总产出就不会发生变化。对某些企业来说,在极短时间内,有的企业生产技术条件不会有明显变化,耗费资源的设备都比较固定的消耗定额。即使资源与非资源投入比价发生一些变化,也难以进行投入组合的调整,这时企业的资源替代弹性就接近于0。这时,资源提价只能使企业成本上升,或产量下降。但从宏观经济意义上说,替代弹性为0是不大现实的。

2.BB′:替代弹性等于1。这意味着资源与非资源投入的比价变化某一幅度,二者的最优投入组合例将净相反方向变化同一幅度。偶然情况下,这种情形可能发生。

3.CC′:替代弹性无穷大。这意味着在现有的投入组合条件下,只要投入要素的比价稍有变化,就会出现只使用资源或只使用非资源投入的情况。显然,这是不大现实的。

介于AA′和CC′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可有多种现实的投入组合。其他条件不变时,组合点越靠近横轴,国民经济越为资源密集型;反之,组合点越靠近纵轴,国民经济越为非资源(或其他投入要素)密集型。

值得强调的另一问题是,我们把资本和劳动力混在一起,作为非资源投入,也就是假定它们都与资源投入有互为替代关系。这个假定一般也是成立的。但具体对一个国家的某个发展时期来说,资源投入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有不同的连带关系。比如就能源与非能源投入的关系来说,国外的一些能源经济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劳动力投入与能源投入之间表现为互为替代关系。但对能源投入与资本设备投入的关系而言,情况就较为复杂。比如说,有时候减少能源投入会降低资本设备的开工率,或者增加资本设备投入也往往需要相应增加能源投入,这时能源与资本设备之间就属于互补关系。

综合多数研究成果,可得如下结论:在宏观经济层次上,资源与劳动力一般为互相替代关系,但短期内不能保证资源与资本设备为替代关系。从长期看,资源与资本间也存在着互为替代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往往会伴随着资源的大量节约。

还应指出,资源替代弹性与资源的需求弹性(或定义为资源价格变化1%会引起资源需求变化百分之几)一般呈正比关系,而且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可以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准确关系。

(三)资源替代弹性系数的估算模型

估算资源替代弹性的经济计量模型通常有两种,即常替代弹性(CESConstantElasticity of Sobstiution的缩写)生产函数模型,和超越对数(Translog)模型。人们熟悉的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隐含投入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为一的假定,因而不宜用于估算替代弹性系数。常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模型的隐含假定是要素间替代弹性不为一,但必为某一常数。它是一种非线性函数,因此要用非线性回归方法估计参数。超越对数(Transiog)模型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型的局限性,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不仅替代弹性可不为常数,而且可以估算出任意两种投入要素间的偏替代弹性(Parti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二是从生产函数或从成本函数入手都可得出同样结果。但该模型的设定和估计都比校复杂,涉及大量经济计量学知识。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实证研究。

三、资源价格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简单地说,所谓资源价格变化的宏观政策效应就是指资源价格变化对国民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在我国,大家公资源价格长期严重偏低,现在如果真正合理征收资源补偿费无疑会较大幅度的提高资源价格,这会对宏观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利用图2对有关问题加以分析。

图2 资源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图2展现的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其中,纵轴表示国民经济价格总水平,横轴表示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AD[,0]为国民经济总需求曲线。

假设初始时,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总产出为Y[,0],价格总水平为P[,0]。这个均衡点就是总需求曲线AD[,0]与总供给曲线AS[,0]的交点。

现假定国家通过征收资源补偿费,使资源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资源价格大幅度上升首先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曲线从AS[,0]发生移位。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对国民经济均衡点的“冲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间替代弹性的大小。

第一种情况,替代弹性接近于0,隐含假定是国民经济总产出函数为列昂惕夫型。这意味着资源投入的减少很难被非资源投入的增多所替代,要保持原来的资源投入量不变,只能按资源价格上升的幅度增加资源投入的货币支出。其他条件不变时,这可能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即国民经济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最后的结局将是总供给曲线沿原来的总需求曲线移到AS[,1]的位置,这时价格总水平从P[,0]上升到P[,1],国民经济总产出从Y[,0]下降到Y[,1]。这是最不理想的一种结局。

第二种情况,替代弹性接近于1,隐含假定是国民经济总产出函数为科布—道格拉斯型。这时如果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的比价发生变化,资源投入减少的幅度可恰好被非资源投入增多的幅度所替代。但要达到原先的国民经济产出水平,势必要相应增加非资源投入的实物量以及货币支出,这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上移,但不会移动到替代弹性接近于0时那样大的幅度,比如只能移动到AS[,2]。这时,价格总水平从P[,0]上升到P[,2],国民经济总产出从Y[,0]下降到Y[,2]。

第三种情况,替代弹性无穷大,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优投入组合完全可以灵活变化,二者之间几乎可以完全替代。这种情况下的资源价格“冲击”不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位。结果是总供给曲线AS[,3]与原先的AS[,0]重合,资源价格上升后,国民经济价格总水平和总产出水平均可保持不变。

在现实的国民经济中,资源与非资源投入间替代弹性等于0和接近于无穷大都是不大现实的极端情况。另外,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的替代弹性一般可分为短期替代弹性和长期替代弹性。一般在短期内,替代弹性较小。要维持基本不变的总产出水平,就得增加资源支出。但在长期中,随着节约资源型的技术进步,长期替代弹性会比短期替代弹性大得多。

所以对我国国民经济来说,在短期内,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替代弹性较小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冲击。既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又可能引通货膨胀。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影响就是例子。但在长期中,资源投入与非资源投入替代弹性较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反而还会促使发生节约资源型的技术进步。例如,经过1973年和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系数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日本的能源需求量在能源危机前曾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但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后几乎没有增长,1982所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和1973年大致相同,而国民经济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无疑,这对我国的资源价格改革很有参考意义。在我国,适当考虑资源价格改革对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的影响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如果资源价格变化不能使有关行业和有关企业“伤筋动骨”,它们也就会无动于衷,既不会用其他投入替代资源,也不会推动节约资源型的技术进步。这样的资源价格改革还有什么意义?

这里,我们可以定性地对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作出如下的判断,至于具体的实证研究还需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测算工作:

第一,多年来,资源等上游行业价格严重偏低,出现政策性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征收资源补偿费小幅度提高资源价格无济于事,大幅度提价也要防止中、下游行业“搭车涨价”,不然又会比价复归,前功尽弃,只落得个价格总水平的猛涨。就资源提价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来说,有如下关系成立:资源的替代弹性越大,对价格总水平的压力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二,资源大幅度提价可能会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资源提价会促使有关企业增加其他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替代或节约资源。但如果这种替代过程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则势必按资源价格上升幅度相应增加资源成本支出,不然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资源提价减少的上行业和财政补贴和征收的资源补偿费收入抵补不了相伴增加的其他行业的财政支出或减少了的财政收入,也会造成财政困难,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就资源提价与国家财政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而言,有如下关系成立:资源的替代弹性越大,征收资源补偿费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增长的的消极影响越小;反之则相反。

第三,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象,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资源节约应该并举。资源开发意味着保持适当的资源投资比例和勘探支出;资源节约除应在管理上下功夫外,主要靠节约资源型的技术进步,但这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资源开发而言,资源的替代弹性越小,资源开发的投资效益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对资源节约而言,资源的替代弹性越大,节约资源的效益就越好,反之则相反。可见,当资源的替代弹性不同时,资源开发与资源节约的投资效益的变动方向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以资源的替代弹性作为重要依据之一,来选择正确的资源投资或开发方案。

第四,在资源行业内部,也有个合理的内部比价和组合结构问题。就是说,也应考察资源行业内部不同种类资源之间的替代弹性问题。为了在资源内部结构合理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总的供求平衡,必须根据资源内部的替代弹性来形成合理的内部比价。而史有资源行业内部比价较为合理时,才能正确测算并判定资源整体的替代弹性。

标签:;  ;  ;  ;  ;  ;  ;  ;  ;  ;  

资源补偿费征收政策效应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