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本文以华侨城湿地公园景观植物配置为例进行,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一、项目概况
华侨城湿地公园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园,位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东临锦绣中华景区,西望世界之窗景区,北靠中国民俗文化村,南接白石路,远眺深圳湾公园,占地面积约68.5 hm2,见规划总图(1),它是国家II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拥有4万多平方米红树林湿地景观。
图1:总规划图
公园治理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华侨城湿地依托“保护性修复”的生态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融湿地体验、生态培训和科普教育于一体,于2011年8月获得由国家海洋局授予的中国首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欢乐海岸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深圳市华侨城湿地在内的全国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华侨城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二、园林特色
园内约有2500米的沿湖步道,从沿湖步道上,可以观赏到湖对岸的风光,让游民能更好地亲近湖水,享受湖畔美景(如图2)。
图2:湖畔美景
2.1植物群落配置
园内植物配置主要应用了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结合曲径通幽的跑步道,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幽静的天然氧吧环境,沿湖跑道的另一侧选用常绿树种如小叶榕、大红花、黄金竹等做为绿化隔离墙,将园外的噪音及繁杂事物遮挡于园外,给游人营造了静谧、舒适的感觉(如图3).
图3:跑步道
2.2植物种类配置
园内乔木层主要应用的植物有小叶榕、凤凰木、白玉兰等,灌木层有灰莉、双荚决明、大红花、紫叶朱蕉、虎尾兰、鸢尾等,湿地结果植物有芒果、香蕉、杨梅、木瓜、百香果等,湖边大量种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品种丰富,生长旺盛,高低互见,错落有致,野趣横生,对湿地生物群落恢复,污水处理,自然水面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湿地主要主要选用了花叶芦竹、菖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沿湖的湿地区有一片珍贵的红树林,湿地中屹立着9种真红树:秋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卤蕨、海漆、白骨壤、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不仅形态优美,还是候鸟的重要迁徙中转站,在华侨城湿地拥有近4万平方米的红树林植被群。其中北岸有一片树龄近90岁,高达6米的秋茄林,可以说是深圳湾最早的原住民。它们历经城市变迁,至今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2.3建立城市人工湿地生态景观
沿湖边设计了一些亲水平台,在选材上采用防腐、防晒、防污染的环保材料,既美化景观,又美化了生态环境,平台上还设有望远镜,游客可以清楚的观赏湖边的风景,真正实现居城市而享受“水野之乐”。
园区跑道边设计了预制排水沟盖板,解决了园内雨季内涝问题,既美观,又节能环保(图3)
图4:预制排水沟盖板
经调查统计,园内鸟类151种,他们有的是湿地的常住居民,有的则把湿地当做歇脚的酒店,有的在湿地度过冬天便飞往北方,只要你轻声、细心观察,在湿地里一定会发现不少鸟类小精灵的身影,如:麻雀、红耳鹎、喜鹊、大山雀、画眉等,湖中央还设有一个鹭岛,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独立小岛。岛上植被茂盛、林木葱郁,拥有红树林在内的近三十种原生植被和树木,栖息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以及黑翅长脚鹬在内的数十种珍稀鸟类。
湿地对鹭岛进行了隔离性保护,确保岛上拥有独立的生态环境。如今,这里是深圳市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之一。游人和学生通过岸边的观鸟亭或远程观鸟系统来观察岛上的生态。
为了方便游客近距离地观鸟,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又不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华侨城湿地在绿树掩映中修建了3个观鸟屋,观鸟屋的外观古朴自然,三个观鸟屋均有攀爬植物覆盖,观鸟窗也隐蔽于植物之中,目的是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防止鸟儿的撞击,保护生态环境。
早期的瞭望塔现在也极具特色,在华侨城湿地共有三处质地比较厚重、布满藤蔓植物的瞭望塔。它们是深圳湾边防部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修建的原边防哨所岗亭,如今,虽然这些岗亭早已丧失了最初的防御功能,但是,欢乐海岸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不仅将其作为历史的珍贵见证保存了下来,还将其中一处瞭望塔改造观鸟屋,成为湿地内一道特别的风景。
湿地公园内还设有一个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生态展厅,依托华侨城湿地的珍稀红树林景观资源,通过多媒体显示装置、大型地面模型、动态模型、实物以及灯箱、展板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华侨城湿地近50年来的变迁以及中国滨海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文化、时代背景的改变,现代公园的形式、内容等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变化。在公园建设中,结合植物景观配置的实际,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使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不断发展创新,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成炜.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科技通报,2018.5:92-94.
[2]王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8:58.
论文作者:叶国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湿地论文; 植物论文; 公园论文; 华侨论文; 鸟类论文; 红树林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