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性健康论文,几点思考论文,高职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集中回答“为什么发展”并由决定者“怎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因此,科学发展观对指导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经济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一切发展的规划者、决策者、参与者和实践者。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建设工作人员的素质。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高职院校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2、高职教育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转折时期,急需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还要重视经济效益。在目前高职教育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规模扩张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伴随规模扩张,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3、科学发展观可极大地拓展和丰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以人为本的观念与五个统筹的思想和原则,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于高技能型人才,但高职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理论要求,降低这个要求是不科学的,高职教育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负责,为其将来的职业转变负责,因此,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其教育质量已引起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的担忧,如何解决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已构成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此阶段的教育质量应有多样化的标准,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更不能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质量标准衡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质量。如果用研究型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质量标准衡量高职教育的质量,显然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我们必须转变质量观,树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质量观。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类型繁多,形式多样,质量标准可多种并存。不同种类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根据各自的定位选取不同的质量观。具体说来,研究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术质量观,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树立社会需要质量观,高职教育应持个人导向质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特色化的质量观。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质量观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单一的质量观到多样化的质量观,从精英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大众化教育质量观,不仅会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会推动整个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三、产学合作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保障

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形式,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保障。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高职教育,它是以专业为纽带把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当今世界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对于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独具优势。高职教育强调专业设置突出市场性特点,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性特点,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特点,这都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实行产学合作教育,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来看,高职院校就业率主要取决于专业适应性和教学质量。在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些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中一个最基本经验,就是产学教育结合的好,把实践教学基地建在企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还可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真正树立起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

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学校才有活力。实行产学合作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人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选派部分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锻炼;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实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针对优势专业,发展校办企业等,这样可以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四、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方向

针对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形成新的策略,其中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就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根本方向。多年的经验证明,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就业率就高,发展就快。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个典型范例,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这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结果。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因为,“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没有高职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老百姓不仅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更希望子女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更有竞争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能否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能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对高职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优势和竞争力应体现在就业上,高职院校必须把就业率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指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学校生存锁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上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高职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来完成。促进学生就业,也就成为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结合点。高职教育必须与社会需求相连接,社会的需要就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是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扩大办学规模。在目前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中,就业率是影响招生录取率和报到率的关键指标。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出口难,招生更难。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高职教育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五、构建特色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要求

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它是精华、是质量、是活力、也是竞争力,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鲜明的特色是提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其本质体现在特色上,没有特色的质量不可能是高质量,特色就是质量,就是水平。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例如:在学校治学方略上,具有科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思路;在学校教育上,形成了创新的教育模式,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人才特色;在学校教学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创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总之,它归结为学校独有的优质育人环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质量方面具有独到作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者一是用人单位,二是学生。这两者要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就决定了各个学校要办出特色。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而且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要求的“大杂烩”,它需要在众多的要点下做出重点选择,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同一类人才。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办出个性与特色,既遵循共同的办学规律和原则,同时又具有多样性,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找准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各辟蹊径,独树一帜,真正办出自身特色。据近年调查,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家们,60%以上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这可能就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办学特色;还有南京大学连续6年雄居SCI收录论文数榜首,这也是该校科研实力强的办学特色。这两所学校都以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衡量高校间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应注重特色,不能简单类比。不论何种类型的高校都要有自己办学的独到之处,这就是特色化的教育,特色化的质量,特色化的办学机制,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  ;  ;  

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