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论文_崔相法1,纪全江2

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检验科 济南 250021;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济南 250031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改进效果。方法:医院临床实验室每年接收样本20000~25000份,现有工作人员24名。2017年建立10人小组,通过收集既往的实验室质量分析报告等资料,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硬件设施建设问题、生物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主要问题,制定对策包括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生物管理运行机制、开展更多的风险评估、重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结果:2017年,操作台面、生物安全柜表面、地面、空气、手的细菌密度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意外事件与安全监督风险事件数量较2016年明显下降(P<0.05)。工作人员认为自身防护能力、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环节、风险评估、基础设施设备总进步率达到95.0%、85.0%、80.0%、75.0%、40.0%。结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较多,质量改进后,取得一定的成效,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因素

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人类秒你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繁、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问题。各国都开始重视生物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的样本主要来源于临床,病原体的种类繁多,其中可能潜在的高危病原体,但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1]。为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医院尝试在2017年深入分析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提出改进对策,取得较好的成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临床实验室每年接收样本20000~25000份,主要为各个临床科室的样本,包括痰液、组织液、血液、尿液。现有工作人员24名,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6.3±5.2)岁。

1.2方法

1.2.1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因素

在院感办的统筹下,由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组成10人小组,通过收集既往的实验室质量分析报告等资料,进行深入探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①卫生部规定各级的卫生部门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但是管理权限、权责不明晰,许多审核工作未能得到严格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包装无强制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科研活动生物安全审核不到位等;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不够完善,医院尽管建立有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调理,但是并不完善,存在漏洞与空白[2]。

(2)硬件设施建设存在不足:①尚无建成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但新发、再发传染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便可能无法及时诊断;②仪器设备欠缺,距离国家标准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大型设备。在设备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如二级生物安全柜台面管理混乱。

(3)生物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①规章制度比较落后,尽管与哦大量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缺乏有效的实质性内容,可操作不强,制度区确认后就再也没有审核、修订,未能及时更近国家的标准,造成许多审核制度执行度不够,适应性差,部分条例形同虚设。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3]。②人员配置不合理,没有专职、兼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非常的繁杂。配置的人员专业性不强,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安全工作涉及的人事、保位、后勤等部门职责不够明晰。③人员安全意识及技能不足,如部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轻视情况,部分存在侥幸心理。如部分人将食物等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到微生物实验室,在实验室冰箱中存放个人物品,废气物品处理不及时。工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不足,如不能规范操作仪器设备、在生物安全柜中适用男酒精灯、不能正确的使用洗眼设备、使用蒸气灭菌设备不当等,出现意外事件后容易慌乱[4]。④人员健康管不到位,未能建立人员日常健康监测制度,存在预防接种不及时情况。

1.2.2管理对策

(1)重视制度建设:①需要明确管理重点,进行为期2-3个月的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分析制度不足之处,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②完整内部规章制度,逐字逐句的分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文件,特别重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文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编制,工作流程应清晰,应按照工作顺序,对人员、设备、环境、材料、信息、控制、记录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③重视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落实到实处,认真检查,除引入外部监督外,需要做好内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如骨干人员需要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工作人员需要自觉检查自己操作的规范性、菌毒种及样本的使用与操作、器具和试剂的使用与保管、废弃物处理等。

(2)加强基础建设:①今后科学的统筹经费,将经费落实到实处;②要开展专项研究,加强技术支持,从环评、实验室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实验操作等多层次开展深入探索,逐渐掌握成熟的硬件设计、建设和维护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运行经验,并进行技术文件,以供管理人员学习、完善[5]。

(3)完善生物管理运行机制:①依托于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化,以《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为基础,建立一个融合实验室安全、质量和风险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②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一把手”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管理的权威,提供资源,技人员、质控人员需要明确权责,各司其责;③建立循环改进、持续质量改进机制。2017年,陆续自我防护穿戴问题、操作不规范、仪器设备故障等问题,开展PDCA循环管理。

(4)开展更多的风险评估:①进行风险评估,本着“谁熟悉,谁评估”的原则,让具体工作人员参与评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病原生物学特性的评估,如病原种类、危险等级、来源、传染性、潜伏期、环境中稳定性,如对仪器设备是否得到定期维护检;②落实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贯穿在试验活动各个环节,落实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事故等时一定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5)重视能力建设:①提升应急能力,编制科学的应预案,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室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险的区域,如菌毒种库、实验室核心区域、动物实验室等,可能处于危险中的人员;相关反应部门和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如实验室主任、生物安全员等,确保各种应急资源储备充足,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于工作人员生病制定出应对措施。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2017年开展了5次演练,主要为桌面推演、功能演练。②重视人员的培训,特别重视特定能力的培养,如高压灭菌器使用。有计划、目的的培训。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出现问题后,立即进行保护性监测。

1.3 观察指标

在2016年、2017年操作台面、生物安全柜表面、地面、空气、手的细菌密度监测结果。2016年、2017年,发生的潜在的风险事件,如意外事件、事故,巡检问题检出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20名一线工作人员,分析2016年、2017年,自身防护能力、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环节、风险评估、基础设施设备五个方面的建设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细菌密度通过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016年、2017年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密度

2017年,操作台面、生物安全柜表面、地面、空气、手的细菌密度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意外事件与安全监督结果

2017年意外事件与安全监督风险事件数量较2016年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2016-2017年意外事件与安全监督结果对比

2.3 工作人员主观评价

工作人员认为自身防护能力、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环节、风险评估、基础设施设备总进步率达到95.0%、85.0%、80.0%、75.0%、40.0%。见表3。

表3 工作人员主观评价对比

3 讨论

医院的实验室在深入分析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对策,包括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生物管理运行机制、开展更多的风险评估、重视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对策,仍然未能得到落实,如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许多工作人员缺乏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编制的经验,而交给其他专业人员,又可能导致编制的文件、程序不符合实际情况。改进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2017年的细菌密度显著下降,减轻了对工作人员的威胁。与此同时,意外事件与安全监督结果也明显改善,特别是意外事故、事件的发生率下降。如导管破碎、穿刺伤,降低了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自身防护等各个环节都有明显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基础设施设备退步,这可能与工作人员不适应新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工作环境有关。

小结: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较多,质量改进后,取得一定的成效,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郑谷燕,孟祥宇.综合性医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116-118.

[2]何瑞峰,李景中,李斌,等.浅析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西藏医药,2017,38(05):45-47.

[3]黄树祥,丁国允,李小波,等.2014年广东地区生物安全柜性能检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7,43(02):199-200.

[4]徐廷云,徐文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7,9(03):133-135.

[5]张子翔,卢安,卢振敏,等.某省医疗卫生机构在用生物安全柜运行环境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1):39-41.

论文作者:崔相法1,纪全江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论文_崔相法1,纪全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