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时救助制度的创新性发展论文_张淑英

我国临时救助制度的创新性发展论文_张淑英

(河北大学)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临时救助制度就已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临时救助制已经形成自有的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临时救助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从而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关键词:临时救助;创新性;保障制度

一、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代背景

1、社会需要: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前提

社会需要是社会政策的核心概念,社会政策的建构是基于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时代变迁中的社会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具有高发性、灾害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现阶段我国临时救助制度采取的是低救助水平、高瞄准度的模式,这容易使社会安全网出现漏洞。尽管社会救助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主 ,辅之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安排难以应付一些由于突发性、临时性、灾害性等事件而使家庭陷入临时困难等问题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就是为了填补这空白,补短板、扫盲区,使这些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由此可见,解决困难家庭生存的基本需要问题,是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前提。

2、经济发展: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物质基础

每一项制度的建立、完善、运行、评估等均需要相关费用作为支持,而临时救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其经济成本也不可忽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有效运行、效果评估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关数据显示,某县总人口仅为14.3万人。而近年来某县经济发 展相当迅速,2010年其生产总值为121.7亿元,而2014年已经高达211.5亿元。同时,某县财政总收人和地方财政收人均逐年快速增加,而2014年分别为65.3 和 35.6亿元。而居民均收人也不断增加,而在2014年 ,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335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480元。某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人的增加为其临时救助制度的完善、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二、临时救助制度的创新性发展

某县人民政府发布的《某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完善了临时救助制度的各项内容,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拓展了救助对象范围

自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也快速增长。在2013年年底,流动累积人口已经达到了2.45亿 ,超过全国人口总量的6/1,流动人口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主要特点是户籍与流人地相分离。由于流动人口地域流动距离往往长远,其一旦发生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事件而导致家庭陷人困境 ,应该回到户籍所在地争取救助是不现实的,容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甚至引发更大的困难。而流人地政府对其施以援手,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帮助其走出这一困境。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某县拓展了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将流动人口纳人了其中。《某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第五条规定,临时救助对象应该为我县的常住居民包括在我县居住、就业一年以上的人户分离困难家庭人员等。这将对帮助临时陷人困难的流动人口家庭走出困境发挥巨大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

2、细化了救助类型和标准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规定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的类型和范围。根据相关规定,某县在其《某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中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临时救助的类型 、范围和标准,对于规范临时救助制度的内容,便于其实施,增强制度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将临时救助的类型分为四大类:因病因残生活救助、突发灾害生活救助、其他生活救助、县政府认定的其应予救助等;并且明确了各救助类型的具体内容和救助标准,以及根据困难程度确定救助额度的原则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其他生活救助的范围和标准是,对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经各种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暂时低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家庭和低保边缘户助的暂时性的生活困难予以救助,根据困难程度予1500-2500元临时救助。相对而言,这个救助标准也比原来1000元的救助标准高 ,可见其充分考虑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规范了申请和审批程序

与原有的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相比,《某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用专章对申请、审批程序进行了明确、具体、细致的规定,包括申请方式和所需材料,审核审批程序、实施方式、审批时效,基金发放等 。

临时救助的办理包括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然而特别程序是指,对于紧急情况, 镇政府、县民政部门及相关救助管理机构应先行救助。在紧急情况解除之后,再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三、临时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

1、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的对象和范围

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流动人口普遍化的发展趋势,将离开户籍所在地,并在现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全部纳入临时救助对象,而不是限定在流入地工作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充分保障困难流动人口群众及家庭的基本生活权益。

2、结合实际情况,拓展临时救助的方式和内容,从以现金救助的单一方式逐步拓展到以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救助共同发展的模式。

规范服务救助的内容和规范,可以包括临时庇护、紧急医治、应急护理、心理干预、危机处理等服务,并且探索和完善服务救助的实施模式、操作程序、评估体制等内容,以全面、及时、有效地应对临时救助的多样化需求。

3、根据部门分工及行政性质,明确界定临时救助相关工作人员的权限,义务及责任,并给予一线工作人员较大的自由裁定权。

例如,将现金救助额度核定、实际情况调查、救助评议、紧急救助的实施等全部让一线工作人员处理。并且建立完善的临时救助的二级审核制度、抽查制度、事后报告制度、评估制度等,以一线工作人员的自由裁定权进行严格限定、考查和监督,以维护临时救助的规范化运行,以及防止权利的滥用等问题,从而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和实施效果等。

4.探索紧急救助程序的具体实施办法

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设立紧急救助的求救门户和方式(如开通应急热线等)、紧急救助的责任人及决策小组等,明确并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的紧急救助义务和责任,建设紧急救助自动发现处理程序和机制等,以迅速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应急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J].中国民,2014(11)

:25.

[2]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解答[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5(2):45.

[3]刘喜堂.救急难、托底线,筑牢社会救助安全网[J].中国民政,2015(1):45-46.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201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

[5]王绍文.社会服务网络下社会临时救助制度的建立与管理[J].商业时代,2011(28):87-88.

[6]关信平.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政,2015(7):19-21.

[7]关信平.建构更加坚实的民生拖地保障[N].光明日报,2014-10-31:03.

[8]关信平.“救急难”需要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J].中国社会组织,2014(20): 15-16

[9]李娜.临时救助制度的实践与愿望——基于Y市的调查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6):38-42

[10]李薇,丁建定.主体整合:构建中国多元社会救助制度[J].社会保障研究,2013(2):97-103

作者简介:张淑英(1990.01-),回族,河北省沧州市人,学生,研究生,河北大学,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论文作者:张淑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我国临时救助制度的创新性发展论文_张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