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4600
[摘要]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中心所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2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0.5%、61.9%、90.5%比对照组的61.9%、38.1%、61.9%要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也得到改善,也少有不良反应,可广泛进行推广。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效果
肺结核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传染性。伴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必须以原有抗结核治疗为基础,采用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以便让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1]。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具备比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在临床得到广泛地应用[2]。目前,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比较多。治疗效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为对其做进一步的证实,本探究对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⒈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中心所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2例,患者全部以耐多药肺结核病确诊,并将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有男女患者分别为11例和10例,年龄在5 ~68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1.1±2.3)岁,病程在1~ 4年之间。对照组有男女患者分别为13例和9例,年龄在3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0±2.5)岁,病程为2~4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以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治疗两组均患者,肌肉注射阿米卡星1次/天,0.4 g次;氨基水杨酸口服3 次/天,3 g/次。观察组患者则增加左氧氟沙星的口服, 1 次/天, 0.5 g/次。治疗时间为12 个月。
1.3观察的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病灶吸收按未吸收、吸收、明显吸收进行划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χ-±s)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以例数(%)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⒉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情况,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比对照组更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下表 1。
讨论
就目前来看,不断升高的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率,开始成为结核病防治的一大难点,若有化疗方案不合理、患者治疗依从性低下、药物副作用、因无法承担医药费用无法完成完整疗程治疗等因素存在,就可能出现该病[3]。肺结核患者在经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一旦在治疗期间有耐药出现,甚至向耐多药肺结核发展,治疗会因此遇到很大困难。
本研究主要是对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其结果是:在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0.5%、61.9%、90.5%比对照组的61.9%、38.1%、61.9%要高,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采用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也得到改善,也少有不良反应,可广泛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正洪. 2005~2011 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时间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30(2): 158-161.
[2]马慧芬,孔鹏,孟庆跃 .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现状[J]. 医学与哲学,2012, 33(12): 74-76.
[3]朱玉.含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3(13): 1297-1299.
论文作者:邹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氧氟沙星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灶论文; 两组论文; 空洞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