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三中 南部 637300)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要使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就必须改革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那么,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礼记·中庸》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 “文不读熟不讲”,这是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他们必须有充足时间自主接触课文。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留足时间给学生熟读,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因文本的生疏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会停滞,或者说他们的讨论与交流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或不找边际。如此以来课堂势必低效,无效。在这种情况下,预习的重要性凸现,它是课堂学习的铺垫,能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打好基础。让学生有效预习,才能确保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提高教学有效性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我先朗诵了马克思的一段话: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问学生,这个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功绩能得到马克思这样高的评价?由此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例,我在复习时按时间循序给出现代中国三个时间段外交的历史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先用表格列举出在三个时间段内现代中国分别取得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巧妙设问,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每一个历史时期内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其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分别有哪些?(2)这些外交政策各自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从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中,你认为影响现代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4)探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5)比较旧中国和现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差异,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我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例如,在教学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
在教学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五、将竞赛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具有目标性、对抗性、不可回避性等特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里的人际竞争能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竟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正如列宁曾所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竞争,使教学交往的频度提高,力度增强,能有效的促进教学价值的实现。在教学必修三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时,我发现这课的知识点特别多,于是就设计了二十多道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在课堂上我按照学生原始的座位进行分组,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由四个小组的学生来抢答问题并给予累积奖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答题手各一个。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所以课堂上学生群情激昂、踊跃发言、气氛活跃,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这节课使学生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总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在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还将继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代代更多的合格人才。
论文作者:王靖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有效性论文; 中国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